中州学刊一九八九年第四期爱因斯坦关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思想李恩波郑州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如同宗教与科学本身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一些目的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样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对于这种关系的认我们要讨论的爱因斯坦关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思想大概就属于已有模式之外的一种新现象自然也会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感受或启示也都不可凝固在不变的模式里“宗教感情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常常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感情尤其是他把宗教感情与科学工作直接联系在一起多次强调它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他说 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另尚的动机!∀在科学上有伟大创造成就的人#都浸染着真正的宗教的信念∃∀唯有那些具有深争宗教感情的人才是认真探索的人%那么如何理解一位现代科学巨匠这种对于宗教感情竭诚推祟的现象呢&关键是要弄清爱因斯坦笔下的宗教感情所指第一指对自然规律白然秩序之美的祟敬心情每当面对自然界的秩序和合理性时一种崇敬狂喜惊喜的心情总是情不白禁地油然而生他认为这就是一种宗教感情例如他说∀我的宗教感情就是对我们软弱的理性所能达到的不大一部分实在中占优势的那种秩序怀有尊敬的赞赏心情%∀造诣较深的科学家的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的惊奇∋第二指科学的目的和价值据以产生的源泉他认为科学研究固然可以使我们获得白然之奥秘但是诸如科学工作本身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科学工作的价值何在等一些基本的观念却必须依赖于科学以外的宗教例如他说 关于日标和爱因斯坦著作的字里行间 但是终极目标本身和要达到它的渴望却必须来自另一个源泉……弄清楚这些基本目的和基本价值并且使它们在个人的感情生活中牢靠地建立起来我认为这正是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必须履行的最重要的职能)第三指为科学奋斗的献身精神的来源他认为抛弃世俗的幸福观全心全意地投身于科学事业是很需要一些献身精神的而这种精神只能来自于宗教他说 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于宗教领域∗可见按照以上的几种含义来判断爱因斯坦的所谓宗教感情大体上可视为与现代科学学科学哲学等相类似的一种基本范畴事实上爱因斯坦也的确常常是等价地使用宗教和析学这两个词例如他在关于量子力学的析学问题论战中曾把海森伯一玻尔的绥靖哲学转称为绥靖的宗教∀把他自己的哲学转称为宇宙的宗教+而问题是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用宗教感情不是别的什么词做这样一种表达呢&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其一是他感到没有更合适的词他在答复,索洛文对宗教一词使用方式的异议时曾说 你不喜欢用宗教这个词来表述斯宾诺莎析学中最清楚表示出来的一种感情的心理态度对此我可以理解但是我没有找到一个比宗教的这个词更好的词汇来表达〔我们〕对实在的理性本质的信赖……尽管牧师们会因此发财我可毫不在惫而且对此也无可奈何。这种找不到适当表达方法的状况客观上同当时的科学学科学哲学等有关学科的相对不发达有关其二同他对宗教的特殊理解有关他理解的宗教是什么呢&“真正的宗教已被价值的独立的基本的定义仍然是在科学所能及的范围之外……至于宗教则相反大家一致认为 科学知识净化“提高了境界+它所涉及的是目标和价值思想和行动的感情基础(∀并且一般地也涉及人类客观知识为我们达到某爱因斯坦对于宗教感情的非世俗理解与他的与众不同的宗教观直接联系在一起而这种宗教一−.一观的特殊性否定上又集中体现在对传统的拟人化上帝的作为一位现代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断言∀一个人愈是深刻感受到一切事件都有安排好的规律性他就愈是坚定地深信∀除了这种安排好的规律性再没有余地可让那些本性不同的原因存在对他来说不论是人的支配还是神的支配都不能作为自然界事件的一个独立原因而存在着)∀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的那样一种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凡是彻底深信因果律的普遍作用的人对那种由神来干预事件进程的观念是片刻也不能容忍的……他用不着恐俱的宗教也用不着社会的或者道德的宗教场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是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这样他就从根本上排除了上帝在白然界中作为主宰而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说明拟人化上帝的虚幻性爱囚斯坦还对由于宗教观的净化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的关系也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他认为历史上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冲突往往根源于它们越出各白领域的相互千涉比如当夕乙他指出 在人类远远还未成熟以前……对于生话中危险的恐俱使得人类想象出种种具有人性的鬼神来……他们所相信的那些到处支配着他们的想象的鬼神是他们按照白己的形象在头脑里制造出来的但是它们却被赋予超人的本领这些鬼神就是上帝这一观念的原始形式+现在宗教教义中的上帝观念是古老的神的概念的一种升华/抛弃这样一种想象出来的东西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从上述立场出发爱因斯坦认为宗教代表人物坚持拟人化上帝观是不可取的而宗教在清洗掉迷信成分之后它所留下来的就是培养道德行为一的这种最重要的源泉/在这种情况下个我认为是信仰宗教的人其特征仅仅在于超越个人内涵的力量在于对它超过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而不在于是否曾经把这种内涵同神联系这样宗教就被提高了境界而且意义也更加深远它的产生和发展做了历史的考察宗教团体坚持《圣经》上所记载的一切话都是绝对真理的时候就引起了冲突这意味着宗教方面对教会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学说的斗争就是属于这类另一方面科学的代表人物也常常根据科学方法对价值和日的作出根本性的判科学领域的干涉这样他们就把自己置于同宗教对立的地位这些冲突全部来源于可悲的错误。而要消除这些错误就必须明确各自的定义和领域爱因斯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各自领域本身彼断了不过在爱因斯坦看来以后宗教在受到这种净化级然已经不再具有传统的愈义却仍然是宗此是界线分明的作为科学来说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日的是建立那些能决定物体和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和关系的而不普遍规律/故此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至于建立目标和作出对能断言应当是什入必价值的陈述则超出了它的范围(而宗教则相反它所涉及的是日标和价值并且一般地也涉及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感情基础人对整个白然界一关系到产产几的态度关系到个人1活和社会2活理想的建立也关系到人的相互关系(与科学不同它不能够”教而不是非宗教但它属0宗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据此他把宗教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人的根源于对饥饿野兽疾病和死亡的恐俱的道德宗教阶段文明人的求得引导有根据地谈到各种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科学仅仅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规律有关宗教仅仅与日标和价值有关二者的界线是径渭分明慈爱和扶助的道德宗教阶段和属于具有非凡的天才的个人和具有特别高尚品格的集体的宇宙宗如果人们根据这些定义来理解宗教和科学末它们之间就显得不可能有什么冲突了骨的那教感情阶段他认为恐俱宗教和道德宗教阶段所共有的是它们的上帝概念的拟人化的特征与此不同宇宙宗教感情不知什么是教条也不知道人的形象而想象成的上帝因此具有这爱因斯坦于是进一步指出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是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这情况可以用这宗教样个形象来比喻 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没有科学就象瞎了3种宇宙宗教感情的人在很多场合被他们的同时代人看作是无神论者有时也被看作是圣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着爱因斯坦宗教观的这种净化呢&是白然科学的力量科学研究能破除迷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是因为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只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白宗教的领域/有宗教才能为人们灌输一种为科学奋斗所需要的献一−4一身精神学技术的目的价值和伦理道德等问题而这些宗教没有科学就象瞎子是因为虽然宗教可以决定目标但它还是从最广义的科学学到了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达到它白己所建立起来的日标骨!科学不仅桥宗教的冲动清洗了它的拟人论的法滓 又是科学本身以及诸如唯科学主义等思潮所不能解决的于是在西方社会背景下唯有把目光投向作为欧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因为在而且也帮助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能达到宗教的精神境正是科学给了人们关于自界∃然的知识坚定了献身科学的信念从以上介绍的爱因斯坦关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个初步结论第一爱因斯坦在宗教与科学关系问题上一方面与倾后半生之精力试图用科学去论证神学的牛顿截然不同!因为在他看来拟人化的上帝或神是不存在的科学没有必要去为虚幻的木西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把科学与宗教截然分开视二者如水火的看法因为在他看来完全可以在经过净化的宗教与科学之间建立一种互助合作的新关系他看来宗教在作了剔除拟人化上帝观这样的净化之后剩下的就只是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基本品行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而且在西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宗教从事道德说教的历史和影响是其它组织无法相比的在这种情况下爱因斯坦的重视宗教实质上反映了由于误用而导致科学劳动成果竟成为对人类生存有一种威胁5的现代科学技术迫切需要借助于主要涉及人类思想与行动的日标价值与理想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传统文化的力量以摆脱种种困扰真正服务于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和平与幸福这种现象与一些东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儒学价值的反思如出一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6责任编样 晨曦7六少仪子第二爱因斯坦的宗教与科学关系论本质上反映着现代科学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现代自然科学家他看到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那么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匆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关于人的本身应当姗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汤这就涉及到了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89.页898页8幻页∃(《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84−页%同上第:9.页《爱因斯坦文集》4页)同上第三卷第8:;第2.页∗同上页上+9第22页+294同上第:<;页.第一卷第8248−)《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484页./《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页/同上9第2页)同第.4页/同匕第巧−页5同上第2:9页一292同上第8<.页+《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2;<8.页+同上第8.:页+同上第8页。《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第298页3同上第2−9页畅同卜第28;页匆同土;页第2:<页同1第82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