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

来源:爱站旅游
新医学2010年9月第41卷第9期 述 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100069) 范旭 贾继东 [摘 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持续地抑制病毒复制, 预防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以及死亡,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徘徊 在免疫清除期的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升高的HBeAg阴性CHB患 者和肝硬化患者需要立即治疗。选择抗病毒药物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的抗病毒效 率、出现耐药的风险、长期治疗的安全性、药物的价格和给药方式。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 的长期治疗要关注选择性耐药突变问题。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感染;耐药 New views ofantivir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its B FANXu,JIA Ji—do,zg.Centre ofHepatology,Theaf- ilfiated Be ng Friendship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0'/ng 1 00069,China [Abstract]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is aimed at persistent suppre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replication and minimizing liver injury and related events,such as cirrhosis,hepatic failure,primary he- patic cellular carcinoma and etc.Antiviral treatment is necessary in CHB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e antigen—posi- tive in prolonged phase of immune clearance,Hepatitis B e antigen—negative with elevated serum HBV DNA and ALT,and cirrhosis.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antiviral efficacy,resistance,long—term safety,administration method and cos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drug selection.The major concern with long-term nucleoside analogue treatment is the monitoring of antiviral-resistant mutations.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Antiviral therapy;Infection;Resistance 1 引 言 随着对HBV感染自然史认识的深入,HBV血 清标志物和HBV DNA监测手段的改进,以及新抗 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有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 炎(CHB)研究的新进展不断涌现。目前对CHB 脏病变加重和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果以根除病毒 为治疗目标,所有慢性HBV感染者都必须接受治 疗 。然而,由于目前的CHB治疗药物均未能达 到根治病毒的目的,故仅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患者向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以及 抗病毒治疗利弊的认识,适应证的把握、药物和疗 程的选择、治疗终点的判断、耐药的监测和处理等 认识在不断更新。本文拟从哪些患者需要治疗、何 时开始治疗,选择哪种治疗策略和药物,应答的预 死亡等恶性终点转化,提高生存率为治疗目标 J。 因此,只有倾向严重肝脏病变进展的患者,如徘徊 在免疫清除期的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 性的CHB患者和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患者, 被认为是需要治疗的 。 测,治疗终点的判断,如何预防长期核苷(酸) 类似物类药物治疗中耐药的发生、出现耐药后怎么 处理等临床医生最关心的问题人手,对CHB抗病 毒治疗研究的新观点作一简要评述。 认识HBV感染自然史,对决定哪些患者需要 立即开始治疗和确定治疗终点有重要意义。研究发 现,HBeAg阳性CHB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为每年 2抗病毒治疗的对象及指征 2.1治疗对象 1.6%~3.8%,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硬化发 生率为每年2.8%~9.7% 。慢性HBV感染自然 史的各阶段特征见表1 。各阶段并非是必然连续 慢性HBV感染患者都是潜在的传染源并有肝 l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副主 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主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 理事长 562 新医学2010年9月第41卷第9期 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后可能立即进入 IU/ml、ALT超过1倍正常值上限为治疗指征。 HBeAg阴性期,也可能在经历了数年非活动的 2.2.2 HBeAg阴性患者 EASL和APALS均以 HBV携带期后才进入HBeAg阴性期,而大多数非 HBV DNA大于2 000 IU/ml为界,而AASLD对 活动的HBV携带期患者可能始终不会发展到 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了分层建议——若HBV HBeAg阴性期。还有部分非活动的HBV携带期患 DNA大于20 000 IU/ml(注意不是大于或等于 者可能出现一次或多次的HBeAg逆转 。 2 000 lU/m1)且ALT超过2倍正常值上限,应考 2.2治疗指征 虑抗病毒治疗;若HBV DNA为2 000~20 000 IU/ 目前临床上普遍是根据CHB患者肝脏病变的 ml,ALT正常或轻微升高,可予观察,但若肝活 严重程度以及体内HBV复制情况,判断患者是否 检证实有中至重度炎症坏死或显著肝纤维化,应予 需要开始治疗,一般采用血清AIJT水平作为肝脏 抗病毒治疗。 病变的严重程度,血清HBV DNA水平作为HBV 2.2.3肝硬化患者3个指南均认为HBV DNA阳 复制情况的诊断指标。当仅凭上述两个指标无法作 性的肝硬化患者都必须治疗。由于各地区慢性 出判断时,需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患 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同,西方国家慢性 者进行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最新的欧洲肝脏病研究 HBV患者大多是在儿童期被感染,免疫耐受期短, 协会(EASL)、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AASLD)、 HBeAg自发性血清转换率高。而亚太地区的慢性 亚太肝病学会(APALS)指南中推荐的主要治疗 HBV患者围生期感染居多,免疫耐受期长、自发 指征见表2。 HBeAg血清转换率低。所以各指南在治疗指征上 2.2.1 HBeAg阳性患者 AASLD和APALS指南 有细微差别。 均建议以HBV DNA大于20 000 IU/ml且ALT超过 尽管CHB的抗病毒治疗指征在不断完善,但 2倍正常值上限作为HBeAg阳性患者的治疗指征, 仍存在问题。首先,目前普遍认为HBV DNA显著 APALS还建议,对于ALT超过5倍正常值上限、 升高、ALT水平正常的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组织损伤 HBV DNA小于2×10。IU/inl的代偿期患者,可密 轻微,且目前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可能降低HBV 切观察3个月,若没有发生自发的HBeAg血清转 DNA水平,但出现HBeAg血清转换的概率很小, 换再给予治疗,而EASL则以HBV DNA大于2 000 因此不需要治疗 。最近有研究显示,无论血清 表2 最新指南中推荐的主要治疗指征 注:HBV DNA 1 IU一5.6 copies 新医学2010年9月第41卷第9期 ALT水平是否正常,HBV DNA大于2 000 IU/ml的 慢性HBV感染者进展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风 险都会升高 。研究引起了对免疫耐受期患者是 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争议,这还有待于今后通过随 机对照试验比较抗病毒治疗对ALT水平正常而具 有不同HBV DNA水平的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制定 出最适合这类患者的治疗指南。除此之外,多项研 究发现,在ALT正常的CHB患者中,50%~90% 患者的肝组织学检查显示存在轻度以上的、持续的 慢性炎症[9-12]。其中包括HBV DNA水平正常的 HBeAg阴性CHB患者,这些患者通常被认为是处 于非活动的HBV携带期、无需立即治疗。因此, 有学者建议将ATJT的正常水平上限,由目前常用 的40 U/L改为男性30 U/L、女性19 U/L。另一方 面,血清ALT水平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如体 质量指数、性别、血脂、糖代谢状况等 。合并 有代谢综合征的CHB患者,其血清ATJT水平未必 反映出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因此应辩证地看待患者 的AIJT水平,最好能结合肝活检结果综合判断。 随着对HBV感染自然史的更深入了解,以及 通过对CHB患者,特别是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的 HBV携带期患者进行长期的队列随访研究,将获 得更多的预后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信息;而对用于判 断预后和治疗指征的诊断指标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将会使HBV的治疗指征更加完善。 3抗病毒药物和治疗策略的选择 3.1批准用于CHB患者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大多数国家批准用于CHB治疗的抗病 毒药物可分为IFN类及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 主要有IFN— 、聚乙二醇IFN仪-2a(聚乙二醇 IFN .2b在部分国家被批准)、拉米夫定、阿德福 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还有在韩 国批准的克拉夫定,在亚洲的一些国家批准的胸腺 素仅1 。 。上述药物的抗病毒效果、耐药基因屏 障、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均有所不同。因此,在选 择抗病毒药物的时候,必须个体化,需综合考虑患 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肝炎突发史、抗病毒治 疗史、病毒载量、出现耐药的可能性、获得持久反 应的可能性、药物起效速度、不良反应、药物价格 以及患者的选择。 3.2治疗策略 3.2.1 使用IFN(IFN或聚乙二醇IFN)或核苷 (酸)类似物的有限疗程治疗 分为:①使用IFN 的有限疗程(48周),主要用于有基线AIJT水平 563 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且基线HBV DNA小于2 X 10 IU/ml的HBeAg阳性CHB患者,这类患者具有最 好的HBeAg血清转换机会,也推荐用于具有上述 基线特征的HBeAg阴性CHB患者,这类患者在停 止治疗后能获得最好的维持应答;②使用核苷 (酸)类似物类药物的有限疗程,主要用于有高水 平基线ALT(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且基线HBV DNA小于2×10。Iu/ml的HBeAg阳性CHB患者, 这类患者在有限疗程的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 治疗中可以取得HBeAg血清转换,取得HBeAg血 清转换后,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治疗应持续6 ~12个月,以使80%的患者获得持久的应答率。 3.2.2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的长疗程治 疗 适用于:①停止治疗后不能获得持久病毒学应 答并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②HBeAg阴性CHB 患者;③肝硬化患者,无论其HBeAg状态和治疗 中是否发生HBeAg血清转换 。 具体到患者个体,有时从众多抗病毒药物中选 择其中一种最理想的药物显得非常困难。目前尚有 部分对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有影响的宿主、病毒因素 还未阐明。例如对于基线ATJT水平超过3倍正常 值上限且基线HBV DNA小于2 X 10。IU/ml的 HBeAg阳性CHB患者,是采用IFN一 治疗还是核 苷(酸)类似物治疗能获得最好的持久应答?在 中国,主要的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目前的 临床研究结果中,有报道HBV B基因型和C基因 型患者对聚乙二醇IFN的疗效没有差异 。有 报道B基因型患者对普通IFN和聚乙二醇IFN的 疗效明显比C型患者好 。由于这些研究在IFN 疗程、患者基线状态等问题上存在异质性,研究结 果尚待针对f生更强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4对应答的预测 4.1对IFN治疗应答的预测 在EASL指南(2009年)中,对IFN应答的 预测描述如下:①治疗前:HBeAg血清学转换的 预测因子包括低病毒载量(HBV DNA小于2 X 10。 IU/m1)、高血清A 水平(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 以及肝组织活检的高活动性评分(至少A2);② 治疗过程:a.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下降并 低于20 000 IU/ml,预示HBeAg阳性患者有50% 的机会出现HBeAg血清转换,HBeAg阴性患者有 50%的机会发生持续应答;b.HBeAg阳性患者在 治疗24周时HBeAg滴度下降可以预测HBeAg血 清转换。 564 新医学2010年9月第41卷第9期 最近Brunetto等 研究发现,接受聚乙二醇 IFNc ̄-2a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在治疗48周 测到拉米夫定相关的变异出现,并认为核苷(酸) 类似物药物治疗过程中理想的检测时间点应该因各 药物的特点不同而异(如药物的抗病毒效率、耐 药基因屏障等),这有待今后更多的研究阐明。 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至小于10 IU/ml,或在治 疗过程中下降幅度超过10 IU/ml,与治疗结束后持 续的病毒学应答率和HBsAg清除率升高有关。 Moucafi等 引研究发现接受聚乙二醇IFNc ̄-2a治疗 的HBeAg阴性CHB患者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 5治疗终点 治疗终点应符合治疗目标。最终和最理想的治 疗终点应是HBsAg阴转或出现抗.HBsAg血清学转 换,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终点。目 下降超过5 IU/ml或者24周时下降超过10 IU/ml 对持续病毒学应答有较高的预测价值。IFN治疗过 前公认的治疗终点如下:①使用IFN有限疗程治疗 程中HBsAg对应答的预测作用尚待更多的研究证 实。此外,Chan等 研究提示治疗前的血清HB— sAg水平、肝组织内HBV DNA水平,而不是血清 HBV DNA水平,对IFN的应答有预测作用。还有 学者报道,在聚乙二醇IFN治疗过程中,出现ALT 突发后伴随HBV DNA下降(宿主诱导ALT突发) 与HBeAg阳性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 sAg丢失的可能增加有关_24 J。上述结论有待进一 步研究证实。 4.2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的预测 4.2.1 治疗前的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 因子包括低病毒载量(HBV DNA小于2×10。IU/ m1)、高血清ALT水平(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以 及肝组织活检高活动性评分(至少A2)。 4.2.2治疗过程中的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 疗过程中可以运用线路图概念根据早期病毒学反应 情况预测应答,调整治疗策略。治疗24周时, HBeAg阳性CHB患者出现HBeAg血清转换的机会 与病毒学应答、耐药率较低有关,临床可以根据患 者治疗24周时的病毒学应答情况调整治疗策略, 见图1_26j。Yuen等 报道,拉米夫定治疗4周 时,患者的HBV DNA小于2 000 IU/ml对远期应 答的预测作用更好,因为在治疗24周时已经能检 治疗24周时评估早期病毒学应答 完全应答 部分应答 不充分应答 I t 继续治疗可延长 低基因屏障 』 /\ / 高基因屏障 、 选用抗病毒效率 随访时间 药物 药物 更强的药物缩短 随访时间 』 i 叉耐药的药物继 举1续随访至1年 殇 ~  图1线路图概念 的患者,疗程确定,为半年至1年;②使用核苷 (酸)类似物类药物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 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 限,ALT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至少半年,如仍保 持上述指标可考虑停药观察;③HBeAg阴性CHB 患者的治疗终点尚未确定,有学者认为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ALT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 疗至少1年可考虑停药观察,AASLD指南则认为 HBeAg阴性CHB患者的治疗终点不明。 6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的耐药 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最关注的就是 耐药问题。耐药发生后,不但可能失去已有的治疗 效果,而且耐药引起的肝炎突发还可能导致肝功能 失代偿,加重患者的病情。对于已经出现耐药患者 的再治疗更为棘手。病毒突变株是导致耐药的基 础,突变产生的速度与治疗前血清HBV DNA水 平、病毒抑制的快慢、治疗时间的长短以及此前的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情况有关。突变产生后将 首先出现HBV基因变异,然后出现病毒学突破和 病毒反弹,接着出现生化指标反弹甚至肝炎突发, 见图2。耐药性的出现是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药 物治疗特别是长疗程治疗的主要问题。几乎所有的 核苷(酸)类似物都存在耐药问题。 6.1耐药的预防 预防耐药的关键在于对合适的患者在一个恰当 5倍正常 值上限 1倍正常 值上限 图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耐药发生过程示意图 新医学2010年9月第41卷第9期 565 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开始抗病毒治疗。首先,要 严格把握治疗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例如,免 疫耐受期、非活动的HBV携带患者不适宜开始抗 病毒治疗,有ALT升高趋势(或ALT超过5倍正 常值上限)伴HBV DNA呈下降趋势或低水平血清 HBV DNA(小于10。IU/m1)的HBeAg阳性的免疫 清除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转换, 且出现血清转换后会出现持续的疾病缓解,如果没 有出现肝功能失代偿的征象,最好观察3~6个月, 如果没有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转换再开始抗病 毒治疗 。 在患者符合治疗指征,准备予抗病毒治疗的时 候,应尽量选择对耐药有高基因屏障的核苷(酸) 类似物进行初始治疗。如果因为经济等原因,只能 选择低基因屏障的药物时,应选择能尽快达到终点 反应的治疗策略以缩短治疗时间,例如对于有高水 平基线ALT(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且基线HBV DNA小于2×10。IU/ml的HBeAg阳性CHB患者采 用有限疗程治疗。如果患者只适合长疗程治疗的时 候,则应根据治疗l2、24、48周等较早期的病毒 学应答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6.2耐药的监测 血清HBV DNA水平是应用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监测的最重要的指标,应每 3—6个月监测1次。 6.3耐药的处理 出现耐药后,应当确认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 于长时间脱落服药的患者应当恢复正规治疗。然后 进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鉴别是初始无应答还是病 毒学突破,并确定曾经接受过1种以上核苷(酸) 类似物治疗的患者是否存在多重耐药。所有出现病 毒学突破的患者,都应当考虑挽救性治疗。对于没 有明确治疗指征、并一直处于代偿性肝病阶段的患 者,可以考虑停止治疗,但需要对这些患者密切监 测,一旦发生突发肝炎应及时再治疗。 挽救治疗需根据病毒对不同核苷(酸)类似 物耐药特点加用或换用无交叉耐药的核苷(酸) 类似物。AASLD对耐药的挽救治疗建议见表4。 在耐药的监测和处理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 决,例如高基因屏障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 应答预测时间点的确定、基因型耐药测定在调整治 疗中的作用、对两种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 在降低耐药性作用中的评估以及多耐药HBV感染 的治疗等。 表4 AASLD(2009)对耐药挽救治疗的建议 现象 建议 拉米夫定耐药一 加用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 停用拉米夫定,换用特鲁瓦达” 阿德福韦酯耐药一加用拉米夫定。’ 停用阿德福韦酯,换用特鲁瓦达” ’ 换用或加用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耐药一 换用替诺福韦或特鲁瓦达” 替比夫定耐药 一 加用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 停用替比夫定,换用特鲁瓦达” 注:”特鲁瓦达=300 mg恩曲他滨和300 mg替诺福韦 的复方制剂; 对病毒抑制的持久性不明,特别是先前对拉 米夫定耐药的患者; 资料主要来源于协同感染HIV的CHB 患者,缺乏单纯CHB患者的体内资料; ’缺少临床资料 7 结语 抗病毒是治疗CHB患者的关键,因为持续的 病毒复制是CHB患者病情进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抗病毒治疗可防止CHB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原发 性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 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达不到 根除病毒的目的并伴有不良反应和耐药等问题,因 此,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治疗指征,熟悉各种抗病 毒药物的特点,做到在最恰当的时机给真正需要抗 病毒治疗的患者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比较经 济的方式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PAPATHEODORIDIS G V,MANOLAKOPOULOS s, DUSHEIKO G,et a1.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Lancet Ifnect Dis,2008,8(3):167. 178. [2]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 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2009,50 (2):227-242. [3]LOK A S,MCMAHON B J.Chronic hepatitis B[J]. Hepatology,2007,45(6):507-539. [4] FAT]'OVICH G.Natural history and prognosis of hepati— tis B[J].Semin Liver Dis,2003,23(1):47-58. [5]HADZIYANNIS S J,PAPATHEODORIDIS G V.Hepa— tifs B e antigen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natural histo— yr and treatment[J].Semin Liver Dis,2006,26 (2):130—141. [6]LIAW Y F,LEUNG N,KAO J H,et a1.Asina-Paeif- 566 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新医学2010年9月第41卷第9期 treatment i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 C1357一C1364. Hepatology,2005,41(1): hepatitis B:a 2008 update[J].Hepatol Int,2008,2 (3):263-283. sk of hepato- [7] CHEN C J,YANG H I,SU J,et a1.Ri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19]LIU C J,LAI M Y,CHAO Y C,et a1.Interferon al— pha-2b with and without ribav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a ran—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J].JAMA,2006,295 (1):65-73.  a1.Predicting cir- [8] ILOEJE U H,YANG H I,SU J,etdomized study[J].Hepatoloy,2006,43(3):742-g 749. [2O]ZHAO H,KURBANOV F,WAN M B,et a1.Geno— rhosis risk based o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hepatitis B viral load[J].Gastroenterology,2006,130(3): 678-686. [9] KEEFFE E B,DIETERICH D T,HAN S H,et a1.A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 tif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n update [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4(8):936・ 962. [10] LAI M,HYATI'B J,NASSER I,et a1.The clinical signiifcance of persistently normal ALT in chronic hepa— titis B infection[J].J Hepatol,2007,47(6):760— 767. [11] LI J,ZHAO G M,ZHU I M,et a1.Liver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fnection in their immune tolerant phase and non—active status[J].ZhonghHa Gan Zang Bing Za Zhi,2007,15(5):326—329. [12] LIN C L,LIAO L Y,LIU C J,et a1.Hepatitis B viral factors in HBeAg--negative carriers with persistently nor-- mal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J].Hepatol- ogy,2007,45(5):1193—1198. [13] 贾杰,吴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机制 的研究现状[J].新医学,2008,39(2):118・120. [14] 程书权.于扰素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现状与评价 [J].新医学,2005,36(12):715—717,730. [15] KIM H C,NAM C M,JEE S H,et a1.Normal serum aminotransferase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mortality from liver diseases:prospective cohoa study[J].BMJ, 2004,328(7445):983—988. [16] IJAU G K,PIRATVISUTH T,LUO K X,et a1. Peginterferon alfa-2a,lamivudine,and the combina- tion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N Engl J Med,2005,352(26):2682-2695. [17] JANSSEN H L,VAN ZONNEVELD M,SENTURK H, et a1.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一2b alone or in combina— tion with lamivudine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a randomised tiral[J].Lancet,2005,365 (9454):123—129. [18] CHAN H L,HUI A Y,WONG V W,et a1. ng—term ofllow—up of peginterferon and lamivudine combination type B and younger patient ag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re— sponse to low—dose therapy:a tiral with pegylated/non— pegylated interferon—・lapha-2b for hepatitis B e antigen-— posi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hina[J]. Clin Ifnect Dis,2007,44(4):541_548. [21]BRUNETFO M R,MORICONI F,BONINO F,et a1.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levels:a guide to StlS- tained response to peginterferon alfa--2a in HBeAg・-nega-- rive 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yg 2009,49 (4),1141—1150. [22] MOUCARI R,MACKIEWICZ V,LADA O,et a1. Early seFum HBsAg drop:a strong predictor of SUS— 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一 2a in HBeAg—negative patients[J].Hepatology,2009, 49(4):1151—1157. [23]CHAN H L,WONG V W,TSE A M,et a1.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quantitation can reflect hepa— titis B viurs in the liver and predict treatment response [J].Clin Gastorenterol Hepatol,2007,5(12): 1462.1468. [24]TER BORG M J,HANSEN B E,BIGOT G,et a1. ALT and viral load decline during PEG—IFN alpha一2b treatment for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J Clin Virol,2008,42(2);160—146. [25]FLINK H J,SPRENGERS D,HANSEN B E,et a1. Flar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duced by the host or the viurs?Relation to treatment response during Peg— interferon{alpha}-2b therapy[J].Gut,2005,54 (11):1604—1609. [26]KEEFFE E B,ZEUZEM S,KOFF R S,el a1.Repo ̄ of an intemational workshop:Roadmap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receiving o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J].Clin Gastorenterol Hepatol,2007,5(8):890— 897. [27]LOK A S,MCMAHON B J.Chronic hepatitis B:up— date 2009[J 3.Hepatology,2009,50(3):661-662 (收稿日期:2010-07—16) (编辑:林燕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