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PJCCPVD Jaruarv 2009.Vo1.17 No.1 ・护理.T.作站・ 急性腹部外伤病人20例抢救与护理体会 徐冯斌,李健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腹外伤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方法我院收治腹外伤病人20例,均采取及时有效的抗休 克和手术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抢救成功率达95%。结论通过对20例腹外伤病人及 时有效的抗体克治疗和病情观察判断实施手术治疗,使病人尽早康复。 【关键词】 急诊腹外伤;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 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971(2009)01—0066—02 急诊腹外伤是普外科的常见急症,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 两大类。前者多系利器损伤,腹部出现伤口;后者则发生于钝 管插管及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1例伤情严重,抢救无效死 亡,l4例送ICU继续救治。 性暴力之后,腹部无伤口。急诊腹外伤的特点是发病率高、伤 情重、变化大,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若处理不当,死亡 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抢救工作是挽救急诊腹外伤病人生 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 与否至关重要…。我科2007年4月—2oo8年1O月抢救急性 2.3维系有效的循环血量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加快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急性腹外伤休克的重要措施,用动 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以保证静脉输血和输血 通畅。本组20例病人,给予建立双静脉通道,选肘静脉或颈 内静脉,采用18—22号静脉留置针,在前30rain内输平衡液 腹外伤病人20铡,采取及时有效的抗休克和手术治疗,严密 观察病情变化,抢救成功率达95%,现介绍抢救及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本组腹外伤病人2O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0~76 1500ml,然后输入胶体,其晶体与胶体之比为3:1,根据病 人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液体滴速。 2.4控制活动性出血急性腹外伤的开放性伤,出血快、失 血多,在短时间内可造成病人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死亡。因 此,我们对开放性损伤及皮肤撕裂伤活动性出血病人,应压迫 止血,及时用加厚的敷料包扎伤口,并将伤口抬高以减轻出 血。同时,应快速补充血容量,直接人手术室行腹腔探查术。 岁,平均42岁。车祸l2例,坠落伤5例,刀砍伤2例,机器 绞压伤1例。闭合性损伤11例,开放性损伤9例。受伤部位: 1处伤9例,2处伤5例,3处伤6例。就诊时心跳呼吸停止2 例,处于濒死状态1例,其余处于休克状态。在急诊抢救无效 死亡1例,其余经积极抢救处理住院继续治疗。 2急诊护理 对闭合性损伤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经过抗休克治 疗,病人血压仍呈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冰 冷,应考虑有内脏的活动性出血,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即可 2.1病情评估 包括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四肢温度、 血压、伤口出血、四肢活动等情况。快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初 步判断,腹部创伤引起最主要的病变是腹膜腔或腹膜后出血, 由于腹腔空腔脏器以及胰腺损伤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 部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暴力作用有关。详细询问病史,检查受伤 部位,注意腹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若病人呈持续性腹 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创伤后期内进行性加重腹胀,表明 腹腔内有血腹或气膜。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是否有泌尿系统 的损伤等。 2.2保持呼吸道畅通急诊腹外伤病人多伴有呼吸困难甚至 窒息,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有活动义齿者取出义齿,及时 确诊,此时,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送病人上手术室行腹腔探查 术。 2.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意识、瞳 孔、尿量、出血量,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 吸、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留置导尿 管,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帮助了解病人的病情进展,协助诊 断及进一步治疗。血压和心率作为生命体征的一部分是常规循 环监测的指标,目前对严重休克病人用袖带法测量血压已经不 适宜。与动脉直接测压相比,差异最高可达50mmHg(1mmHg =0.133kP ̄)。这种袖带法读数往往倾向于正常,在获得一个 “满意”的读数同时,病人实际已处于危险休克状态 。动脉 直接测压虽然有风险,但阻塞和血肿并发症为1%,还便于反 复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CVP监测等血 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如口腔及鼻咽部的血液、分泌物、沙子及 泥土等,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4~6L/min。将病人的头偏向 一边,以防止误吸。对舌后坠者用121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 流动力学监测可准确判断循环状况,扩大循环监测视野和准确 畅,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本组17例行气 作者单位: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性。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不明显,脑组织仍处于兴奋状态, 故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在休克的中、晚期,因脑组织缺氧, 脑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故病人表现为意识淡漠或昏迷。在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年1月第l7卷第1期 过程中,需要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设专人护理,监测 ・67・ 们根据创伤病人多、抢救任务重的特点,制定了ABC制护士 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图。即在抢救中A护士负责呼吸道的管理, 血压、脉搏、呼吸及观察瞳孑L 1次。在休克早期,由于血容量 不足,病人有时出现口渴症状,此时可用湿纱布为病人擦洗口 腔,但勿给予饮水,以防纠正休克后手术麻醉时发生意外。观 察病人尿量变化,主要注意其尿量、尿色及尿比重。给病人留 B护士负责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的监测管理,C护士负责对外 联系,做好术前准备,补充物品药品。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 抢救合理分工制度,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 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问。 置尿管,每小时测尿量及尿比重1次,至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 每小时1次,并随时记录。如果病人脉搏增快,血压下降且尿 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及时增加液体的输入。 2.6做好术前的准备护士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备皮、 3.2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整体救治,反之也可导致整体救 治失败。护理人员应把病人看成一个整体,处到顶J芋依次为伤 员全身状况评估、失血量估计、伤情种类和程度判断护理措 导尿、置胃管等术前准备。 施。除维持气道、呼吸、循环等急救技术外,还有转运监护、 2.7预防医源性感染急诊腹外伤后进行紧急抢救时,经常 搬动技巧、动态观测伤情与应急处理等。 使用介入性血管插管及其他导管,如用于监测的CVP导管、 参考文献 肺动脉导管,输液管道、各类脏器创伤所用的减压导管、气管 1吴碎秋,陶瑞宜.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监测与护理[J]. 插管、导尿管等,使医源性感染导管感染率明显升高 。故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36:483. 需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进行各种有创导管培养和监测,定期更换 2王丽萍.胸、腹外伤门诊急诊抢救335例体会[J].基层医学论 导管,对各种有创导管加强消毒隔离,严格处理污染物,加强 坛,2003,7:80. 医务人员手的保护,养成操作前后洗手甚至带手套的习惯。 3李友云.成功抢救胸腹复合伤伴休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 3体会 前沿,2007,2:88. 3.1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我 (收稿日期:2008—12—07) ・信息速递・ 展现学术思想,铸就长城辉煌 ——第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ACC论坛盛大开幕 由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亚太心脏联盟(APHA)、欧洲高血压学会(ESH)、El本循环器学会(JCS) 及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等多方权威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ACC论坛(GW—ICC),于2008年lO月 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会议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代表参会,规模超过历届。 本届长城会以“了解危险,改变命运,健康从心、从我、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为主题,旨在号召全体心血管病医生,从改变自身习惯做 起,为建立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长城”贡献力量,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不懈奋斗。 为让中国心血管医生充分了解心血管病预防及危险评估的重要性及方法论,并更好地用于对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本届长城会学术委员会 新增预防医学论坛——“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过去、现在和将来”,邀请美国framirtshanl心脏研究负责人Daniel Levy教授介绍Framinsham 心脏研究的发展历程、重大临床与流行病学意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Jackson心脏研究负责人Herman A.Taylor教授阐述心血管病预测的种族 差异,同时探讨中国心血管病的预测方法的建立过程及工具等。 心律学论坛将CHRS、HRS、ISHNE有机融合,围绕心电生理、起搏与ICD、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等当前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结构性心脏病学论坛则以特殊室间隔缺损、PDA术后肺动脉高压、小儿先心病导管介入经验等展开深度交流。 此外,血脂和血栓论坛更加关注指南的贯彻和更新内容,进一步探讨临床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合理用药则继续突出与I临床紧密集合的特 点,重点解决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实际困惑。 本届长城会的另一亮点是亚太心脏联盟(APHA)的正式成立,这将是世界心血管领域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预示着心血管医学事业在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亚太心脏联盟与心血管专业以及其他学者的联合,将会在世界主要心血管学术组织机构中异军突起,并成为其 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历经十九年的发展,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已经从早期单纯的介入技术传播平台,转变成为有指导思想、文化内涵、学术研究以及心血管疾 病防、控、治立体化的综合学术交流体系,具有中国特色、人文化、理性化、承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的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