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工程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建设工程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工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 评价依据 3 评价范围
新建工程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工程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那么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工程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工程、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工程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5.3风险评估法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工程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5.4 综合分析法
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那么,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工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6 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6.3完成阶段 7 评价方案编制
7.1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是具体指导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那么,概述本工程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7.3评价方案内容
7.3.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7.3.2编制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标准等。 7.3.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7.3.4工程概况:简述建设工程性质、规模、地点等。
7.3.5工程分析:初步的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等。
7.3.6组织方案: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
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 8.1总论
8.1.1工程背景:包括工程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任务由来等内容。
8.1.3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1的规定编制。
8.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3的规定编制。 8.1.5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4的规定。
8.1.6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工程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 8.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
8.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8.2 现有企业概况:本条款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工程。概述现有企业的根本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 8.3 工程分析
8.3.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工程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8.3.1.1工程名称: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工程立项文件所用名称一致。 8.3.1.2工程性质: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 8.3.1.3 生产规模:根据工程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8.3.1.4拟建地点:工程拟建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并附工程所在区域位置图。
8.3.1.5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气候特征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
8.3.1.6社会环境条件:指拟建工程所在地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使馆、人口密集居住区〕等。
8.3.1.7生产制度: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年/小时〔h/a〕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
8.3.1.8岗位设置及定员: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
8.3.1.9工程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应从全工程范围用表格列出各工程名称和主要工程内容。必要时还应列出与职业病防护关系密切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其中: 生产装置:列出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辅助装置:列出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公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总图运输: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 输工程等,应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
8.3.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建设工程总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及系数等。
8.3.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那么,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 8.3.3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8.3.3.2生产设备及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局。
8.3.4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
8.3.5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 8.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8.4.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在工程分析的根底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工程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8.4.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
8.4.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根底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8.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8.5.1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