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前路小学 石智君
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位老师的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事业心是他爱岗敬业的信念和精神基础。它体现在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潜力和资质;作为党员教师是为社会的明天工作的,是为学生塑造未来的;要教育学生认识自身的潜力和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党员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乃至对协调师生关系以及学校与家庭关系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人,是一个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就必须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本,用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学生,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把每一个学生当天才来欣赏,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构筑表现自我的舞台。做为党员教师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审视学生,使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心理趋向。
现在,社会舆论和学生对一些教师的师德和教风问题反映非常强烈,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方法陈旧,缺少新意;有些教师社会兼职过多,主要精力不放在教书育人上;还有些教师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团结合作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的认同,而且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这
是国务委员会陈至立同志说过的一段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的学生不但有“过”,而且“过”得太多,碰上耐性好一点的教师,可能是三番四次的批评教导,碰上耐性差一点的老师,则更多的是断定学生将来命运的几句怄气话,诸如“看你这样子,何年何月才能出头哇”,“真是朽木不可雕矣”,“你那点出息,也配么”等等、等等。过瘾自然是很过瘾的,遗憾的是,在这几句气话过后,社会上更可能多了一个沉沦者,可能多了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人。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够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让他们感觉到温暖,让他们增强自信心,从而获得克服缺点的动力,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相反,如果我们一味的指责,讥讽,那么则会给学生带来情绪上的紧张,造成内心的烦躁,恐惧,甚至产生敌视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理,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就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其它印象的空隙了,这时你要他们的心理接受你的教导,或者增加知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一点为人师者更应谨慎对待。
教师应象是一只通体透亮的红烛、燃烧自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师施教的起点和归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