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俞平伯与他的散文

俞平伯与他的散文

来源:爱站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俞平伯与他的散文

作者:乔萌惠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3期

无论是秦淮河的月影灯彩,陶然亭的皑皑白雪,西湖的湖光山色,还是寓居杭州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拨动作者的心弦,促使他用委婉而有情致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曲。 一、“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俞平伯散文的细腻委婉和朦胧深重 俞平伯第一个时期的小品散文,大都收集在《杂拌儿》和《燕知草》这两本集子里。他的那些在二十年代被人传诵一时的名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陶然亭的雪》、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眠月》等等,都是写于这一时期。这时期的作品大多是写作者自己的生活际遇,发抒自己的性灵,描景状物,细腻绵密,显得文思郁勃。

过去在小品散文领域里,有俞朱并存、并称之说。这不仅是因为俞平伯与朱自清是挚友,而且还因为当时他们在散文创作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俩同游秦淮河,分别写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同题散文,就是现代散文史上的一桩佳话。阿英在《朱自清小品序》里曾引述李素伯《小品文研究》一文里的一段话,我们觉得是很有见地的:“我们觉得同是细腻的描写,俞先生的是细腻而委婉,朱先生是细腻而深秀, 同是缠绵的情致,俞先生的是缠绵里满蕴着温熙积郁的氛围,朱先生的是缠绵里多含有眷恋悱恻的气息。如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仿佛,则俞先生的是“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而朱先生的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细腻委婉,确实是俞平伯早期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他喜欢用一些典雅的词句多方面地描绘事物,款款入情地抒写自己的心曲,无论是秦淮河的月影灯彩,陶然亭的皑皑白雪,西湖的湖光山色,还是寓居杭州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拨动作者的心弦,促使他用委婉而有情致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曲。可以说俞平伯的散文已达到了“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的境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真一句老话。然而不说梦又说什么呢?”这是俞平伯矛盾心境的一种自白。他之所以偏爱写梦境、梦思,偏爱色彩朦胧的意境,一方面与他的文学思想有关,他认为朦胧的诗句是极空灵自然的,也就是说,他把朦胧作为诗的一种美来看待,来追求的。在多种多样风格流派中,朦胧美自然也不失为艺术美的一种,在文艺百花园里有它存在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俞平伯之所以从五.四时期那种明白晓畅、锋芒毕露的议论文写作,一变而为刻意追求意境朦胧的小品散文的创作,是他思想演变的结果。

二、“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俞平伯散文的洒脱雅致与古典趣味 俞平伯出身在书香门第,自幼即受到古典文学的熏染,在他的生活道路上,一向比较优游顺利,几乎没有碰到过颠沛流离、顿挫困苦的日子,也没有机会使他真正去接近劳动人民,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受劳苦大众的生活和感情。他的周围也都是和他差不多的饱读诗书的文人学士或大家闺秀。正是这样的教养和环境,使得俞平伯的身上有着比较浓的士大夫气质。五四运动时,他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在新思潮的激荡下,他曾经呐喊过、歌唱过,用诗歌、用议论性的文章,参加讨伐封建旧制度的战斗,追求个性的解放。但是在他的思想深处,却并未与那种旧的文化一刀两断,他仍是留恋那种温馨的旧时的生活。这不仅是指他这一类知识分子对琴棋书画、文物古玩,乃至品茗赏花,有着一种特殊的癖好,而且还应包括诗书人家的那种温文尔雅的风情。例如《月下老人祠下》这篇小品文字,记述他从北美回到了杭州,从异国他乡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西子湖畔,对故土的依恋和对亲朋故旧的思念之情,虽则有所表述,但是渗透全文的却是一种今日得宽裕的闲适心情:“凡伴着我的都是熟人哩。非但不用我张罗,并且不用我说话,甚而至于不用我去想。其滋味有如开笼的飞鸟,脱网的游鱼,仰知天地的广大,俯觉吾身之自在。月余凝想中的好梦,果真捏在手心里,反空空的不自信起来。我惟有惘惘然,‘我回来了。’”

俞平伯热衷于散文的创作并不长,到了三十年代中、后期,俞平伯就专注于《红楼梦》和其他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了,他由一个诗人、散文小品的作家,变成丁一个纯粹的学者。散文的篇数也不多,但他有描写的才力,二十年代,他用漂亮缜密的写法,创作了不少十分精彩的抒情散文,这些作品的素材都撷取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正是这些散文名篇,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化与艺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