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

第二单元 纵情歌唱

听——长城谣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乐曲《长城谣》。《长城谣》是一首诞生于抗日年代的爱国歌曲,这首乐曲情绪苍凉悲壮、旋律质朴自然、节奏平稳有序,深切表达了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用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图片、视频等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同时受到感染。通过、歌曲视唱的过程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体会当时人们的抗战激情,激励现在的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长城谣》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长城谣》,感受乐曲苍凉悲壮的情绪、质朴自然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体会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2、了解歌曲时代背景,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3、运用视唱、歌曲旋律及朗读歌词,在参与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体会乐曲的情绪以及表达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乐曲苍凉悲壮的情绪、质朴自然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体会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2、教学难点:视唱、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一、听赏《长城谣》

1、听赏乐曲,介绍长城。请学生思考长城象征什么?

2、观看董文华版MIV《长城谣》,提问:歌曲把我们带到什么年代?

3、结合歌词,出示相关内容图片:

进一步了解史实,引导出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

.

.

说明: 欣赏视频资料,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日军侵华战争这一历史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从而更好地理解第二段歌词所表现的“抗战救国”的思想内涵。

二,出示歌词:

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语。 (1)提问:根据2段歌词不同情绪:

第一段歌词适合由 男生 还是 女生 来朗诵? 第二段歌词适合由 男生 还是 女生 来朗诵? (2)再次配乐朗读歌词。(钢琴)

男女同学各一名,其他同学轻声哼唱。说明:

朗读歌词、抓住歌词的内容理解是为了深入作品的深刻内涵。以歌词为线索,步步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包含的深厚情感和较深邃的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诵则适时地为学生的情感宣泄提供了途径。 三、再次聆听歌曲《长城谣》(学生演唱)

复习以前所讲到过的几种唱歌形式

提问:;合唱,齐唱,轮唱,中旋律和声部的关系。 说明:

重温复习内容是为了了解同学们所学东西的掌握程度,以达到对这方面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巩固

.

.

四,视唱歌谱歌词,

(1)出示歌谱(先有个别基础较好的同学视唱) (2)把词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说明:

进行歌谱歌词视唱是为了抓住音乐本质的东西展开体验,从音乐本身着手 开展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歌曲的旋律特征和思想内容。

五,不忘国耻,牢记历史。

(1)你出生在那个年代会这样吗?(参加儿童团等) (2)为什么会受屈辱?(落后要挨打)。

(3)今天如何保卫长城?(努力学习,成材报国) (4)成材报国,放飞理想在那首歌里出现过?(相约华虹) (5)全体高唱“相约华虹”(下课)

说明: 此环节为了让同学明白,爱国的实际意义和爱国的实际行动,既,我们现

.

.

:【教学流程图】

欣赏《长城谣》 出示歌词 童声《长城谣》 视唱歌谱 长城精神 导入 介绍长城观赏MTV 新授 重温 解析 拓展 历史背景朗读歌词字面解释配乐朗诵再次聆听演唱形式声部和旋律出示歌谱视唱谱子词曲结合忆昔思今保卫长城成材报国

朗读歌词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