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使学生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重点难点
乘法含义的建立。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同学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借助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铺垫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具体操作:老师在屏幕上出示几个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角星、小树、小房子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多摆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目的性强,便于提高效率。
2.汇报交流。
(1)摆好后,先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揭示新知。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板书:加数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③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6乘3等于18”。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3乘6等于18)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新知识(乘法)“闪亮登场”,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才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4.方法应用。
(1)请学生试着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自己“创造”的算式,巩固新知,便于学生明白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2.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3.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写法和读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加法算式乘法算式2 + 2 + 2 + 2 + 2 =102×5=10或5×2=10加法算式乘法算式4 + 4 + 4 =124×3=12或3×4=122、3×24×35×32×53、2 + 2 + 2 + 2 + 24 + 4 + 45 + 5 + 53 + 3 + 3 + 2课堂检测B
__5 2×____4 3×____5 3×____×____2 5×____3 4×____3 5×____×__
1、一共有(3)个22 + □2 + □2 = □6□2 3 63 2 6□×□=□或□×□=□2、?个4 × □ 4 = □16□3、4×3 3×65×48×26+6+6 5乘48+8 6个3相加4+4+4+4+4 3+3+3+38个2相加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3、4题。
4+2+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