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现代文阅读之解题技巧谈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解题技巧谈

来源:爱站旅游
U 备考方略 57 文阅读之解题技巧谈 ; 高考现代 ● ● ● ■喻湘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从近几年的成 绩统计看,现代文阅读平均得分率普遍较低。因此提 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高 明确概括语段的意思对理解文章内容有着重要 的作用,如果每段的意思明确不了便更谈不上对文 章的整体把握了。明段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抓句子 三语文复习更应侧重分析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 题特点,探索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标序号 现在很多题在设置时经常会涉及文章段落内的 题目,而所给的原文并没有注明段落序号,我们不能 等到做到题目的时候再去数。例如2006年山东卷 第一题(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 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2007年山东卷第 二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 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而在文章中并没有标明段 落序号。 二、析题目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腈,通过它我们可以大 体上知道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内容,特别是一些具有 象征意义的题目,只有我们对它重视,才能进一步了 解文章的主旨。例如2007年广东题的《泥泞》,“泥 泞”首先会让我们想到的是现实生活中那自然的泥 泞,但如果我们细想来的话,作者不可能只写自然中 的泥泞,它应该还具有一种象征意义,那它到底代表 什么呢?如果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文章,那么最 后一道题就很自然地解开了。再如,2007年全国卷 I的《总想为你唱支歌》,如果通过分析题目来看,我 们就会想“你”是谁,“唱支歌”是什么歌,我们有了疑 问便会带着问题去读,使人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主 体便是那个“你”——大西北,唱的那支歌是一首赞 美、崇敬之歌,自然表现的感情也就是对大西北的热 爱、赞美、崇敬之情了。这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后面 题目的解答有很大的帮助。 三、读内容 现在很多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往往粗略地 阅读文章,花很大部分时问来做题,在做题的时候一 遍遍地看文章,根本不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在阅 读文章内容时我又采取了“三字经”的形式。 1.抓句子。 抓取重要句子。主要有三类:一是中心句、主旨 句(包括全文和局部);二是结构句(如总领句,过渡 句,总结句和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等);三是特色句 (指运用了一定表达技巧的句子,也包括结构超长或 复杂的句子)。可以从结构分析入手,比如单句提取 主谓宾,复句找第一层;也要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人 手,如总领句领到哪里,过渡句前后的关系,总结句 总结哪些段落等。高考命题没有一项能离开这些句 子,整体把握文章也脱离不开这些句子。 2.明段意 (主要是总领句、主旨句、中心句),分层次来进行。 如果只是从大体上来了解段的意思,有时会对答题 有障碍,只有明确层次划分、详细了解段意才能真正 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例如2003年《乡土情结》第 二自然段可分为四个层次“父母亲族的爱、乡土的山 水草木、祖母讲述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的相处”;而 做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 的烙印’?(不超过28字)”从区间上来看很自然的 会选择第二自然段,但到底是哪些“烙印”,学生在做 答时往往概括不全,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文段概括不 全。如果能够对文段进行具体概括,那这个题目也 就迎刃而解了。 3.分层次。 分层次与明段意是分不开的,通过在明段意部 分的示例大家也会发现这一点。分层次主要是从两 个方面人手,一是段内层次,一是全文层次。段内层 次在明段意这个“三字经”中已作涉及,以2007年广 东题《泥泞》为例,我们通过概括段意,进行层次划分 会发现这篇文章可以大体上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在 所设的第一个问题“文章的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 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 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 答”。其答案分别为“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 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因为‘泥泞’带来了 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 ‘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 人联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如此通过对 层次划分和层意概括便一目了解。 4.列图表、理结构。 列图表只是手段,理结构是目的,但真正的目的 是明确文章的行文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 是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 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结构就是这一条条 的“路”,高考命题者就是抓住这一条条“路”来设计 题目的。理结构是通过“读内容”将文章“肢解”以后 的~个合理“拼合”,这样能对作者的行文思路做到 一目了然,更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时将“标序号、析题目、读 内容”的“三字经”把握好,现代文阅读得高分也将不 难。在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解题过程中,整体阅 读,把握全篇主旨这一步较为关键,那些不愿在整体 阅读上下一番功夫,而拿到题目急于求成的人,其结 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益。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