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

来源:爱站旅游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ley Stroop于1935年所发明的一种实验方法。该实验通过反应时间测定方式,研究人们在处理冲突信息时的认知和注意机制。该实验的基础是Stroop效应,即指在进行语义处理与颜色信息处理时,由于它们所占用的认知资源不同,因此可能会发生干扰效应,导致反应时间延长或错误的发生。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不同干扰条件下对参与者的影响以及验证Stroop效应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1.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材料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0个红色字体呈现在黑色背景上,包括20个单词与30个随机字母;第二部分是50个不同颜色的方块背景与20个颜色名称呈现。颜色的顺序和颜色名称不一定相对应。

本实验随机选择了60名参与者,其中30名男性,30名女性。所有参与者均为来自于大学的学生,年龄分布在18-25岁之间。参与者在此之前并未接受相关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也未曾参与过类似的实验。

实验设备为一台笔记本电脑,参与者在实验前被告知整个实验过程,并被要求认真仔细阅读实验指导说明。实验采用单因素混合设计,即考虑不同的干扰情况。每个参与者将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种实验序列中: 实验1:单词读色块

被试者根据屏幕上的颜色名称,并快速说出对应的颜色,这个实验中,被试者读出呈现在屏幕上的50个颜色方块。 实验2:颜色命名

每个实验会在屏幕中央呈现,参与者需要快速反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实验的结果记录了反应时间和实验精度。 1.4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在单词读颜色块实验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力度为436.98 ms,标准差为59.76 ms。参与者在这个实验中的错误率为5.7%。 2.3 不同实验之间的比较

比较实验1和实验2之间的结果可以看出,单词读颜色块反应时间明显低于颜色命名,t(59) = -13.40, p < 0.001, effect size = 1.71。此外,实验精度也明显优于颜色命名,t(59) = 11.34, p < 0.001, effect size = -1.53。 3. 讨论

实验结果支持了Stroop效应的存在,即在进行颜色命名时,颜色名称与字体颜色之间的冲突将干扰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单词读颜色块和颜色命名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处理差异,尽管单词和颜色信息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其背景色的情况可能导致了干扰效应,使参与者在颜色命名时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都受影响。

另外,误差率在颜色命名方面明显高于单词读颜色块。这可能是由于进行颜色命名时需要进行额外的步骤,包括快速识别颜色并通过语言描述其名称。而在单词读颜色块的条件下,只需要读出颜色块的名称可以较为快速地完成任务。

总之,Stroop效应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我们的认知系统在处理信息时,特别是面对彼此冲突的信息时,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和理解负担。本实验结果同样证明了,由不同信息处理方式所引发的认知偏见。 4. 结论

Stroop实验结果表明,颜色命名比阅读单词的反应时间更长,并且在颜色命名方面产生的错误率高于阅读。这一发现表明,进行颜色名称与进行单词阅读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和干扰。这一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一些日常认知活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