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依法享有和维护人格尊严权学案

依法享有和维护人格尊严权学案

来源:爱站旅游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案

课题 依法享有和维护人格尊严权 学习时间 2013年 月 日 中考考点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课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要 求 隐私。 学习过程 一、 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权利内容 侵权表现 维权方式 名誉权: 肖像权: 人格尊严权 姓名权: 隐私权: 二、中考模拟演练。 1、王某与梁某曾因生意产生过矛盾。一天,王某收到了梁某发来的带有严重人格侮辱的短信。收到短信后,王某将梁某告上了法庭。法庭判决梁某向王某赔礼道歉。回答(1)(2)题。 (1)梁某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 A.人格尊严B.隐私权C.名誉权D.肖像权 (2)该案例启示我们要( ) A.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B.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让短信远离我们的生活 D.通过打官司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2、下列做法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是( ) (1)小刚长得矮胖,有的同学叫他“武大郎”,他很难过 (2)学校将优秀学生刘畅的照片刊登在校报上 (3)小王在银行取款时,工作人员让他站在一米线外排队 (4)小叶上学迟到,却向值周老师谎称同学小林。 A.(1)(2)B.(1)(3)C.(2)(4)D.(1)(4) 3、据报道,叶某在一起交通事故后,不断以“目击者”者的身份声称该事故是有昔日同事杨某所为,后经民警 反复调查证实叶某所述均为捏造,叶某因此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5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叶某侵犯了杨某的姓名权 B.叶某收到了刑罚处罚 C.叶某侵犯了杨某的隐私权 D.叶某侵犯了杨某的名誉权 4、在网络上进行“人肉搜索”,公开他人的真实身份、家庭地址、社会关系等私人不愿公开的信息。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姓名权 三、答题梳理: 如何维护自已和他人的隐私? 四、提升训练 1.苏某和徐某发生纠纷,苏某为了报复徐某,捏造事实,并用手机发短信给徐某的好朋友,致使徐某名誉受损。据此,徐某把苏某告上法庭。这一事例说明( )。 ①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②侵犯公民人格尊严应承担法律责任③徐某告苏某的做法是小题大做 ④我国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学生王某因学习成绩不好,同桌给他起名为“笨猪”。王某应该( )。 A.同样给他起一个侮辱性绰号 B.狠狠教训他一顿 C.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D.追究其刑事责任 3.每个人都有自己作为人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未成年人( )。 ①在家里应得到父母的尊重 ②在学校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③在舞厅应得到同样的待遇 ④在社会上应该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作为中学生,也应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下列做法中属于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的是( )。 ①不取笑别人的外貌、衣着和动作 ②不给他人起侮辱性的绰号③不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④不跟经济困难的同学来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都存在着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准备组织开展与此有关的教育活动,现请你参与: (1)请你列举我国哪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了相应的规定?(至少两部) (2)请你列举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3)为了减少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侵权事件,请你向有关方面写一份建议书。请从三个方面写出你所建议 总结反思:

(1)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①人们对待未成年人往往不像对待成年人那么注意礼貌和尊重;②有些家长和成年人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和辱骂孩子;③有些学校和教师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

(3)建议内容:家长要关心、体贴、爱护子女,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等各项权利;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学生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要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