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家安全战略下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国家安全战略下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来源:爱站旅游
第34卷第11期 情报杂志 2015年11月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1.34 No.11 NOV. 2015 国家安全战略下的技术竞争 情报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彭靖里 Peter・陈2 张光平 (1.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匹兹堡大学商学院昆明昆明650051; 宾夕法尼亚PA15261; 3.云南省国际关系研究所650034 摘要 为推动我国技术竞争情报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健康发展,从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战略的独特视角,在简要阐 述国家安全战略、科技安全和技术竞争情报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技术竞争情报在发展中国家安全战略中 的三大重要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就基于国家安全战略和科技安全管理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趋势展开讨论。 关键词技术竞争情报 国家安全战略G350 技术监测 情报预警A 反竞争情报 1002-1965(2015)l1-0019—05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D0l 10.3969/j.issn.1002—1965.2015.11.004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under Strategy of National Security Peng Jingli Peter・Che Zhang Guangping (1.Insittute of Scientiifc&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5 1; 2.School of Business i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Pittsburgh,PA 15260; 3.Insitut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3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in China.In this paper, from specil viaew of intemational rela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first,we briefly introduc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science and techndogy security,technology intelligence,between concept and correlation.Second,we study thre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national se— curity strategy in developing country about competitive tchniecal intelligence.Finally,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etiit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on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of science&tchnoleogy safet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mpetiive ttechnical intelligenc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echnology monitoring intelligence early—warming counte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0引 言 随着30多年来迅速崛起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 国不仅正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相互发展的一支新兴 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安全。 因此,在2014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 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国家安全 委员会主席**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 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 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J。随后,在2015年7月新修 力量,而且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及各种势力的高度关 注,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 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 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国家安全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 义上的军事安全,而已演变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技 收稿日期:2015—08—14 修回日期:2015-08—31 订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首 次把维护与保障国家发展中的技术安全作为其内容之 一,包括“技术安全”在内的科技安全及其技术竞争情 作者简介:彭靖里(1959-),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竞争情报理论与应用;Peter・陈(1974一),男,博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信息 系统建设;张光平(1955一)男,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南亚及南亚地区国家的国际关系。 ・20・ 情报杂志 第34卷 报(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CTI)问题也逐 步开始进入到社会公众的视野当中 。 国内社会发展逐步进入转型期,国家经济安全、信息安 全及由各类矛盾而产生的社会公共安全在国家安全领 域中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凸显,这一趋势将随着冷战结 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影响,人们普 遍对于“技术竞争情报”等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大多还 停留在两种极端的认识阶段:一是将从事情报工作想 象成为是通过“商业间谍”或潜伏“卧底”等非法手段, 窃取他人技术秘密的行为;或者简单地把它看作仅仅 只是对图书馆和互联网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中有关科 技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 ,却很少从国际 束而走向“空前高涨” 。因此,新时期我国制定实施 的安全战略是建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基础上的,集 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诸方面安全为一体 且相互融合的国家安全战略,它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 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2科技安全基本概念及其要求 随着经济科技 关系和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对技术竞争情报的理论构建 发展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崛起,使科学技术在 及其发展趋势,尤其是针对像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迅速 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总体安全中技术竞争情报将起到什 么样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导致国内关 于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成果很难能够引起高层决策者 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技术竞争情报 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文针对上 述问题,依照我国总体安全观的要求,就国家安全战略 视野下技术竞争情报的作用、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趋 势等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促进国家安全战略与技术竞 争情报研究的相互渗透和互补,并推动两者在我国共 同健康发展。 1 理论研究背景及其相关概念 1.1 国家安全战略的内涵和特征对国家安全的 认知,经历了从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的二元化 定义到内涵不断扩张的演变,而各国政府对于国家安 全战略概念的提法和内涵界定也各不相同。我国政府 根据中国自身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在《中国军事百科 全书(第二版)》中将国家安全战略定义为:“筹划和指 导国家安全斗争全局的方略。是组织和运用国家力量 来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科学和艺术 ’,强调站在国 家全局来分析和研究威胁或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种因 素,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有效对策,采取包括政治、军 事、经济、外交、科技、情报和技术等措施和行动,确保 国家的整体安全。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安 全战略纲要》中认为: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 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 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 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 危……,以实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 。 **同志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 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 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 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并 且随着国际经济依存度的提升、信息技术的跃进以及 国家总体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转变,一方面科学技术进步在国家生存发展中的基础 性地位Et益上升,科学技术安全与国家政治、军事、经 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逐渐渗透到了国家外交、防务、管理 和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科 技产业的兴起正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强化国家 安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维护和保障科学技术安全 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国 家安全的关键。 因此,从概念上看科学技术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其中广义科学技术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 条件下由科学技术因素以及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因素 的相关性所构成的,并以此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一 种态势” 。通常一个国家或公司维护和保障科学技 术安全的主要目地是为了不断增强自己的科技核心竞 争能力并保持其在全球化的相对领先的地位和发展先 机,同时以科技竞争实力为手段来获取包括科技安全 在内的国 公司综合安全。由于技术创新和发展活 动与各国所面临的不同社会环境条件及其竞争态势有 着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涉及到基于国家安全 战略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所关注的科技安全主要是指 “广义科学技术安全”,它体现在国家能否用科技手段 有效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是否能保障国家整体利 益免于受制于国外科技优势的威胁,以及是否能在激 烈全球化竞争中得以提高本国的综合竞争力三个方 面。 1.3技术竞争情报研究的主要类型技术竞争情 报研究作为竞争情报学科的一个分支,通常是指对 “能够给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 技术威胁、机会或发展的信息进行获取、监控、分析、前 瞻和预警的情报研究过程,它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 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由于上述定义中所指的 “组织”不仅是企业或公司等技术发展与创新主体,还 包括对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管理以及提供服务的行 业/协会组织、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甚至国际组织等, 第11期 彭靖里,等:国家安全战略下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21・ 因而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推动技术发展与创新并相互 促进的复杂系统,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 科技安全保障有着紧密联系。 所以,根据技术竞争情报研究的服务对象和涉及 不同科技安全内容等特征,其类型可主要分为国家技 术竞争情报(N—CTI)、产业技术竞争情报(I—CTI)和 企业技术竞争情报(E—CTI)三大类。其中: a.国家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在国 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并能充分体现其战略意图和综合实力,对未来相当长 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安全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 战略性或基础性技术u o-”,如原子能控制与安全利用 技术、机电一体化基础元器件制造技术与标准等。由 于这些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发展不仅存在着显著的“市 场失灵”现象,而且信息/知识来源及传播途径往往受 意识形态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基本上不可能通过公 共服务平台获得,需从国家安全层面对其进行长期持 续的情报搜集和研究。 b.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关注的则是对某个产业 (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重大影 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威胁、机会”的共性技术或关键 性技术,如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虽然这些技术进步 对于产业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创新应 用又处于竞争前阶段,所面临的技术和市场等风险方 面有着很大不确定性,同样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效 应和产业安全问题… ,需要通过政府的大力协调和有 效支持,以产学研或者战略技术联盟等形式,来开展相 应的情报搜集和研究工作。 C.企业技术竞争情报研究是对某个企业或集团具 体技术创新与发展项目进行的情报搜集和研究,其针 对的科技安全问题主要侧重在如何维护或提升该技术 创新与发展的“独特性”和“效益独占性”,实施常常贯 穿于项目运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过程,需要遵循市 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 总之,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不 仅所涉及的科技安全层次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其研 究的科技安全问题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将渗 透到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各个方面。 2安全战略视野下技术竞争情报的作用 通过对国家安全战略、科技安全和技术竞争情报 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讨论,可以清晰地看 到:与建立在默顿科学社会学“发现优先权”和“知识 共享”前提下的学术研究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 ice)不同,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具有既公开又保密的信 息/知识环境,具有信息/知识来源和传播渠道的多样 性等特点,在国家安全战略及其科技安全管理中主要 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2.1 技术扫描与情报跟踪作用 技术扫描与情报 跟踪通常是指“创新主体或管理者为寻找、搜集外部 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的信息/情报以指导其未 来行动的过程 ’,它作为情报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基 础性工作,在技术竞争情报研究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由于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和发展安全在很 大程度上已转化为对战略性/基础性技术控制权的争 夺,而中国作为后发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要参与这样的 竞争,不得不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频发的“技术 霸权”(Technological Hegemony)现象和问题:即发达 国家/跨国公司通过掌握控制技术创新和行业的标准 体系及其知识转移流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研发先机 和垄断优势;另一方面则构筑知识产权壁垒,有效扼制 发展中国家进入高科技领域或成为未来竞争对手,以 获取行业超额利润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国 情,通过建立完善“技术守门人”(Technological Gate keepers)机制 ,根据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或要求,全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战略性/基础性技术创新与发展动 向进行持续扫描和情报跟踪,以正确了解相关战略性/ 基础性技术竞争态势、发展阶段和环境,增强对技术创 新与发展变化的预见洞察力,为我国制定科技发展战 略,科学选择战略性/基础性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提 升国家科技安全总体水平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它 还是开展技术监测与情报预警、反竞争情报与技术保 护等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工作的基础 。 由于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技术扫描与 情报跟踪目标和要求与企业开展的一般技术扫描与跟 踪工作完全不同,是一项十分艰巨且没有直接效益的 长期公益性情报研究工作,它不仅需要在较大范围甚 至跨学科间进行360度全方位的扫描和持续跟踪,而 且还要协调处理好重点技术发展方向情报跟踪与其它 技术扫描的相互关系,以避免因出现“颠覆性创新” (即对技术范式进行根本性改变的创新)引起的科技 革命可能导致战略性/基础性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判 断的严重失误。因此,这需要从国家长远利益的高度 来统筹建设独立自主的全球技术扫描与情报跟踪机制 和运行模式,并保证其投入的强度和持续性,才可能取 得真正实效,切忌“要用时再做”的短期行为。然而在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经产生过错误认识,完全放弃了 对全球战略性/基础性技术创新与发展动向的持续扫 描和情报跟踪,最终造成国内一些影响高科技产业 (如半导体芯片研发制造等)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 长期受制于国外跨国公司,已严重威胁到产业健康发 展甚至国家信息安全 。 ・22・ 情报杂志 第34卷 2.2技术监测与情报预警作用 技术监测与情报 预警是将国家情报理论中的战略预警思想和方法体系 应用到事关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重大关键技术或共 性技术领域的情报预警研究活动,通常是指:“创新主 体在技术扫描与情报跟踪的基础上,对已确定发展目 标的某些重要技术领域中的变化趋势和更新换代以及 科学理论可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态进行持续情报 监测,并就这些变化可能对创新主体正常发展构成威 胁或不良影响的各种情况及时提出警告的过程 ’, 它也是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在科技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 用,在国家安全战略实践及科技安全管理中扮演着 “风险监测和警报器”的重要角色。 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联合国有关组织 就建议发展中国家组建旨在监测和预报先进技术发展 对其产生潜在影响的ATAS(先进技术预警系统)机 构,为其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提供帮助。 但是由于当时在信息搜集机制理论研究及运行模式等 诸多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该计划最终半途而 废了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不断取得 突破和技术竞争情报服务的兴起,上述制约技术预警 系统建设的理论问题逐渐得到圆满解决,如何结合新 兴经济体国家赶超发展中的实际,避免在战略性新兴 产业创新与发展遭遇跨国公司精心设计的“技术锁 定”,同时逐渐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中,建立高新技术 预警系统的思想再次引起各方面重视,并以“技术监 测与情报预警”的形式出现在国家战略性技术/基础 性技术的管理实践中。 因此,通过开展技术监测与情报预警工作能够帮 助我们更好地感知到来自外部“突破性创新”的挑战 与威胁,认清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将面临什么样的竞争 态势?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和竞争风险?以及在那 些方面对自主创新发展构成什么样的威胁等,已成为 预见国家科技安全风险及其威胁,保障国家安全战略 顺利实施的重要工具,例如近年来我国政府正在加紧 建设的“知识产权预警系统”就属于针对跨国公司设 置专利壁垒行为的典型技术监测与情报预警基础性工 作,但尚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不断提高其有效性。 2.3反竞争情报与技术保护作用 目前国内对反 竞争情报与技术保护的概念和内涵还比较陌生,普遍 存在着这样的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我国作为一个科技 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对外交流和合作过程的技 术无保密可言,然而在现实中却屡屡上当受骗,甚至还 蒙受了巨大损失。因此,需要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来认识反竞争情报与技术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反竞争情报与技术保护通常是指:“某个国家和 企业专门针对现实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进行的竞争情 报活动而精心组织开展的,旨在保护本国和企业重要 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活动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等的技 术竞争情报研究过程” 。所以,反竞争情报与技术 保护工作一方面要研究其自身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过 程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等的保护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 还要对竞争对手所进行竞争情报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具 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并寻找自身可能导致 商业和敏感信息泄密的薄弱环节或关键点,从根本上 保障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安全。 由于反竞争情报与技术保护活动广泛涉及到其自 身和竞争对手两个方面,而在当今信息高度开放的网 络时代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坚持三条基本原 则:一是要根据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弄清那些情报 需要保护那些信息应该通过何种渠道公开;二是不要 告诉任何人所有的信息,努力控制那些关键性信息而 并非所有的信息;三是时刻关注竞争对手针对自己的 竞争情报来源。例如,21世纪初某大国航天局曾根据 国内新闻媒体报道获悉:我国某型大推力运载火箭在 发射时因突发故障成功紧急停车的消息,于是几天后 立即向WIPO组织和欧洲专利局申请了“关于火箭发 射紧急停车方法及其技术”等系列专利保护,意在阻 止我国航天产业进一步开拓或进入欧洲卫星发射市 场,这一方面表明该航天局具有强烈情报意识和高效 利用“公开源”信息的技术竞争情报分析机制,另一方 面也说明公共媒体的报道正在逐渐成为我国航天技术 创新与发展中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泄露的薄弱环节, 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对外宣传与有效保密的辩 证关系 加。。 3基于国家安全的技术竞争情报发展趋势 由于技术竞争情报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13益凸 现,世界各国政府对技术竞争情报活动在总体国家安 全战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并将其纳入科技安全保 障和风险管理体系加以重点扶持 ,未来基于国家安 全战略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及其系统建设将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3.1 基于竞争情报的技术扫描与跟踪体系建设将 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国家安全战略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经济、科技等社 会领域,如何保证关乎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 战略性/基础性重大技术自主创新与发展的主动权始 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 体国家制定经济科技政策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 题。为此各国政府都根据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及科技 竞争实力,加强对相应战略性/基础性技术的全球情报 扫描与跟踪工作,以全面了解这些技术的创新动向和 第11期 彭靖里,等:国家安全战略下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23・ 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预见 同时,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战略性/基础性技术路 线图编制和保密专题知识库建设等技术的逐步实用 析技术应用到反竞争情报与技术保护研究中,并且将 逐步代替目前多数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反竞争情 研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与修订。如 报研究院(KISTI)等政府公益性机构在政府部门的大 力支持与强力资助下,都在不断加强国家安全“技术 守门人”机制,把全球战略性/基础性技术扫描与情报 跟踪体系作为重要的科技安全支撑和服务基础设施来 美国国家技术与标准研究院(NIST)、韩国科学技术情。 化,也有力推动着更加智能化的知识挖掘和大数据分 报分析,如标准分析和专利信息分析等传统方法。因 此,未来更加智能化的专利信息分析软件、文本挖掘、 网络舆情分析软件包和大数据处理工具等组成的系 统,将使得绝大多数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反竞争情报 加以建设,以切实保证自己国家在具有优势的那些战 略性/基础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业化中能占得 先机或主动权,在维护国家安全及其重大利益的国际 与技术保护研究工作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 博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对竞争对手所实施的竞争情报活动及出现的监测预警 3.2加快技术监测与情报预警机制建设将成为发 信号及时做出快速反应,在提高大数据时代国家总体 展中国家提升科技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由于包 安全以及科技安全管理水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用。 在科技安全管理方面缺乏以现代安全观为基础的系统 结构和制度性设计,在与发达国家等的产业共性技术 4结束语 和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竞争或合作过程中常常处于 在目前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战略视野下,技术 劣势地位,尤其是以知识产权保护或技术标准壁垒为 竞争情报研究作为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 借口的技术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使得其战略性新兴产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安全战略以及提高其科技安全 业健康发展及自主创新面临着更多的威胁或危机,并 管理水平的工具,可以通过技术扫描与情报跟踪、技术 且严重影响到这些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健康 监测与情报预警和反竞争情报与技术保护等技术竞争 发展 。 情报研究的形式对制定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科技安全 要想克服上述众多威胁或危机,首先必须能够及 管理发挥重要且关键性的作用。未来,基于国家安全 时感知到它们的存在,否则任何措施都将是“无的放 战略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将呈现出:a.技术扫描与跟 矢”。然而,基于竞争情报的技术监测与预警机制建 踪体系建设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重要组成 设又恰恰是当前制约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科 部分.b.技术监测与情报预警机制建设将会成为发展 技安全管理上的明显短板。因此,与处于科技发展总 中国家提升科技安全管理水平重要任务;c.反竞争情 体水平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在维护这些国家的总体 报与技术保护将逐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 安全以及科技安全管理实践中更加亟待建立起与国际 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及其科技安全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竞争规则和惯例相适应的技术监测与情报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使其在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和科技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 性角色。所以,加快技术监测与情报预警机制建设将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 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未来提升科技安全 [2015一O6—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 04/15/c— 128101036.htm. 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新修订)[EB/OL].[2015—07—25]. 3.3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反竞争情报与技术保护 http://www. mps. gov. cn/nl6/n1996048/nl996090/ 将呈现出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络信息 n1996180/4622172.htm1. 源在竞争情报活动中利用比例的不断迅速提高,以及 [3] 彭靖里,李建平等.国内外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 信息智能搜索、过滤、自动分类、信息抽取、大数据采集 其趋势[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2):312—316. 和处理等技术在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应用,以及数据挖 [4]黄大富.国防发展战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4. 掘、舆情分析、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可视化等技术 [5]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EB/OL].ht. 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使自动文本挖掘与分析技术和 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8/c一1116 语义网络技术在竞争情报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170532.htm(2015-06-28) 作用,不仅实现了技术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搜集的自动 [6]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化和智能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对全球范围内重大技 5. 术创新与发展的商业秘密、敏感信息保护中各类信息/ [7]潘正祥,杨迎会.全球化时代科技安全和我国面临的挑战[J]. 知识的搜集广度和深度 。 (下转第6页) ・6・ 情报杂志 第34卷 艳.情报缺失的中国情报学[J].情报学报,2007, 办?”这两个环节的问题。很显然,三个环节依次递 [4]包昌火,李进、相互依托、交互印证、共同消长。因此,“情报”和 “信息”两者是互为依托、互动耦合的关系。 26(1):29~34. [5]包昌火,包焱.包昌火、包焱.中国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89—590. 4对做好情报工作的启示 本文基于国外机构做空中国海外上市公司案例, 从情报学特别是竞争情报专业视角研究阐释了“情报 (intelligence)”与“信息(information)”的相互关系。 由于“情报(intelligence)”与“信息(information)”的关 系非常复杂,选择的视角不同,研究的发现就会不同。 [6] 包昌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再谈intelligence与中国情报 学[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8):5—7. [7]包昌火.让中国情报学回归本来面目[J].情报杂志,2011,30 (7):1. [8] 陈峰.基于“名”与“实”分离现象解析的竞争情报用户真实 钊.猎杀?“中国概念股”危机[M].上海:复旦 需求识别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8):1—5. [9]叶有明,王本文仅从有限的几个视角研究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旨在帮助中国情报学界同仁厘清两者的关系和重心, 大学出版社,2011. [1O]石俊.做空之祸:谁在分食中国概念股[M].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2013. [11]岳大攀,侯安扬.浑水如何调查公司[J].新世纪,2012(2) 有助于业界同仁结合自身工作,成为新形势下中国情 报学事业发展的推动者,推动中国情报学回归本来面 目,为实现新时期情报工作有为有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2]凤凰网财经频道专栏.欺诈的代价——中国在美上市公司遭 遇阻击[EB/OL].[2015—03—15].http://finance.ifeng.corn/ stock/special/zggng/. [13]陈峰.竞争情报理论方法与应用案例[M].北京: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14:241. [1] 沈固朝.两种情报观:Information还是Intelligence?——在情 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的思考[J].情报学报, 2005,24(3):260—267. [14]陈[15]陈69. 峰,粱战平.“信息硬化”概念及其对竞争情报工作的指导 峰.下一场战争是情报[J].中欧商业评论,2011(7):65— 峰,粱战平.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 意义[J].情报学报,2003,22(3):375—379. [2]王洪林,赵冰峰.“科技情报”改“科技信息”后的反思[J].情 报杂志,2014,33(6):1—3. [3]陈峰.美国同行的“民口情报”认知与实践——富德一格拉 [16]陈德一赫林竞争情报学院管窥[J].情报杂志,2013,32(8):1— 6 献出版社,2004:62. (责编:贺小利) (上接第23页) 未来与发展,2007(1):2-6 EB/OL].http://www.elcfeans.com/article/90/156/2014/ 0120334602.html(2015-06-20) [8] 马维野.科技安全:定义、内涵与外延[J].国际技术经济研 究,1999,2(2):13-17. [17]惠益民,顾昌耀.关于建立我国技术预警系统(CATAS)的初 步设想[J].预测,1988(5):l一4. [18]彭靖里,李建平.德迪约社会情报思想及实践对情报学发展的 影响[J].情报资料工作,2013,(3):21-25. [19]邵波,宋继伟.反竞争情报流程中的早期预警[J].情报杂 志,2007,26(7):43-48. [9]W.Bradford Ashton,Richard A.Klavans.Keeping abreas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echnical Intelligence for Business [M].Columbus,Ohio:Battelle,Press,1997. [1O]王元,梅永红,等.中国战略技术与产业发展[M].北京,经 济管理出版社,2002:34—38. [2O]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及其 伟大成就[R].北京:2008.10 [21]李艳.技术竞争情报的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进展[M].情报 学进展(2006—2008年度评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84. [11]李纪珍,邓衢文.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多重失灵[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011,232(7):5一l0. [12]姜黎辉.企业战略技术扫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3): 155—165. [13]李盛竹.跨国公司国际竞争背景中的技术霸权现象一理论回 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家,2011(9):106—109. [22]钟华.论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科技安全战略的特点[J].国 防科技,2013,(1O):32-37. [14]彭靖里,Jeanne・杨,李建平.企业技术竞争情报中的技术守门 人及其作用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0):96-100. [15]Liu S.Strategic Scanning nd antIerpretation Revisiitng:Founda- itons for a Software Agent Suppoa System[J].Industrila Man- agement&Data Systems,1998,12(8):362-372. [23]徐元.知识产权壁垒问题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 2010,29(1O):16—19. [24]左川,王延飞.论反竞争情报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2013,23(6):96—98. (责编:白燕琼) [16]赵建国.中国半导体芯片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