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及原因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及原因

来源:爱站旅游
2013年9月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Journal of the No ̄hwest Adult Education September.201 3 No.5 第5期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及原因 马晓军 (喀什师范学院[摘思政部,新疆喀什844008)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人 口的流动愈来愈频繁,各民族经济利益上的共同性日益增多,各民族杂居的特点更为突出,彼此间的了解也大大增强。该 地区各民族间经济生活的相互渗透、独特的居住结构、族际通婚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实施,促进了本地区民族关系的良 性发展。 [关键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发展;原因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39一(2013)05—0043.04 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的 良性发展 族间政治平等的交往不仅使少数民族权利得到保 障,而且在促进民族关系良性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 的推动作用。 3.文化交往。文化交往的发展涉及文化交流中 (一)民族交往频繁 民族交往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接触、交流与 往来以及民族关系的协调,即指民族联系中的互动 和民族关系的整合过程,也就是民族生存和民族发 展的一种方式。 作为民族生存和民族发展的一 种方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在经济、政 吸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与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精 华部分,并将两者交融消化,变成本民族文化新的组 成部分的问题。如果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将大大有 利于民族之间交往了解,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出现民 族文化冲突的现象,影响民族之间的关系,也将影响 治、文化领域都存在着密切频繁的民族交往。 1.经济交往。经济交往是民族生存的第一需要, 是最重要的交往。因为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首 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问题。 n 因大通回 族土族自治县是河湟谷地连接河西走廊的交通要 道,县境内也存在着“茶马互市”。县境北部的牧区 不适合农业生产,南部的农区人民没有足够的草地 来蓄养牛羊。因此,汉族、回族、土族的农产品、手工 艺品与蒙古族、藏族的畜牧产品交换成为大通回族 土族自治县南北市场的重要交换内容。 2.政治交往。政治交往是民族政治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更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也是民族 发展内容的一个方面,又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前提和 促进因素。 “ 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向阳 堡村为例,向阳堡村是汉族和藏族杂居的村落,村民 民族发展。 “ 大通是青海河湟花儿的艺术发祥地 之一,民间花儿不仅在北川大地上扎下了深厚的根 基,并且在各民族间绽放出了绚丽多姿的艺术风 采。老爷山花儿会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青海省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老爷山举行的大型民歌演唱 活动,它产生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伴随着“朝 山浪会”活动,从以娱神为主逐步演变为以娱人为主 的大型民间岁时民俗活动。“花儿”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大通地区的汉、 回、土、藏、东乡、撒拉等民族的喜爱。大通回族土族 自治县民族文化交往最近几年越来越频繁,每年由 各民族自发组织“六月六老爷山花儿会”和“朝山 会”,在此期间不仅可以展示各自民族的文化,也为 各民族文化交往搭起了平台。 (二)经济生活相似性进一步增强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各民族文化虽各有异,但 在选举村委会时不会偏袒本民族的候选人,而是根 据候选人的能力、威信等方面考虑选举出村委会成 员。“不管是哪个民族当选,只要能给我们办实事, 带着我们致富就可以。”一个村民这样说道。这种民 各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受、认知程度越来越高, 民族特点和个性13益淡化。这些都是因为大通回族 43 土族自治县各民族经济生活具有相似性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生活具有相似性。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县来讲,除回族在几个乡镇相对集中居住以外,其他 大部分是各民族杂居在一起,其生存条件大致相同。 在民族互动融合的过程中,各民族在生产方式和经 济活动等方面都逐渐趋于一致。传统农业生产、做 生意、外出打工等,已成为当地各民族成员共同的生 活方式。随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基 础设施的逐步健全,很多民族都加入了运输业,从而 为各族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是社 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在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 过程中形成的。 2.H常生活的相似性。在语言方面,各族群众讲 的都是当地方言。在饮食文化上,各民族群众所食 用的食品基本上是一样的,各民族的主食都是面食。 在多民族杂居的社区里,汉族群众也做“馓子”,回族 群众也会做藏族的“酥油茶”。在娱乐生活方面,每 年六月,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油菜花盛开的季节, 各民族打破民族、身份的界限,相聚在老爷山,用“花 儿”这种特有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表达他们对当前美 好幸福生活的赞扬之情。在节庆活动方面,回族群 众在过开斋节时,也会给关系较好的或相邻的其他 民族群众送去回族的特色食品,共同分享节H的快 乐。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汉族 村落的社火队穿梭在乡里镇间,为大家带去节H喜 庆的同时也起到了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服饰上, 各族群众的日常服装都是现在大众化的服装,只不 过在节庆或重大的节日期间,各少数民族才穿上具 有本民族特点的服饰。 (三)民族问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互助的情况 增多 日常生活中的互相帮助不仅促进了该地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和谐 发展。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部 分家庭的男人因为外出经商、打工,每年春播秋收的 时候,家里人手经常不够用。附近村落的其他少数 民族或汉族就来帮忙耕种、收割粮食农作物以赚取 报酬。这种交往不仅增加了前来帮忙的其他少数民 族或汉族家庭的收入,也解决了回族种植户的劳力 问题,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问了解和互动,促进了民族 间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了民族问的感情。 (四)县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得到相互尊重 在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之中,风俗习惯是一个极 44 其敏感的问题。“一般来说,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 惯,有利于民族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民 族关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发生关系的民族双方或 几方对对方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与否。一般来说, 民族关系融洽的双方或几方,都能尊重对方的风俗 习惯,结果导致民族关系更加和谐。”⑧ 以回汉民族关系为例,众所周知,回族信仰伊斯 兰教禁食猪肉,对猪也很反感。汉族的肉食主要是 猪肉,当地大部分汉族家庭都养猪,一方面为了改善 家庭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出售,并以此作为 家庭经济的来源之一。这样互为邻居关系的回汉群 众很容易因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产生矛盾。 不过,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大部分民族杂居地 方,各族群众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 容。笔者走访调查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斜沟乡的 窑洞庄村,这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杂居的农村社区。 回族群众对汉族养猪表示理解,汉族也对回族每天 五次的“邦克”声采取了宽容态度。正因为回汉群众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里很少发生民族冲突或民族 矛盾的现象。 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 良眭发展的原因 (一)经济生活的相互渗透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 的重要成因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四周环山,相对而言是个 比较封闭的地区。在小范围之内,从区域经济学的 角度来说,这个地区的各民族的经济有着相互关联 性和辐射I生。也就是说,当地各族人民有着共同的 生活区域,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影响、相互促 进,因此就整体而言,各个民族的生活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大致相同。和其他民族聚居地一样,大通回族 土族自治县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人占大多 数,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中,他们做出 了很大的贡献。自古以来,汉族的生产方式以农业 为主,在农业方面他们比其他民族先进,这使得县内 各个农业民族都向汉族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交流 增多,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性也就增多了。回族 是个善于经商的民族,他们居住在县境中部,县境南 部的农产品和县境北部的畜牧产品交换都是经过回 族商人之手进行的,可以说,回族在增进各民族之间 的经济往来和交流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在大通 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境内,汉族的农产品、手工产品, 回族的工艺品、风味小吃,牧区各民族的畜牧产品 等,形成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商业链,为了共同 的利益,这条商业链一直井然有序,共同推动了大通 族际之间的通婚可以从深层次上反映出民族关 系的深刻状况,族际之间通婚不仅仅是缔结婚姻关 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商业发展,也推动着大通回族土 系的一对异性个体之间对对方的接受与认可程度, 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 (二)独特的居住结构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重 要因素 民族居住格局是指特定区域内不同民族在空间 上的排列与组合情况。鳓 在大通这3090平方公里的 大地上,居住着25个民族。自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成立至今,当地的各民族和睦相处,这与他们的居住 结构所形成的共同生活区域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上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境东西长95公 里,南北宽85公里,地图形状呈桑叶型。县境北部地 区——宝库、青林、青山、向化、多林、逊让等乡镇多 为牧区,由蒙古族、藏族等以牧业为主要经济生活的 民族居住。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多信仰藏传佛教,我 们称此为“佛教区”。⑦而在城关、新庄、塔尔、极乐、 良教等乡镇居住的大多数都是回族,也有少量其它 少数民族居住,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我们称其为 “回民区”。在桥头、黄家寨、景阳、长宁等乡镇居住 较多的是汉族,我们称其为“汉区”。上述居住结构 可以简单论述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部的“佛教 区”,中部的“回民区”和南部的“汉区”。这种居住结 构可以体现出各民族或者说是具有相同信仰的民族 分布相对集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各民族独特的 居住结构使得各民族因民族认同、宗教信仰而发生 争执的事件很少发生,各族人民在聚居的区域内安 居乐定、和平共处。 (三)族际通婚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又一重要 因素 他们身后的民族成员之间总体关系的状况、对对方 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族际通婚的态度等,都会对族际 通婚产生重要影响。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族际通婚家庭的子女大多 会受到两个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民族节日、 婚庆的时候尤为明显。从族际通婚与民族交往的关 系来看,族际通婚可通过结婚后双方家庭之间的相 互往来,增进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成为今后促进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的重要因 素。 表1⑨ 年份 结婚总对数 族际通婚对数f对1 (年) (对) 及比例(%) 2o05 294 33 11.22 2006 33l 39 11.78 2007 424 48 11I32 2008 407 41 10_37 2009 452 46 1O.18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族际 通婚率近五年来保持10%以上,马戎教授认为,当两 个族群集团之间的通婚率达到10%以上,就可以说 他们之间的族群关系是比较好的 ̄P437,可见大通回 族土族自治县的民族关系从族际通婚方面来看是朝 着良性方向发展的。 (四)民族政策的正确实施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 的重要原因 民族政策是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国家机关及 其它政治团体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和服务于一定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 等的准则,是为民族发展、协调民族关系所采取的一 系列相关法令、规定、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综 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及其执行的结果都是为了解 决一定的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利益关系。@ 第一,在民族干部培养方面,经常大范围、多层 次、多种形式地对基层民族问干部进行综合素质集 中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优良作风,增强组织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并进一步 提高基层民族干部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45 县政府高度重视和贯彻落实与少数民族利益紧密相 关的各项经济、政治和文化政策,积极维护少数民族 的利益,推动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各民族 由于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民族宗教领域矛盾纠纷集中 排查工作,使寺院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寺院自我教 育、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 政治、经济、文化的平等关系,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当 家作主的权利。 ̄n2oo8年,全县为民办实事26项,投 人资金26572.6万元,其中教育方面投资1115万元; 促进了寺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定团结,为全县宗教 领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水利方面投资1168万元;交通方面投资6570.8万元; 林业方面投资498万元;科技方面投资1400万元,为 12个乡镇26个村新建沼气池4000座,投资40万安装 第四,在宣传教育方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政 府常年坚持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H2008年,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政府制定下发了 ̄2oo8年民族 团结进步工作的安排意见》,通过召开会议、出黑板 了2000台太阳灶;扶贫方面投入资金1130万元,为 800户农村低保户重灾民解决住房问题;新农村建设 方面投入资金13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 金12750.8万元;劳务输出方面投入资金600万元,实 实在在地解决了关乎群众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的 热点问题,社会经济发展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 各族人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各类惠民、利民的工程 的实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在宗教管理方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政 府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坚持宗教场所巡 查制度和宗教事务属地化管理制度、矛盾纠纷排查 制度。认真开展了对宗教场所的社会化管理工作, 加强了对全县各宗教场所的巡查工作。如:经过县、 乡两级干部的深入、细致的教育疏导,化解了石山乡 冰沟村新、老教群众要求分别修建清真寺和塔尔镇 泉沟村部分信教群众要求新建清真寺的问题;通过 多方的协调和筹措,解决了东峡镇广惠寺大经堂屋 面维修和青山乡祁家寺活佛住房修建资金的问题; [注 ①②③④⑩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 大学出版社,2007. ⑤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J1 .新疆大学学报,2005,(3). ⑥马宗保.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回汉民族关系【M].银川:宁夏 人民出版社,2002. ⑦此处“佛教区”、“回民区”、“汉区”系为了论述方便独自 加上去的,并非是当地的特定称谓。 报、举办专题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全县广大党员 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 族观、宗教观和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三个离不开”思 想教育、爱国主义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加强《民族 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民族 宗教工作常识教育。在此期间,全县各乡镇、各部门、 各单位共召开专题会议112次,宣传会议182次,参加 人员46796人次;召开座谈会19次,参加人员458人 次;举办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培训班22期,参加 人员563次,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受教育面分 别达到了95%和90%,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 日益深入人心。∞ 总之,任何事实的发生与存在,都不是单一因素 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在同一时 空结构中和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通回族 土族自治县的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是由多种积极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积极发掘这些积极的作用,为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提供有 利的条件和环境。 释] ⑧丁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民族关系研究【M】.北 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⑨2011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朔北藏族乡和塔尔 镇三个乡镇民政部门婚姻原始登记资料。 ⑩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1.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⑩⑩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08年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及2009年工作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