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亚 红厮2002.3・对外开放・ ●魏靖 (浙江财经学院经济系) 内容摘要口本文通过对近期我国货物出口增长乏力现象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 述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并就此提出当前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匝关键词卫货物出口 增长乏力 贸易壁垒 对策 中图分类号口F313.833 文献标识号口A 文章编号口1000—6052(2002)03-0056-03 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已呈明显的衰退迹象,日本、欧 盟经济尚未走出低谷,致使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受其 49.8%、l8.4%[21,是多年不曾出现过的现象。 3、国企出口下降,加工贸易出口后劲不足。按 企业性质分,2001年前3季度我国国有企业出口下降3.6%, 仅占我国出口额的43.4%;外资企业出口增长12.9%,已占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严峻,货物出口增长率大幅降低。 因此,深入分析近期我国货物出口增长乏力的根源并采取 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领域的当务之急。 出口总额的49.6%,成为推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从贸 易方式看,2001年卜9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7.4o/0,但其仅 一、近期我国货物出口增长乏力的表现 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2%;而占我国出口总额55%的加工贸 易出121仅增长6.6%,加工贸易进121仅增长0.3%【3J,直接削 弱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后劲。 1、近期我国货物出口增幅不断下滑。一方面,我 国货物出口增长前高后低,增幅呈明显的逐月回落态势。 2001年前3季度,我国各月累计出口增速依次为0.1%、 l3.7%、l3.9%、13.1%、lJ.0%、8.8%、7.3%、6.9%,其中 4、对主要传统市场出口全面下滑。由于受贸易对 象国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不利因素影响, 我国传统出口市场不断萎缩。2001年上半年我国对日本出 口下降10.9%,第二季度对美国出口下降3%,2001年1-7 6月份与上年当月相比下降0.6%,是自1999年7月以来出 现的首次月度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重点出口地区货物 出口增长乏力。2001年前3季度,广东省货物出口平均增 月对韩国、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省的出口分别下降8.1%、 l0.8%、13.7%,尽管对香港和马来西亚出口保持增长态势, 但增幅仅分别为1.4% 3.8%【引。 长速度仅为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l0大出口省市中 福建、河北、北京、辽宁出口增幅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 幅分别为6.7%、5.5%、4.9%和1%;特别是9月份,北京、 辽宁出口下滑明显,降幅分别达到l5.8%和9.6O/oI1】。 二、近期我国出口乏力的理论与现实探索 1、传统比较成本学说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石是英国著名古 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该学说的核心 内容是各国应按照各自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从事生产, 2、除能源性产品外,其他产品出口增长明显趋 缓。2001年前3季度,尽管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依然 是带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但其增幅仅分别为12.5%和 23.6%,逐季回落态势明显;大宗传统出口产品中,丝绸、 水泥、鞋类、服装分别仅增长4.4%、4.0%、2.6%、1.8%,增 长乏力,而食糖、大米、钢材等出口额则分别下降73.8%、 ・58・ASI A-PACⅡ C ECoNo矗ⅡC RE、 EW 并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各自的比较利益。尽管比较成本学说能 较好地解释各国对外贸易的起因,但在说明我国的现实问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对外开放・2002.3互 任厮■■■■● 方面却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该理论的6个基本假设中, 没有一个是符合我国客观现实的。一般认为,比较成本学说 主要有以下几个明确或隐含的假设:(1)各国间所有生产资 源在数量上是固定的,在质量上是不变的,在国内可自由流 动,但在国际间不存在流动性。(2)各国生产技术是固定或 相似的,可以自由获取。(3)各类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 全竞争的,没有不确定性因素。(4)政府在国际关系中不起 作用,从而国际市场价格完全由供求力量决定。(5)各国贸 易总额是平衡的。(6)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或固定,且各国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可见,上述假设与我国的现状极不相 据英国((经济学家 周刊公布的世界商品价格指数显示, 2001年9月比上年l2月下降了8.7%,其中在我国出口贸易 中占重要比重的初级产品和一般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降幅明 显。如与同年年初相比,2001年9月农产品价格下跌了5.7%, 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下跌l 9%,棉花和茶叶价格跌幅超过 30%:一般工业品中的化工产品价格平均跌幅超过了30%, 钢材、棉纱、布的价格也分别下跌了1.7%、2.5%和6.2%。 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疲软走势使我国出口贸易面I临前所未有 的竞争压力,导致出口增幅回落。第三、各国实施的新贸 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出口造成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进一步发展,各国关税壁垒不断降低,各种非关税壁垒如 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却有增无减,特别是占我国出口市场 大部分份额的发达国家,由于其科技发达、相关法规完善, 客观上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巨大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压 力,严重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符。因此,比较成本学说难以完全正确指导现阶段我国的对 外贸易政策。第二、按照比较成本学说的要求,我国为了大 规模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必然密集使用自身拥 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但根据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规律, 当密集使用某一要素生产产品时,其边际收益则呈递减趋 势,从而使我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最终会被其密集使用而 产生的边际收益递减趋势所抵消,进而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发 展空间越来越狭窄。第三、比较优势的概念是相对、静态的, 一三,提高我国出口增幅的理论与对策选择 1、寻找竞争优势论与比较优势论的结合点 对于如何提高一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优势,许多经济学 家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经 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国际竞争优势 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在于该国产业、企 业的竞争优势,即其在发展水平上的优势,而建立优势产 业的基础则是提高生产效率、引入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 在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 国的国际竞争优势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只要企业勇于创新, 积极竞争,一个落后国家也有可能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国 家;反之,如果发达国家的企业失去了进取精神,则可能导 致发达国家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竞争优势。同时,竞争优势和 比较优势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一国的竞争优势可由它 所拥有的比较优势表现出来。如果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 产业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则两国的国际竞争力是相同的:否 则,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国家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 以利用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一国既可通过大量出1:3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获取贸易利益,又可利用自身的比较优 势,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创造出差异 ASIA—PAa哪E0 咖C RE 唧・5T・ 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方面必然具有比较劣 势。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结果必然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 状、保持现状,因为这样可以在国际贸易中使本国获利最 大。第四、传统比较成本学说仅仅考虑了成本——价格因素 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忽视了非价格因素。同时,由于比较 成本学说强调我国应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追求自由贸易 的比较利益,其结果将使我国陷入单一的产品结构和畸形的 经济结构中,导致出口后劲不足。 2、近期对我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 产生不利冲击。目前发达国家约占我国出1:3市场的70%,美 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受美国经济衰退及“9、ll”事件 的影响,美国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减少,导致我国许多已签 的贸易合同被迫延期、一些待签合同取消,国际运费与保 险费大幅度提高,进而使我国对美国出1:3增幅回落。日本、 欧盟、韩国和香港等与美国经济保持密切联系的国家和地 区,经济不景气导致其市场需求疲软,因而对我国出1:3贸 易增长带来严峻冲击。其次,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互 红厮2002.3 ̄I,'I ̄Rlil ̄ 化的比较优势产品,实现规模经济,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又要以欧盟食品卫生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对自身产品进行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自身比较优势的潜力,又要认识到国际 危害分析,使其达到欧盟卫生标准;对输往美国的食品,其 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变过去单纯依赖比较成本学说 质量认证管理的重点则在于考核“关键控制点”,从而在生 的做法,把比较成本学说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有机地结合起 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达到美国相关机构制定的质量与卫生要 来,指导我国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 求。第三、建议进出口商会等相关机构做好信息咨询工作, 从理论上说,我国把比较成本论和国际竞争优势论相 为国内企业提供各国技术、环保标准的动态信息,帮助国 结合的关键,在于如何顺利地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 内企业取得国外市场所必需的质量和环保证明。 转化。目前,比较优势存在陷阱的主要原因是:比较优势 4、全面普及网络贸易 产业一旦形成就产生难以转向的刚性。今天以生产葡萄酒 首先,我国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对于多数中国企业 为主的国家50年后一定还以生产葡萄酒为主,从而使已有 而言,网络贸易仍是新鲜事物。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 的比较优势不断削弱。可见,要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就必须 素的制约,我国的信息化进程相当缓慢,与发达国家形成 打破产业发展刚性。我国应在利用和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的 较大差距。为此,一方面应大力推动信息网络建设。通过 过程中增加科技投入,引入竞争和创新机制,从而形成新 组建并完善中国商品出口订货系统、中国商品交易网、中 的比较优势,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国商品信息系统等电子网络体系,使我国各类企业和相应 2、大力发展竞争性优势产业 产品进入中国商品外销网络。另一方面,努力发展网络贸 当前,随着世界各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高档次传统 易教育。只有让人们通过教育深入了解网络贸易自身所带 产品的需求扩大。然而,我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大多品种单 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并向企业系统地提供开展网络贸易的 一、档次较低,难以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为此,我国应 技术支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网络贸易的实施。其次,实 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特色、 施新的网络贸易手段。第一、在国际互联网上吸引客户。具 高档次的智力型传统产品。为此,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第 体措施有:设立互联网网页,提供信息交流场所;在互联 二次创业,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传统产品,注重产品高档 网的电子公告牌上发布相关信息;在经常被访问的网站上 化、多样化、特色化,增加技术含量,挖掘具有比较优势 安排广告;向客户发送多媒体材料。第二、通过网络传递 产业的潜力。 各种相关信息。包括在网络上发送产品外观、品质、价格、 同时,我国应大力发展竞争性优势产业,加快传统产业 折扣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开设有关售后服务、技术指南和 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进而带动对外贸易的全面发 疑难解答的网络地址;建立产品使用者国际网络俱乐部。第 展。此外,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表明,多种比较优势结合起 三,进行网络贸易管理。主要内容有:设立电子咨询信箱, 来可以创造出竞争优势。为此,我国可通过组建大型企业集 及时收集国际市场的反馈信息;建立把对外贸易与企业内 团,使各种比较优势在集团内有机地结合,降低生产成本, 部设计、采购、生产、运输、财务等环节联系在一起的网 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获取对外贸易的规模经济效益。 络渠道;通过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进行电子信息交流,共 5、积极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绿色壁垒 享信息资源。口 (责任编辑娟子) 第一、我国外向型生产企业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把 高新技术、绿色技术引入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增加出 注释: 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环保特色,力争靠产品质量赢得国际 【1】[4hl- ̄贸部课题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01年秋季报 信誉,从而打破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第二、应根据不 告”,<国际贸易)2001年第l1期。 同的出口市场实施不同质量认证管理。如对输往欧盟的食 【2】【5】陆燕“美国经济减速对我国外贸有何影响”,<经济世 品既要按照其重新注册手续,实施生产的“良好操作规范”, 界)2001年第8期。 ・5t・ASI A-PAC哪EC0N0Ⅲc REV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