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学生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传递和运用已今非昔比了。(本文来源:轩辕文献网)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它像一阵龙卷风一般把人类带进了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闻博记,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已不再能适应现代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于现代化所要培养的人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培养,知识的传授有着强烈的冲击。因此课程观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基础教育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末来、面向现代化”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进行课程改革,2001年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把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精神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可见现在的学习观不再停留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和枯燥的学习模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已不是单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了。而应当从学生在知识与技的掌握情况,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待学习的态度与形成的价值观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可见对学生的评价应当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来全面对待。
长期以来,“统考”这根指挥棒一直左右着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家长、社会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这种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长期以来都是通过
纸笔测验,以片面的成绩分数用来衡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这是严重被离新课程的改革目标,那么究竟如何评价学生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
所谓的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而课程评价就是指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对课程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寻求改进课程的途径的一种活动。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要全面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让评价能成为对学生的激励,对教师的教学提高,对教学实践的促进。应当更新评价理念:
课程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程的评价方式灵活化:
评价要以量化评价,转化为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互结合。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关注和考察。把评价平时化,日常生活化。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实施评价日常化。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学生。
课程评价过程动态化:
应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来促进学生不断的转变和发展。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要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
来。
课程评价主体的互动化:
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与互评,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加强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与家长共同参与和交互活动。
通过建立一套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取代传统性的考试来评价学生。这样才能使评价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评价来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教学的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让发展性课程评价彻底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及家长、社会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可和积极参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