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童心”之青春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终身实验,研究青少年将来的成就与他们在校成绩的关系。他对三百多名中学生每隔五年作一次面试,实验进行了60年。教授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从事这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这里引用这一材料,并非完全否定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只是想说明,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是通过考试 取得好的成绩的而不同时在思想上、心理上培育优秀素质,那么,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美国教授的实验表明,不少在校成绩 很好的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恰恰没有做出成果。
其中的症结,按我国首席科学家顾均的分析,关键是缺少胆量、童心 和磨难。
拥有胆量,就是敢闯,敢于探索。经得起磨难,就是在困难和挫折面 前不退缩,不倒下。任何事业要创新,要前进,要取得成就,都离不开这种精神。这好理解。值得多说几句的,是“童心”。顾均说:“童心就是指同学们在对自然界的追求中表现出来的自然反映,比如好奇心,尽情玩耍,趣味游戏等。”可不可以说,注意“童心”,就是要保持和发扬儿童所固有的那种好奇心、幻想力与创造欲,防止将儿童头脑模式化、机械化、呆板化。顾均说他的脑子比较好使,与他从小爱玩有关。多玩,能促使儿童多动脑 筋。如果不让儿童玩,强迫他们每天做大量作业题,正是使儿童“伤脑 筋”。结果,儿童虽然学会了考试,却损害了今后发展的后劲。 所以,珍惜“童心”,历来为有识人士所关心。鲁迅对孩子“常常想到 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认为“是可以敬服的”。世界儿童 文学的母题中,就有“顽童的母题”。那些“顽童型”的作品,着重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以激发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要激发想象力,就不宜单纯地向学生头脑里灌注知识,而是要努力促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头脑。学会用脑,比生硬死背一些东西,要有用得多。就一个人的成才来说,吸收知识自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能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因此,在对青少年的培养中,要珍视那种充满着幻想、好奇的“童心”,充分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不要用“死读书’的办法,窒息了这一最具生机、最可宝贵的心灵。
1、文章开头介绍美国心理学教授的实验,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答:
2、作者认为“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多方面”具体包括 3、
3、文中引用鲁迅的论述,是为了说明 道理;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则是为了说明 道理。
4、标题“永葆‘童心’之青春”中的“童心”在文中的含义是:
5、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坚持再坚持 1
①在科研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酝酿如何提出假设或想证明假设时,往往会遇到很大困难,不容易深入下去。这时,我们必须牢牢记住马克思的话,坚持!坚持!再坚持! 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③宋朝王安石写了一篇褒禅山游记,讲到褒禅山有一个洞,很深,又黑又冷,“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他们终于怕有进无出而不敢游到底。王安石很后悔,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进而不难则常见,常见则无奇,因此,要奇,就必须克服巨大的困难。
④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弗兰克曾对爱因斯坦说,有一位物理学家因坚持研究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而成绩不大,但却发现了许多新问题。爱因斯坦感叹地说:“我尊敬这种人。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钻许多孔。” ⑤科研人员必须有与人斗、与天斗的大无畏精神。既要像布鲁诺那样与黑暗势力斗,又要与种种困难斗。
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打持久的艰苦战,决不可能获得重大的成就。大发现大发明,都是长期艰苦的劳动的产物,是汗水的结晶。《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譬喻,都生动地说明了持久战的重要意义。
⑦让我们回顾一下欧立希发明药物606的故事。欧立希失败了605次,才最后获得成功。606次,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要把一生的很多时间消磨在失败的苦恼中;这意味着,要把自己的生命,当做孤注一掷的勇气;这意味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在不断失败中看到最后胜利的信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立希可以当之矣。 ⑧攀登有心惟久锲,攻关无前在熟谋。有志者事竟成,确是如此! 1、联系原文,解释文中的词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第④小节中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其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和 ,它的含义是 4、第④小节中的“这样”指代的是:
5、请你归纳一下,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要具有的品质有:
(1) (2)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①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分化,人类的智慧具有 2
多元性。现代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在现行的学校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三种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
②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③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重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正是一些地方、学校和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涌现的好思想。
④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
⑤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使评价者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
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应当形成一种交互式的评价网络,形成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改的群体关系,各方共同进步。此外,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家长和社会部门,使评价系统更为开放,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②段中加点的“纸笔工具”指的是 ;“此”指的是
3、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和
4、第④⑤段列举的评价形式和手段有 、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和 等;第⑥段指出教育评价网络系统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 和 等要素组成。
5、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你对“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解或体会。
答:
读书的快与慢
①传统读书主张熟读精思,细嚼慢咽。“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主张,“读书须是仔细,逐字逐句要见着落”,“每句先逐字训①之,然后通解一句之 3
意,又通结一章之意”。这种读法,细则细了,效果也可以,而速度当然是不讲究的。 ②时代在进步。古人说:皓首穷经②。今天皓首焉能穷经?据当代学者拜因豪统计:“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便日以继夜地读书,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百分之五。”为了适应新的情况,读书的速度不能不讲究了;快速读书已成为海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科目。
③据证明,快速读书是能做到的。只要抓住文章的筋骨脉络,一段一层地读,迅速掌握各段各层提纲挈领的观点,略去分析引例论证的过程;居高临下,一览便知文章主旨。只要像雷达扫描一样搜索文章新奇独特的见解,把推出新奇见解的过程,先搁一边,有可取价值的地方,放慢速度,品味咀嚼,寻幽探微,就能既精又快。只要在通读时,抓住文章的神韵实质,就能快。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后人多是歪批,其实他是不拘泥于一般的咬文嚼字,而是撮其神韵,撮其实质。诸葛亮也是这样,他与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因而诸葛亮比他们三人略胜一筹。
④只要是精力集中,分析综合判断力强,反应灵活,思维迅捷,一目十行是可以的。列宁读书就快得惊人:“他惯于一目十行、十二行,迅速地抓住整段整页意思。”
⑤因此,读书当根据不同文章,双管齐下。既可以从字词入手,一字一词地熟读精思,细嚼慢咽,也可以从篇章段落入手,做到一目十行,一览便知,提高读书的速度和效率。 注:(1)[训]解释词的意思。 (2)[皓首穷经]用毕生精力读完经典著作。 1、第⑤段中的“双管齐下”在文中的含义是
2、读书的“慢”是指:
读书的“快”是指: (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3、第①段加横线的语句运用的论证方是 ,其作用是
4、第①段末句“而速度当然是不讲究的”不说成“但速度却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答:
5、第②段末句“快速读书已成为海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科目”的原因是: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7、请你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答:
事业是生命之盐
“事业是生命之盐,如果一生在事业上无所作为,人生将淡而无味”,这番话并非是名说, 而是出于山西省一个二十几岁的普通轧钢工人之口,但却道出了事业的重要。 4
盐,价格低廉,平平凡凡,却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名贵的菜蔬,离开了盐会淡味,难以下咽;一个高明的厨师纵有味精、五香粉之类的佐料在手,离开了食盐,也炒不出可口的佳肴。事业和盐有共同之处。事业平平凡凡,但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人生的核心;事业,又是一个人理想的化身,它决定着人生的价值,描绘着生活的色彩。有人把事业和盐作比,称事业是生命之盐,确实是既新颖别致,又十分贴切地说明了事业的真谛。
把事业作为人的生活的主旋律,虽然并非小河流水般的悠闲,但能给人带来幸福,使人生充实而有味。国际主义者白求恩在国内的生活条件是很舒适的,但他却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在抗日前线,不要说高级生活设备,连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也难以保证,但他在为八路军战士服务的事业中找到了幸福,他觉得在中国的这段生活,比在国内更有味。反之,一个人终日无所事事,条件再优越,生活也未必有味。有的人腰缠万贯,把精力耗费在吃喝玩乐之中,在精神上他们实际上一无所有,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离开了事业这个“生命之盐”,佐料再多,生活也将是淡而无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地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年轻的朋友,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真正有味,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加倍地珍惜事业这“生命之盐”吧。
1、本文中心论点是:
2、根据第二段内容,说说事业和盐的共同之处:
3、本文第三自然段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和 ,其作用是
4、你同意“事业是生命之盐”这一看法吗?为什么?
答:
5、学习本文后,请简单扼要地谈谈你的感想。(不超过80字)
答:
面对缺失
因瞳孔边有一小点异物,做过排除手术后,右眼被复盖上了一块白亮的纱布。那天有阳光,布大概显得格外耀眼。 照常去单位上班,照常去食堂打饭。同事们朋友们看见后,没有一个不惊讶不关心的。 “怎么了?”一概这么问。 5
“瞎了。”我一概这么回答。
一概笑笑。他们断定我不会瞎的,瞎了的表现方式不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无所谓,这样的轻松自如。
那么真瞎了应该是怎样的?大约起码应该有这么个程序——首先应该有一段时间不上班也不出门,连工资也让人代拿。慢慢地同事们互问是怎么回事,怎么好久不见这人了,然后一个告诉另一个,轻轻的,然后唏嘘感叹一阵,都说要各自珍重。接下来就有一批又一批拿着鲜花水果来探望的人。安慰,或者不安慰;劝说,或者不劝说;故作轻松,或者不故作轻松„„最后我终于能面对现实,勇敢地上班去了,一只眼睛蒙着白亮的纱布,或是戴着晦涩的墨镜。像说好了似的,同事们朋友们特别友好地同我打招呼,但绝没人注意我的眼睛,绝没人会唐突地问“怎么了”,他们其实对我视而不见。这时我从心里感激这世界,感激人们小心翼翼地维护了我的玻璃般薄脆的自尊。
这一个过程看来是约定俗成的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对于有所缺失的人,还是对于周围那些富有同情心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所欠缺。缺少金钱,缺失美貌,缺少才智,或缺少一个健康的器官,而且很难说哪一样缺少比之别一样更值得人同情,但我们真正欠缺的往往并不是看得见的那些缺失本身,而是正视缺失的勇气。我们都乐意同情别人,是因为在同情别人的缺失时也顺手掩藏了自身的缺失。
省去那个看似文明但本质伪善的过程可以吗?这样也许大家都更轻松些更无畏些,而这是所有缺失的最佳补偿。
1、作者的同事们断定作者没有瞎的依据是:
2、文中谈出了每个人都有欠缺,但总结起来,真正所欠缺的是
3、在原文直接画出作者对周围的人既感激,同时又说它伪善的句子。
4、作者认为对缺失的最佳补偿是
5、联系本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面对缺失的认识”。 答:
成功之母
差不多连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明白,成功的母亲叫失败。科学家都是认失败为母亲,体育世界冠军总是用无数次的失败做垫背的;更不必说艺术家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训诫,已经到了让人深信不疑的程度。
只是,当许多成功者在讴歌成功之母时,许多失败者却在为苦苦找不到成功而沮丧。那些考了三四回大学而年年落榜的高考生,是不会津津乐道失败给予了他多少的母爱的;还有那一 6
支失败了几十年的足球队,按照它屡战屡败的资历,简直可以找到两三个母亲了。结果那母亲对他们的成功却从来没有帮助。更有许许多多平头百姓,一辈子沟沟坎坎,一辈子跌跌撞撞,一辈子惨淡经营;万事俱缺,独有东风;饥不择食,败不择母,拉到家里就叫娘。然而那成功之母恰似一弯明月,可望而不可亲。只照你身,不暖你心。
比起春风得意的人来,失败者的失败往往是另一个失败的开始,成功者的成功则是又一个成功的先兆。一个业余画家和一个旅外国画大师,谁更容易把画卖个大价钱?一个无名小将和一个世界冠军,谁更容易受到印象分的青睐?一个小业主和一个大老板,谁更容易做成大手笔的生意?一个文学青年和一个著名作家,谁更容易著书立说?某位著名作家,在十几年前还不是作家的时候,竟然是冒用当时的著名作家的名字发表成名作的,这也算是对成功之母的一个注解。面对如此美轮美奂的事情,不必眼红,红了眼还是轮不上你;人家炉火纯青,你炉中的柴火还在田里种着呢。
成功是成功之母。
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其实也不见得让人窘迫,让人心灰意懒,让人心态失衡。相反倒是可以激励自己去成功,而不是长久地安于失败的现状,长久地安于“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的自我慰藉。
按这样一个事实,其实也不见得抹煞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一个人成功十次百次并不难,难的是成功第一次。正因为成功前的失败极其痛苦极其严酷,所以,对于成功来说,失败这个角色,更像是父亲,而不是母亲;更像是严厉有余的父亲,而不是宠爱有加的母亲。 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其实也不见得同时接受失败者永远失败、成功者永远成功的宿命论。“成功”这个母亲,有时候也是个百般溺爱的母亲,是个惟儿独尊的母亲。如今一些有点脸熟的明星们、名流们,不是已经被“成功”这个母亲宠坏了?而且宠坏了还在加倍地宠。 这样的时候,往往就是失败者和成功者交换场地的时候。
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 ,所批驳的观点是 。 2、②段作者是用哪些论据批驳对方论点的?请分别简要概括。
① ② ③ 3、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其论证了
4、文中画曲线句子中“这样一个事实”是指 5、文章结尾“这样的时候”是指 6、读了本文后,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节俭是一种美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铺张浪费、比吃比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节俭并不是贫穷的人无可奈何的下策,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具备的美德。 节俭是一种美德。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念过这样一首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盘中餐”凝结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我们大家的“身上衣”、“手中物”,又有哪一样没有饱含着千万人的辛勤和汗水呢?所以,对这些东西的浪费,就是对他人劳动果实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他人人 7
格的不尊重。因此,反过来说,节俭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节俭是一种美德,还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有限的,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能源是每一个人的职责。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这是连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然而有些人却不以为然:房间里空无一人却华灯大放;用起水来不管有无必要总把笼头开得哗哗的。朋友,你浪费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钱财,更是国家的资源,整个人类的资源呀!还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当你若无其事地把吃剩的饭菜倒掉时,你有没有想到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的人还过着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呢?这些不讲节俭、浪费资源、浪费粮食的人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毫无责任感的人。而只有那些具有节俭美德的人才是对国家对人类有责任感的人。 古人教诲我们“俭以养德”。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提倡节俭这种美德已成为当务之急。让我们都成为具有节俭美德的人,并为在社会上形成“以讲节俭为光荣,以不讲节俭为耻辱”的好风气而努力!
1、指出这篇短文的论点: 2、第二自然段引用了一首古诗,其作用是
3、第三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阐明了提倡节俭的一种责任? 答:①
② 4、第三自然段中划线句用现实社会中浪费能源的表现,从反面论证了
5、本文主要从 和 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议论文参考答案]
永葆“童心”之青春
1、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在校取得好成绩 2、良好的学习成绩,优秀的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等 3、珍惜“童心”历来为有识之士所关心 思考比识记更有利于成材 4、儿童固有的好奇心、幻想力和创造欲 5、我们要让学生永葆“童心”之青春(或: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坚持再坚持
1、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步积累的 2、坚持 8
再坚持 3、比喻论证 比喻有的科学家研究时避开困难,在无价值的方面花费时间精力 4、避难就易 5(1)不怕困难,勇于前进,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2)为了科学事业有敢打持久战、艰苦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1、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或: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形式和手段有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 2、传统的考试制度 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 3、比喻论证 4、考试评价 自我反思性评价 家长 社会部门 5、要点:(1)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答;(2)要理解“尺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喻“教育评价形式和手段”
读书的快与慢
1、读书的快与慢相结合 2、熟读精思,细嚼慢咽 一目十行 ,一览便知 3、道理论证 证明传统读书方法的好处 4、这是因为作者无意否定传统的读书方法 5、传统的读书方法已不能适应出版物增多,阅读量加大的新情况 6、读书当根据不同文章,双管齐下 7、略
事业是生命之盐
1、事业是生命之盐 2、平平凡凡,伴随着人一生 3、对比论证 突出了事业的重要 4、略 5、略
面对缺失
1、因为在他们看来“瞎了”必须有一个过程,而不是如此轻松自如 2、往往是并不是看得见的那些缺失本身,而是正视缺失的勇气 3、“感激人们小心翼翼地维护了我玻璃般薄脆的自尊。”“在同情别人的缺失时也顺手掩藏了自身的缺失。” 4、要有正视缺失的勇气 5、生活中不可能十全十美,面对缺失要正确看待。要扬其所长,克已之短,只要能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即可(意思对即可)
成功之母
1、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2、(1)考了三四回大学年年落榜的学生 (2)屡战屡败的足球队 (3)一辈子失败许多次的平头老百姓 3、对比 成功是成功之母 4、成功者的成功则是又一个成功的先兆 5、成功者被“成功”这个母亲“宠坏了还加倍宠”的时候,也就是这样的成功者将要失败,而原来的失败者将要成功的时候 6、能言之有理,赞同或不赞同均可
节俭是一种美德
1、节俭并不是贫穷的人无可奈何的下策,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具备的美德 2、作为理论据证明节俭的重要 3、(1)一个国家乃到全世界的能源是有限的(2)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问题日趋严重 4、没有节俭这种责任感的危害性 5、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 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