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护后,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感染、黏连性肠梗阻、切口出血、排尿困难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
组别 试验组对照组
例数4040
切口感染[n(%)]1(2.5)3(7.5)
黏连性肠梗阻[n(%)]0(0)2(5)
227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治护后,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切口出血[n(%)]1(2.5)3(7.5)
排尿困难[n(%)]1(2.5)3(7.5)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527.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该病患者病情的进展快,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对急性阑尾炎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该病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其发生病变的阑尾,防止其病情复发[2]。有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患者易发生较多的并发症,进而可影响其手术的效果及术后身体的恢复。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手术效果的影响,从而促使其身体尽快恢复[3]。导致进行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有很多。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的无菌护理未达标是导致其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原因[4]。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护理前,护理人员应评估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人员在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时要获得患者家
属的支持,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并发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以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而确保其手术的效果,改善其预后[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进行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艳华.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应用研究[J].中国
医药指南,2018,16(4):279-280.
[2] 李九燕.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
论坛,2017,21(27):3686-3687.
[3] 梅文.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3):239,243.
[4] 丁起东.浅谈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60例临床诊治体会[J].世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6):166.
[5] 孟书芳.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围术期护理的配合措施[J].临床医
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879,1882.
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殷 梅
(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心内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乙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前,乙组患者与甲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低于甲组患者,P<0.05;乙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02-0227-02
冠心病是指患者因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或发生阻塞而出现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或坏死等症状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多进行介入治疗。有学者认为,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其预后[2]。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被确诊为冠心病[2])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在甲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7例;其年龄为38~82岁,平均年龄为(52.8±0.2)岁;其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2±0.6)年。在乙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9例;其年龄为37~80岁,平均年龄为(52.1±0.5)岁;其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5.1±0.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患者存在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异常。3)患者患有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乙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方法是:在进行介入治疗前,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了解其病因、病程及家庭环境等信息。为患者介绍进行介入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以提高其对进行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其不安、焦虑等情绪。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为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率。鼓励患者的家属多陪伴患者,以给予其精神支持。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将其病房内的光线、温度及湿度等指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叮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止其进食油腻、
228《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2 期 ·护理研究·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接受护理前,甲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评分为(52.2±2.3)分,其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62.3±2.5)分;乙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评分为(52.5±2.6)分,其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62.5±2.1)分。接受护理前,乙组患者与甲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评分和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相比,P>0.05。接受护理后,在甲组患者中,发生前臂疼痛的患者有3例,发生前臂血肿的患者有3例,发生穿刺动脉痉挛的患者有2例;在乙组患者中,发生前臂疼痛的患者有1例,发生前臂血肿的患者有1例。接受护理后,甲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评分为(40.5±2.7)分,其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72.5±1.6)分,其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评分为(86.9±1.5)分;乙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评分为(36.5±2.3)分,其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82.2±1.3)分,其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评分为(90.5±2.7)分。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低于甲组患者,P<0.05;乙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评分均高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1。
生凉的食物。定期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以缓解其疲劳感。对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以降低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为其准备好进行介入手术所需的各种仪器和手术器械,并将其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取手术体位,并对其手术处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患者的病情若出现异常的情况,立即告知医师,协助医师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在介入治疗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为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结束后进行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以提高其对进行护理的依从性。鼓励患者的家属多陪伴患者,以给予其精神支持。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禁止其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其出现血压、血糖或血脂异常等情况。对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以降低其穿刺动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前臂疼痛、前臂血肿及穿刺动脉痉挛)的发生情况。使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日常生活的能力、自身的整体感受及社会功能等内容。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
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评分(分,接受治疗前
52.5±2.652.2±2.30.5466>0.05
接受治疗后36.5±2.340.5±2.77.1326<0.05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平均评分、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组别
例数
x±s)
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分,接受治疗前62.5±2.162.3±2.50.3874>0.05
x±s)
对护理满意度的平均评分(分,
乙组40甲组40t值/χ²值P值
接受治疗后82.2±1.372.5±1.629.7582<0.05
x±s)
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n)]5(2)20(8)4.1143<0.05
90.5±2.786.9±1.57.3715<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多进行介入治疗[3]。临床实践证实,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4],提高其就医的舒适度[5],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其对进行护理的满意度[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前,乙组患者与甲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低于甲组患者,P<0.05;乙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甲组患者,P<0.05。这说明,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翠林,张银凤,孙芳梅.舒适护理模式在住院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1,9(1):38-39.
[2] 梁建芬,张晓强.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科学,2012,18(23):225.
[3] 何秋红.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康复研究[J].家
庭心理医生,2014,10(1):10-12.
[4] 吴晓.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生活
质量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7,31(10):795.
[5] 刘东英.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98.
[6] 王玉.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
影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216-217.
对手术后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早期卵巢癌患者进行精细护理的效果分析
雷山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广州 510220)
[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后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早期卵巢癌患者进行精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37例早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18例患者,对照组有19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精细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治护后,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SAS评分和SD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对手术后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早期卵巢癌患者进行精细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其负性情绪。
[关键词]早期卵巢癌;热灌注化疗;精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02-0228-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