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

来源:爱站旅游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

高一 课改部 郭彦梅

一、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念。 科学精神: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法治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豪感。

公共参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伟大实践中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2.教学难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知识框架

四、背诵清单(框架及以下各题)

2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①形成和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②地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③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

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工人运动含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工人运动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

①形成: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内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

①形成: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内容: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内容)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的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 十月革命

(1) 含义: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4.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

道路挫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前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五、易错点点拨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 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能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唯物史观 ②剩余价值学说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5.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是“十月革命”

6.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7. 区分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 社会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六、当堂巩固

1.恩格斯曾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表明( )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 )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阶级对立 ②未能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 ③未能提出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 ④未能找到通向未来社会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影响在于( ) ①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独立的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工人运动已经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邓小平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会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C.《共产党宣言》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 )

A.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到社会科学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C.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D.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和途径

2

6.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四月提纲》 B.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颁布了《土地法令》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7.下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工人运动的兴起

8.《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在于( ) A.提出人文主义思想

B.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C.揭穿教会神创论

D.阐述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

9.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0.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在于( ) A.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 C.在商品流通中贱买贵卖 D.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1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

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①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 ②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③没有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A.①③ C.②③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越性 C.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D.资本主义是人类的最终社会形态

13.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表述有误的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A.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 B.《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发表和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发表和苏联成立

15.恩格斯说:“它《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关于《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共产党宣言》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C.《共产党宣言》指导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D.《共产党宣言》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16.从世界历史上看,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巨大飞跃的重大事件是( ) A.巴黎公社成立

B.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17.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在人类浩瀚的思想宝库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宣言”,但很少有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那样熠熠生辉、震撼全球。这一宣言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使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关于共产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 ②共产党为自己的利益斗争,更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③共产党的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取而代之

④“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是共产党的一次成功地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12分)《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此外,还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宣言》的各种版本撰写的七篇序言。

这部文献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正如列宁所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理论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逐渐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列举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3)简要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B.①④ D.②④

12.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B.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D.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1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又从理论到实践,分别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 )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因此①正确,②错误;“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因此③正确;材料未体现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④与材料不符。故选C。 2.答案 C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者注意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也察觉到阶级对立的事实,但从根本上说,他们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可靠社会力量。②④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故选C。①③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但不是根本的缺陷,排除。 3.答案 A

解析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的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③④为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而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影响,排除。 4.A 5.D 6.D 7.答案 B

解析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B符合题意。 8.B 9答案 D

解析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表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但这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故D表述错误。 10答案 A

解析 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叫作剩余价值。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答案 C

解析 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是按需分配,因此②错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因此③错误。

2

12答案 A

解析 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A正确;B说法不符合事实;C的说法片面,世界上还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D的说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13答案 C

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是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建立的,C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故选C。 14答案 C

解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指的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理论到实践”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故选C。 15 C 16 B

17.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不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不选。 18.B 非选择题

19.①《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20.答案 (1)①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历史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2)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