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2 NO,06 Chlna Education lnnovatIOil Herald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教学案例 小议德育渗透寓于语文教学中 高振东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中学 河北唐山064008) 摘要: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 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 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6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97 95(2012)02(c)-0088-0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 和日常生活表现,努力创设一种和谐互信 章塑造的形象所感染,这样一激发,就进一 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在教 的教育氛围,选择恰当的方法,动之以情, 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 晓之以理,育之以诚,力图将自己精心酝酿 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 的德育“春风”吹向学生的心田,让不良的 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 言行迎“春风”而化止。同时,要想潜移成 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功,润物见效,教师还要处处身体力行,率 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 先垂范。在学习“八荣八耻”时,老师随手捡 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 起地上的粉笔头,拧住流水的水笼头,关掉 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学生忘记关的电灯等等,这些细节虽小,却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人初中课本中的 可点滴入心啊!有的学生表示要发扬艰苦 每一篇作品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 奋斗的精神,有的乐意为集体多做好事,不 情,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吃透每一篇 再为多扫一次地斤斤计较。 课文的内涵,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而且还 要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材料,培养学生 3名句渗透 高尚的道德情操。德育渗透犹如春风一般 在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 温馨,它能让学生矢志不渝,鹏程万里。那 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 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 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 有以下几种方法。 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 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 1情感渗透 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 我们的祖国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从 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 四大发明到地动仪,从《史记》到《孙子兵 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 法》……但情感依赖于认识,只有对祖国的 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 文明了解了,认识了,才能对祖国有深刻的 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 爱恋,所以我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带着学 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 生在祖国文化宝库中领略文化的无穷魅 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 力。为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今天,我向学生 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 介绍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科学发展的重 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能深深 大成果,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 打动学生的心。 孟子》二章中,有这样的名 式盛况和“神七”凯旋的录像,材料中那惊 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学生要成 天动地的欢呼声和绚烂夺目的礼花,给学 就一番事业,心先苦其心志,不断磨练自 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航天员翟志刚的 己;如果只贪图安乐享受,那将一事无成。 舱外成功行走更让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告诉我们,治国需要 已。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并立志把祖 人和,战争需要人和,工作和生活也需要人 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很多学生不禁背 和。要想“人和”,先需“得道”,即多做好事, 诵起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俱往 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真谛。“受任于败军之 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种自豪感、 际,奉命干危难之间”是《出师表》中诸葛亮 奋进感油然而生。 受恩干刘备而报答感恩的佳句。通过这句 话让学生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 2细节渗透 报”的道理,《岳阳楼记 中“先天下之忧而 从德育工作的角度,回味杜甫笔下的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文天祥笔下的“人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顿感喜悦,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千古名 它不正是德育渗透的特点吗?潜移默化,细 句更是让人心动。讲到这些我进行了点拨, 致入微。我们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古人尚能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早被文 8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思考的欲望,他们 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强烈的爱国之情顿时 溢满了课堂。 4拓展渗透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多方面的积累, 更有助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 知道,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广泛地 吸取课外书籍的丰富营养,对他们的成长 大有裨益,但书籍也有良莠不齐,而且学生 的精力与时间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 导。比如针对学生意志薄弱,经受不住困难 挫折考验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奥 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 伦・凯勒的Ⅸ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从中学 习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以顽强的毅力迎 战困难的精神;针对学生革命理想淡化的 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红岩》、 林海雪 原》,学习革命先辈为正义为理想而献身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事实上,只要教师善于 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仅不会影响学 习成绩,反而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 心灵得到熏陶。 5写作渗透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窗户,写作讲评时, 我引导学生朝着“阳光”、“鲜花”的方向发 展,即要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有亮点,展 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张扬个性之美。 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告别了过去的苦恼 与压抑,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快乐,大家 都深刻体会到:写作就像飞鸟在湛蓝的天 空中划过的那一丝灵动,自然、美丽、脱俗。 总之,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好 奇心强,求知欲旺,教他们学会做人,培养 学生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追求、全新的素 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牢牢把握语文教 学这一环节,联系现实生活,及时做好学生 的思想工作,让德育的春风去美化我们的 生活,美化我们的课堂,美化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