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教师梯队结构,建立师资发展的激励机制,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是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职业道德、年龄结构为标准,从有利于选拔、使用、培养等入手,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目标,建立以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梯形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保证教师队伍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梯队建设过程中,要遵守如下原则:
公平竞争的原则。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的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产生是在同一标准、同一办法、同一程序、同一考核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个人申报、部门资格审查、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测评、领导班子审批等程序进行的,坚持标准公平、评审公正,过程公开原则.
坚持实效的原则。在评审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因素,以实际的质量、数量和所提供的实际的成果为对象进行评审,提高评审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标准和条件为准绳,宁缺勿滥。
注重程序的原则.在评审过程中,根据评审的目标要求,加强过程管理,提高选拔、培养、考核等程序和科学性、有效性,通过公开条件和标准,发挥导向作用;评审的严密性和客观性,树立教师务实精神,通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
滚动发展的原则。打破终身制,按照年度考核、量化集积分排队,择优选拔,以发挥其激励教师努力进取,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作用.
权责利统一原则。被评为梯队成员的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要发挥其在教育教学、教研、育人等领域的示范骨干作用,发挥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核心作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员,还要承担着培养年轻教师的职责,同时享受着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经费资助。
重点选拔、培养与合理分布相结合的原则。要注重对专业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的教师选拔和培养,合理确定梯队成员在各学科、课程和专业的分布,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在对教师普遍培养提高的基础上,对已经被评为梯队成员的教师,要重点培养,重点支持,重点发展,以点带面,发挥其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选拔范围及条件 (一)专业带头人的选拔 1。专业带头人的选拔范围
从高级专业教师中选拔(以学校聘任为准)。别的学校大学的都能中级带头,我们旅游专业,都是年轻老师,都要被一棒子打死。
2.政治条件
⑴ 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学风正派。
⑵具备优良的学术才能素质,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对专业发展有预见性,善于继承,勇于开拓、创新
2
和拼搏。
3。必备条件
⑴ 有高级职称,或硕士学位,所学专业对口,学术造诣深厚,学术思想活跃,在某一专业步入了专业前沿领域,有突出的专业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能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建设的拔尖人才。
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和运用电脑网络。
⑶能胜任该专业2门级以上主干课程教学。
⑷符合“双师型”要求,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还要有经营能力和市场经营意识,在省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⑸公开出版过由本人撰写的专著或由本人参与编写的教材或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省级论文获二等以上奖励.
⑹近三年,省级以上课题主持人或参与者或在省级以上的公开课、说课、教案或课件等教研评比活动中获二等以上奖励。
⑺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并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方面是主要参与者,有突出成果,做出突出贡献。
⑻能命题,并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二)骨干教师的选拔 1.选拔范围
从现任高级教师或中级教师(有突出业绩的初级教师也可列为选
3
拔对象)中选拔。
2。政治条件
与专业带头人标准相同 3.必备条件
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和运用电脑网络。
⑵能系统地讲授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周授课时数均不少于12学时。
⑶教学效果突出,教学质量高,教学成绩显著,学生、教师、领导测评满意率均达90%以上。
⑷积极参加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或专业建设研究,并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项目是主要参与者,有突出成果,做出较大贡献.
⑸能命题,并对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 4。符合以下3个条件 ⑴年度评价为优秀;
⑵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做出较大贡献;
⑶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担任班主任(或中层以上教育教学管理者)5年以上,所带班级成绩突出。
⑷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2篇文章、或论文获二等以上奖励。
⑸近三年,市级以上课题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
⑹在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说课、教案或课件等教、学、研竞赛活
4
动中获二等以上奖励.
(三)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 1。选拔范围
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的初、中级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2。政治条件
与专业带头人标准相同 3.必备教学教研条件
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和运用电脑网络。
⑵系统地讲授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基础课一门,具有讲授二门以上课程的能力;
⑶每学期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80学时;
⑷教学效果突出,学生、教师、领导测评满意率均达90%以上; ⑸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担任班主任3年以上,所带班级成绩突出。
4。符合以下3个条件
⑴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研究,并是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⑵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有较大贡献;
⑶近三年,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或论文获省级二等以上奖励;
5
⑷市级以上课题主持人或是主要参与者;
⑸在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说课、教案或课件等评比活动中获二等以上奖励。
三、选拔程序
(一)个人申报,教研组推荐,各教学部门主任初审
个人提出书面申请,详尽阐述申报的主要理由,首次选拔提供近三年有关教学、教研等的原始材料和依据(以后只提供近二年有关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和依据),教研组提出意见,上报给个主管教学部门。各教学部门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按照条件,审查推荐人资格,提出初审意见,并将相关材料及其初审名单提交教务处;
(二)测验
(三)学校领导班子讨论决定
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择优选定,并向全校公布。 四、待遇
(一)由学校颁发证书。
(二)作为评选省、市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候选人。
(三)优先推荐进修学习。
(四)享受相应的课时津贴。热烈欢迎,但是担心有点乱. 五、管理
(一)学校每年选拔一次,期满称号和有关待遇自行中止。 (二)当选期内,当选人调离原工作岗位,其称号和待遇自行中
6
止。
(三)实行“动态考核淘汰制”。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不及格三等,优秀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总数的30%,对考核不及格者取消其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资格。
(四)实行联系备案制。学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随时掌握梯队成员工作情况,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制度。定期听取他们的汇报,同他们谈心,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在他们晋级、奖惩、调离时,除按干部管理制度正常办理有关手续外,有关部门还应与教务处及时沟通,协商处理并及时备案。
(五)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培养制。对优秀青年教师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所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考核与培养,明确职责,落实有关措施。
六、责任
(一)专业带头人目标职责
1.领导本专业的教研与科研工作,在教学科研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2。负责制订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计划; 3。负责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修订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4.负责本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5。每年有2篇以上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省级以上获二等以上奖励,或主编或参与教材的编写;
6.省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
7
(二)骨干教师目标职责
1.对所从事学术提出研究方向;负责制定本专业或学科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咨询意见;
2。负责指导本专业或本学科教师,使其适应教学要求; 3.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负责本专业或主要学科建设和课程开发及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4.开展某门课程教学研究并获得优秀成果; 5。完成有关教育教学科研立项和选题任务
6。在每年公开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1篇,或主编或参与教材编写,本人完成不少于1万字。
7.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立项课题的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 (三)优秀青年教师目标责任制
1。努力搞好教学工作、完成定额工作任务,积极拓展授课学科,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教学质量为同学科之前列。
2。完成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以及对所从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论文一篇。
3.提出对本专业发展方向的咨询意见,参与或主持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改革方向有所建树.
4。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立项的参与者。 5。公开发表论文1篇。
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申请表
8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申请表
年 月 日 姓 名 职 称 专业或学科 年 龄 申请内容 是否班主任 兼职情况 申请理由: 本人签名: 教务处意见: 学校意见: 印章: 签字: 印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注:相关材料附复印件。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 部门审核意见: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