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制定一份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
尊重你的下限
给很多学生辅导过。发现定计划的过程中,问题很大。
1、定计划不等于改变你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很多人把定计划与通过计划改变生活习惯,甚至改变人生划等号。比如计划上写,每天5点起床,5点到6点,读英语。
实际上呢,平时7点能起床就不错了。比如,平时要睡9个小时,而计划却以7小时睡眠为基础。这样的计划完全是无法执行的。这样的计划一旦执行,短则三天,长则一月,就废掉了。
少数成功案例也有,这里不与讨论。
所以不要把定计划与改变生活习惯相提并论。要改变晚睡的习惯,那是另一个项目。不要跟一个学习计划混起来。
2、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定计划,根据你的能力下限定计划。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计划根本不能开展。
所以在制定一个长期计划,比如3-5个月甚至更长的计划前,建议至少用一周到10
天,去检测一下你的基本能力的下限。就像一个运动员,他的训练计划是建立在各项身体数据测定以及理化指标测定之上的。
更进一步,你需要知道你的基础。
比如,数学不好,不好只是个描述,把过去学过的数学列一个知识点的单子,哪些知识点,自己是非常清楚的?哪些知识点,非常模糊?有了这样的一个清查,在今后,还要不断弥补短板。不然,走不下去。
比如,集中注意力。你定1小时学习?合适吗?如果经过测试,能让你每天工作8小时的持续注意力只有20分钟,那为什么不学习20分钟,休息3-5分钟。按照这种节奏做呢?
如果你的体能、身体状况只能保证每天有效工作时间是2小时,那就按照2小时的下限来定。这样,可以保证一个最后能完成的计划,而你所有超越计划的行动,都可以作为奖赏。
不要觉得自己的下限如果很低,就不开心。这个世界,上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唯雄鹰与蜗牛。慢一点,起点低一点,没任何问题。只要它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怕的是中断和放弃。
对于学习,我们要关注的无非是
持续注意力时间
注意力恢复时间
每天让自己能保证第二天工作的,持续工作时间。千万不要今天工作10小时,接着3天什么都不能做。
记忆力(短期,长期)
各个时段的大脑工作特征(抽象理解、记忆、感性、运动、无法工作......)
各个科目的基础能力,计算、背诵、书写、画图、打字..........
进入工作状态的弛豫时间
对工作环境的需求
从一个环境到工作环境的交通
.........................
计划,计划,说到底,是对你能控制的资源的优化、组合、分配。这些资源,隶属你自身的,有:自由、时间、精力、才能等等,要找到外界对这些对自身资源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合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便利交通,系统化的学习材料,便于系统化的学习工具.......
学习的目的,无非是掌握原则,熟稔必要的知识点,熟悉技能,学会某种思维方式。而定计划,无非是为了这一过程变得更有效率,且时间花少一些。
用你的上限甚至想象力定出的东西,叫愿景。
用你的下限定出的,可以执行,并得到结果的,才叫计划。
记住,计划的本质是对资源的综合配置,不是时间列表。虽然以时间为轴,来建立配置是最常见的,虽然时间是这些资源配置中很重要的一个标度。
计划前的准备
基本资源介绍
基本资源的测试
基本资源的变化
计划的分类
以时间为限定
以能力拓展为限定
以个人一生为限定
以宇宙为限定
如何定制计划
资源综合的核心思想
效率与心理适宜度
计划的稳定性
计划的抗干扰性
盈利还是投资
计划的执行
万事开头难
第三方监督与自我监督
考核机制
修订机制
计划验收
计划成功
计划失败
题主啊,你的问题怎么可能简而言之啊,是可以写至少5万字的书啊!是价值5万人民币以上的项目啊!
你让我怎么办呢?
//待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花了半天的时间做了个感觉很不错的计划,信心满满,感觉改变就在眼前,奇迹由我创造!”然而第二天的情况却是……
平时的工作计划,周末的读书计划,总是很难以实现。那么到底怎样的计划才能够让自己的计划更好的完成呢?怎样的才能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呢?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关于计划的经验。
1.有机动性
我们总喜欢把计划做的满满的,那样会让我们自己看上去很有成就感。但是,这样的计划却缺乏灵活性。人是即时性动物,在做计划的时候,考虑的因素更多是当前的单一信息,而缺乏分布信息。这样的话,我们很容易低估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事件。久而久之,我们会在“一直失败”中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甚至厌恶自己。
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做计划的时候,每件事情的时间增加10%—20%,那样,也增大了自己计划的灵活性。只要在方向是向上的,我们也不必追求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
2.有指导性
生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带有节拍器的电极埋入猫的大脑中。平时猫的脑电图能够感受到节拍器的响声,但是突然出现 * 的时候,猫的脑电图对节拍器的接收被中断。当一个人的目的足够明确的时候,大脑会更加专注,这个时候的抗干扰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尼采也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有能够指导人的思想的功能,让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什么。这样,我们在设置路径和规划的时候能够更加明确和笔直。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3.有约束性
好的计划也应该有约束性。我们在计划时,尽可能引入,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那样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让自己在执行过程中更具有方向性和动力。比如说,人在心理上,做一件事情拥有的时间更多,我们完成他的时间会越长。那么我们就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deadline,那样也可以对冲掉自己的惰性。
当然,更好的办法是,给自己设置奖励。毕竟心理学上的研究是,正反馈是最能激励人行为的持续性的。可以在自己看完一本书后奖励自己吃一块巧克力或者看一场电影。
最好也告诉一下自己的好朋友,自己的计划,让他们做自己的监督者,也可以调动自己对认知协调的渴望。从而更加有动力去执行。
4.稳定性
人在决策过程中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尤其是选择太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决策瘫痪。大学的时候因为上课时间不固定,上课教室不固定,很多人也没能培养起这样低能耗的时空感,导致对大学一定的适应不良,从而学习上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让自己
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学习或者工作,那样比较容易培养起时间感和空间感,减少意志的消耗。
另外就是,计划要尽可能符合正常人的生物钟,毕竟那套生物钟是进化了N多年的,我们要相信老祖宗留下来的机制。睡眠不足,大脑的有机废物不能及时清楚,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要腾出些能量去清理,很容易困乏,所以,也注意睡眠和锻炼,那样在身体也能够稳定点。
5.进程可量化
我在我的一些知乎回答也说过,在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大脑还保留很多原始的部分(爬虫脑),它们追求的是短期的享乐,尽快让自己产生快乐的感觉和反馈。游戏之所以很容易上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游戏的反馈非常及时,让我们一会儿就能够看到——还差10经验升级,打死这个BOSS就能够升级了。所以,我们在计划的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顺从我们的爬虫脑,让自己也尽可能地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够产生的反馈,这里推荐大家可以用一下iHour这个应用。
6.目定性明确
计划的目定性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看到轻重缓急。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任务四象法。让自己明白那件事情是当务之急,那件事可以晚点解决。善于利用二八法则,那件事情更加影响结果而进行优先处理。从而让自己行事更加井然有序。
上面是个人在计划上面的经验,另外我们再计划过程中要注意的还有
1.不要完美主义
一旦完美主义,那么我想这个人势必会对方法论过度追求和执着,从而让自己陷入“永远在计划”的状态。
2.不断改进,至于怎么改进可以用PDCA循环。
毕竟头疼也有很多病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环境,计划模式没有通法,只能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更正,不断改进。
3.记住自己的计划
我们的行为如何执行,很大程度受我们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抽取到什么记忆影响。如果我们因为觉得差不多,就不熟记自己的计划,那么就抽取不到关于计划的记忆,从而让自己去做非计划内的事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刻意记住很有必要)
但愿对大家做计划时有帮助!
其他提高效率的办法: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 卫蓝的回答
你有哪些好的建议送给即将步入大学的青年? - 卫蓝的回答
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 卫蓝的回答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