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

来源:爱站旅游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

评析:贺州市昭平一小 杨元仙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和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学具、列举实例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具和学具: 课件、彩笔、 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演唱《两只老虎》,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 评析:演唱歌曲《两只老虎》创设情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的理念。不但能让学生很快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有规律的舞蹈动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二.魔术游戏,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玩个魔术,你希望老师变出什么呢? 学生纷纷发言:航天飞机、苹果、老虎、裙子„„在同学们的期盼中,老师先变出了一个苹果,接着变出了一个桃子„„。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变出了苹果、桃子、 苹果、桃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变的魔术有什么规律?(一个苹果、一个桃子、又一个苹果、又一个桃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魔术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能立刻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当老师依次变出苹果、桃子时,学生就从中发现了有一定的规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了今天的新知识——规律]。

三.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2.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什么了规律,是怎么想的?彩旗是按“红、黄”排列的;灯笼是按“紫、红”排列的;花是按“绿、紫”排列的;小朋友是按“男、女”排列的 。

[评析: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为主题图中的四组规律难度并不是很大,学生易于掌握。孩子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作为个体的

每一个孩子就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已和别人不一样的见解。

四.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两人一组从学具袋中拿出4个三角形和圆形,自己动手按一定的规律摆一摆。然后展示:有的小组按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摆成了一条直线;有的小组按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围成了一个圆。

2.练一练,完成书中例2。 3.涂一涂:例3

(1)先仔细观察书中涂色的规律,然后再涂色。

(2)展示作品,并说说其规律。第一行是按绿、黄的顺序;第二行是按蓝、黄、红的顺序。

[评析:俗话说,看到的不如做过的,学生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亲身经历了实践,更加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当个小小表演家

课前跟老师一起学了《两只老虎》,谁愿意上来表演?你们知道这动作有什么规律吗?

2.寻找教室内的规律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①教室里课桌是按一排桌子、一排凳子排列的。②郑心怡同学衣服上的花纹是按一行白色、一行黑色排列的。③天花板上是按一盏日光灯、一把吊扇排列的„„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能列举身边的实际例子,说明他们已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已经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了]。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评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教师采取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教学,注意加强合作交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了学生提供一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动脑。动手实践,做得投入,充分体验。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来发现图形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反复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现象所蕴涵的规律,挖掘知识的要素,领会事物的本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共进,情感与体验提高。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案例与评析

评析:贺州市昭平一小 杨元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