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8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

8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

来源:爱站旅游


课时作业 8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峻岭(lǐnɡ)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觥筹(guāng)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

玄理(xián) 清冽(liè) ..

【解析】 A项中的“癸”应读ɡuǐ;B项中的“觥”应读gōng;D项中的“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群贤毕至 B.清流急湍 天朗气晴 流觞曲水 C.游目骋怀 畅叙幽情 趣舍万殊 D.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世殊事异 【解析】 B项中“晴”应为“清”。 【答案】 B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①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②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理)

B.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②.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

C.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 ②听妇前致词(说) ..D.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应酬进退)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一俯一仰之间,表时间很短)

【解析】 A项中“修短随化”的“修”应解释为“长”。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解析】 A项中“悟”通“晤”,面对面;B项中“趣”通“取”,趋向,取向;C项中“亡”通“无”。

【答案】 D

5.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解析】 ①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来”。②中的“以”是“介词,表凭借,靠”。③中的“以”是“介词,表示原因,因为”;④中的“以”是“语气助词,表时间”。

【答案】 D

6.比较以下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不能喻之于怀。 .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解析】 ①中的“于”是“介词,在”;②中的“于”是“介词,对”;③中的“于”是“介词,在”;④中的“于”是“介词,到”。

【答案】 D

7.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古义:全、都。今义:盐味太重。 B.是日也,天朗气清。 .

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C.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今义:因果连词。 D.列坐其次 .

古义:名词,附近。今义:量词或形容词。

【解析】 D项中“次”的古义是“旁边,水边”。 【答案】 D

8.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和例句不相同的是( ) 例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A.当其欣于所遇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亦自缢于庭树

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解析】 例句是状语后置句,而D项是被动句。 【答案】 D

阅读文章的前三段,回答9~11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聚会 .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确实,实在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化:造化 .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列:排列 .

【解析】 列:一一列举。 【答案】 D

10.以下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C.夫人之相与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解析】 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他。C分别为结交;送给。D项分别为成为;表被动。

【答案】 B

11.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解析】 本语段属于书序。 【答案】 A

12.根据课文填空。 全文分两层意思,第一层叙事写景,第二层议论抒情。第一层中,作者用“____________”来写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兰亭地理位置及景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兰亭之会的高雅。

【答案】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13.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联系全文分析,把握作者写景、叙事、议论的不同内容。尤其是注意作者对庄子生命观的比较。

【答案】 从第1自然段中作者对此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2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从而与第1自然段的乐生之旨相一致。第3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疡”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14.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注意“所以”的用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定语后置句,要调整语序。

(2)要注意长句的特点,要译出“犹”“况”的意义。

【答案】 (1)向上看广阔无边的天空,俯瞰地上如此繁多的事物,借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极尽视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2)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课外迁移]

15.请翻译下列文中的画线句。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

假我以文章③。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④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

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 ①逆旅:旅馆。②大块:指天地。③文章:指文采焕发的自然景物。④惠连: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⑤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

(1)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

(2)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

【参考译文】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持烛夜游,确实有道理啊。况且温煦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将美好的文章提供给我们。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诸位弟弟英俊秀发,个个好比谢惠连;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康乐。正以幽雅情趣欣赏着美景,高远的谈吐已更为清妙。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须依金谷园宴客先例,罚酒三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20题。

愚溪诗序①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②,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河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垒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凿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注】 ①本文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②争论不休的样子。 16.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得其尤绝者家焉 家:安家 .

B.不可以不更也 更:更改 .

C.遂负土垒石,塞其隘,为愚池 塞:堵住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见:观察,看见 .

【解析】 这里是表被动。 【答案】 D

1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名之以其能 予以愚触罪 ..B.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D.其南为愚亭 河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

【解析】 D项都是表判断,是。A项分别为表凭借,用;表原因,因为。B项分别为代词,它,代指小溪;结构助词,的。C项分别为比得上;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 D

18.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A.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B.寂寥而莫我知也 C.溪虽莫利于世

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

【解析】 和例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19.下列对原文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余以愚触罪”,意思是说,我因糊涂而得了罪过;言外之意是说,聪明人是不会去干那种所谓的犯罪的傻事,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政治的讽刺和不满。

B.在作者看来,宁武子、颜回等都是些大愚若智的人,而自己

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的人。

C.文章最后一段首句描摹出了一个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自然世界,目的就是要和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形成对比,传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厌恶之情。

D.作者通过“愚”字把自己和愚溪及其环境联系在一起,溪、丘、泉、亭、岛等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

【解析】 “宁武子、颜回等都是些大愚若智的人”错误,在作者看来,他们都是大智若愚之人。另外,“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的人”错误。

【答案】 B

20.翻译下面句子。

(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2)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3)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

【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

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各种事物,囊括各样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课时作业 11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塞(sāi)责 贻(yí)误 孜孜(zī)以求 ..B.商榷(què) 弭(mǐ)谤 鲜(xiān)为人知 ...C.当轴(zhóu) 相勖(xù) 大有裨(pì)益 ...D.訾詈(lì) 敷衍(yǎn) 有案可稽(jī) ...

【解析】 A项的“塞”应读为“sè”,B项的“鲜”应读为“xiǎn”,C项的“裨”应读为“bì”。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解析】 应为“磨炼”。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宗旨既定,自趋________。

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________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③士别三日,__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④________铺张浪费,我们必须坚决制止。 A.正轨 敷衍 另眼相看 关于 B.正规 应付 刮目相见 对于 C.正规 应付 另眼相看 关于 D.正轨 敷衍 刮目相见 对于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 ) A.有些人把入党看作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思想和共产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B.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问心无愧。 ....

C.面对这种混乱腐败的现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 ....

D.小张帮助李老师把东西搬上七楼,这是小张责无旁贷的责任。 ....【解析】 因为“责无旁贷”的意思是“责任不可推卸,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句中的“小张帮助李老师把东西搬上七楼”不是小张应尽的责任。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接受调查的领导干部中,竟有27%的人没有系统学习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谁能否认这不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呢?

B.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C.针对当前学术界急功近利甚至违背科学道德、弄虚作假事件屡有发生,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独立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D.地面上的罗马废墟,即使仅存断墙残柱,通常也有种雕塑般的残缺美,甚至比完整的建筑物更能引发人们对时间和历史的深沉思索。

【解析】 A.滥用否定词,意思表达反了。B.“因患病住院”指代不明。C.“针对”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生”后加“的现象”。

【答案】 D

6.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另写一句话,要注意句中加点的字。 例句: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个学生苟不好好去学习,则必不能为将来的道路铺就坦途,则必不能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节选)

蔡元培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为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有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而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

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7.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宗旨: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8.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和感情。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

9.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弊端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是:①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迁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0~13题。

在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节选)

贾庆林

尊敬的连战荣誉主席、尊敬的亲民党代表殷乃平先生、尊敬的新民党主席郁慕明先生及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①一年来,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落实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两岸关系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切实履行对台湾同胞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扩大了台湾水果准入品种,对部分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举措;进一步简化了台湾居民入出境和居留手续;恢复了对台渔工劳务合作业务;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执行与大陆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设立了台湾学生奖(助)学金;专门为大陆台资企业安排了开放性贷款;优选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

的一对大熊猫,等等。这些措施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从加强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做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互补互利的格局基本形成,两岸同胞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具备了雄厚的基础和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台湾经济正处于新的转型期,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需要巩固和加强。加强与大陆的经济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

③展望未来,两岸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两岸合作发展的互补条件和巨大空间将充分显现,两岸经济优势将相得益彰,两岸同胞将共享其利,共获实惠。实现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两岸将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更便捷的运输、更畅通的资金流动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大大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也更有利于台湾产业转型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如能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将大大促进岛内消费,扩大就业机会。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我们两党搭建的交流沟通平台,空间是广阔的,议题是开放的,欢迎两岸各界人士参加。既可以通过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讨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的议题、加强文化交流的议题,也可以通过举办两岸和平发展论坛,讨论台湾同胞关心的其他议题。凡是有益于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议题,凡是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的议题,凡是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议题,我们都愿意讨论。这两个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可以作为两岸对话和谈判一旦恢复之后的重要参考,以利于推动两岸对话和谈判与解决问题的进程。

⑤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台独”的阴霾并没有从台海上空散去。今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为了一己之私,逆潮流而动,执意推行激进“台独”路线,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蓄意在台湾内部和两岸之间挑起新的对抗和冲突,直至公然背信弃诺,强行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这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挑衅,是在走向“台独”的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对于这种危险性,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为了保护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我们绝不会容忍“台独”。

⑥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盈盈海峡咫尺,两岸青山守望。共同的根脉造就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历史昭示共同的未来。我坚信,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历史和世界的眼光观察两岸关系发展大势,以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胸怀把握未来,以互利双赢的精神致力于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两岸同胞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⑦最后,祝愿两岸经贸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新网2006年4月14日电)

10.根据上下文,解释“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句话中的“木”“流”和“根本”“泉源”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木”“流”指的是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根本”“泉源”指的是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11.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既有“良好的条件”,也有“广阔的前景”。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抓住“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这两点来作答。)

“良好的条件”是指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互补互利的格局基本形成,两岸同胞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广阔的前景”:(1)两岸经济优势将相得益彰;(2)两岸经济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3)台湾经济将注入新的活力。

12.作为一篇演讲稿,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色?试举例分析。(答出两条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词准确,凝练丰富;如第五自然段中的“执意”“蓄意”等。(2)思路清晰,逻辑严密。(3)排比、引用、对偶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演讲效果。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凡是有益于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议题,凡是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的议题,凡是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议题,我们都愿意讨论”“盈盈海峡咫尺,两岸青山守望”等。

13.本文是在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但文章的第5段却谈到了“台独”,你认为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从内容方面说,加强经济合作交流的归宿就是两岸的和平发展,“台独”是阻碍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谈到两

岸和平就不可能不涉及“台独”;从结构方面说,文章从双方经济合作到两岸经贸论坛,再到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然后再引出影响两岸和平的“台独”问题,思路严密自然,水到渠成,说服力较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