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来源:爱站旅游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

摘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对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时候,可以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并且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积累知识。将对于汉语言文化的感悟更加深化,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 引言

汉语言文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有着比较高的地位。汉语言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视汉语言文学教育,旨在通过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汉语言运用水平,并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知识,其中包含了大量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而且还有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文明、人文素养和审美观与价值观。汉语言文学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各大高校都开设有这一专业课程,并且将其作为提升大学生汉语言文学能力的核心课程。虽然汉语言文学并不能对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但由于其功能性比较强,可以覆盖多个行业,因此,是社会各个领域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来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方法计量的。

做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大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提升个人形象气质,无论在言谈举止和行为动作上都更具有比较好的修养;可以明显提升当代大学生自我批判意识水平。当今大学生普遍无法正视个人存在的不足和短板,这样无论对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是比较不利的。而通过高质量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明显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批判意识,让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此外,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交流也变得更多,通过高水平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切实需要,从而助力国民素养的提升和社会文化形象与精神文明的建设。

2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体系不合理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课程体系是提升专业能力的核心因素,需要将其放置在整个课程的核心地位,强化对课程体系的认知,但是很多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不合理,导致学生专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不仅如此,很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已经不断推行,但是很多院校并未及时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导致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能力培养受到严重阻碍,使得整个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2.2教学理念陈旧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技能学习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改善。但是近年来仍有院校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注重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对象慢慢就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同时没有及时对相关理念进行更新,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足。

3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 3.1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保证具备先进性元素的同时,使教学体系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汉语言文化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所蕴含的民族知识非常多,因此,教师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就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宽教学内容覆盖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比如,教师要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作为核心教育内容,而且还需要将哲学、新闻、艺术、历史等相关学科渗透进汉语言教学课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素养,还能让学生又比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在延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对教学课程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削减不必要的课程,将主要教学精力集中在优势课程中,这样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能实现教学实用性的提升,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

3.2培养兴趣

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大时代背景下,认真分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兴趣培养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以往我们会将教学目标锁定于这一节课所涵盖的知识点。在教学中经过反复推敲与思考,发现其实培养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兴趣才是提升学生汉语言学习能力的原动力,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围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传汉语言文学的热爱。只有在热爱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提升文学水平,尽而提升“文化自信”。

3.3培养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教师队伍

为了更好的发挥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全面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审美意愿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只有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才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更好的适应社会促进学生的就业与进一步发展。首先,教师要掌握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的主动权,通过了解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来实现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及时的改善,在强化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其次,教师还应当加强课程内容的丰富,让课程的教学更加多样化,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的解析,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维度来进行审美能力的

培养,从而培养出发散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达成学校更深远的审美教育目标。最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通过教学改革立项等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3.4运用多媒体资源

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播放视频、动画、图片、音频等多类多媒体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积极探索,主动寻找更加丰富的辅教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并通过恰当的形式在课堂当中展现,使之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同时在课后延展阶段,教师也要积极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后自学的有效平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是枯燥的这类印象。

结束语

高校汉语言文学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会对学生自身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对社会整体建设与发展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要做好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创新,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积累量,提升教学整体的丰富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玲.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外阅读指导[J].决策探索(下),2020(04):61.

[2]赵新,乔岳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62.

[3]张沫.浅谈后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开展[J].才智,2020(10):64.

作者简介:王珂(1999.11-)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