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演变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演变


汉语声母系统的发展演变

摘要:声母是汉语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声母系统也经历了较漫长的演变过程。从上古到现代声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出声母系统的特点。对声母系统的研究主要以中古为立足点,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可以看到汉语声母系统的主要演变规律。

一、 中古的声母系统

对汉语声母的演变的研究是以中古时期的声母系统为立足点,中古声母系统以《广韵》的声母系统、《广韵》的实际声母是35个:

唇音:帮、滂、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来

知、彻、澄

齿音:精、清、从、心、邪

庄、初、崇、生

章、昌、船、书、禅、日

牙音:见、溪、群、疑

喉音:晓、匣、影、喻

唐末和尚守温的三十字母按“五音”排列如下:

宋人三十六字母是在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纳如下:

以上声母系统表现出来的规律具体表现在:《广韵》声母还没有分化出轻唇音“非敷奉微”,齿音还分三套。

以上便是对中古声母的认识,以中古声母为立足点,我们上推上古声母,下探近代和现代声母来认识不同时期声母的特点。

二、 上古的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研究中取得卓越成就的首推钱大昕,其次是章太炎和曾运乾。

钱大昕在《古无轻唇音》中说:

“凡轻唇之音,古皆为重唇。”

章太炎对上古声母研究的贡献,主要是他提出的《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他在文中说:

“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支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你纽也。”

黄侃提出“照二归精”,曾运乾对上古声母研究中主要的贡献是他提出“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综合上述诸家研究,就可得到上古时期声母系统:

唇音:帮(非)、滂(敷)、並(奉)、明(微)

舌音:端(知)、透(彻、)定(澄、喻四、禅、邪)、泥(娘)、来

齿音:精(照二)、清(穿二)、从(牀二)、心(审二)

章(照三)、昌(穿三)、船(牀三)、书(审三)、日

牙音:见、溪、群、疑

喉音:晓、匣(喻三)、影

三、 近代的声母系统

近代声母系统是在中古声母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反映了近代汉语声母系统,《中原音韵》中有25个声母:

唇音:帮、滂、明、非、微

舌音:端、透、泥、来

齿音:精、清、心

知、痴、十、日

之、嗤、诗、儿

喉牙音:见、溪、疑、晓、影

《中原音韵》表现出来的声母特点有:

1.全浊声母清化。中古声母系统中十个浊声母(並奉定澄从邪牀禅群匣)字在《中原音韵》里都读为同部位的清声母字,一般是中古全浊声母平声字读为送气清声母字,仄声读为送气清声母字。

2.轻唇送气清声母“敷”与不送气清声母“非”合二为一,没有保留送气清声母。

3.舌音知组演化为“知痴十”,齿音照组演化为“之嗤诗”,知庄章这三组合并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日”母分化出“儿”母。

4.“喻”母字由一个半元音声母演变得跟零声母“影”母相同,亦即与“影”母合流。

四、 现代的声母系统

现代汉语的声母(包括零声母)共22个,如下:

双唇音:b、p、m

唇齿音:f

舌尖音:d、t、n、l、z、c、s

卷舌音:zh、ch、sh、r

舌面音:j、q、x

舌根音:g、k、h

零声母

从近代20个声母到现代22个声母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唇音:“微”母消失,原读“微”母的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一部分读为“非”母,一部分读为零声母。

2.舌面音:j、q、x产生。J、q、x是从精见两组分化出来的,凡在现代开口呼韵和在合口呼韵前就保持z、c、s或g、k、h的读音,而在齐齿呼和撮口呼前就变成了j、q、x。

3.零声母字大量增加。

五、小结

汉语声母系统经历了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阶段,汉语声母的发展演变是一个系统的自身调节过程,其中一个条件改变了,往往会引起相同相似条件声母的演变,即引起整个声母系统的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