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记录本
“概论2”课程实践教学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实践的内容
本课程要求有28课时的实践课时,要求学生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程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终了按期提交本表。学生参与实践可以从以下二者任选其一或二者均参与。
(一)学生得按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至少一次的参观访问和专题研讨。时间安排在开学后第一到第八周内完成,并提交参访报告和研讨记录。参观访问的地址依学生志愿选择可以从下列基地中选择,也可以在征得教师同意后参访本地或外地的其他地方:华西村;彭福村;小岗村。研讨的内容依据教学大纲。
(二)学生得按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参加社会实践,形式包括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专题调研等,并在活动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
二、基本要求
1、实践教学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任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关实践学习的指南。实践选题要突出课程教学的重点,体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任课老师要精心组织,周密组织,切忌流于形式,要有针对性。
2、实践主要由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指导监督为辅。对无法自主决定和
1
自主选择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实践项目或社会调查项目,指导学生完成。
3、任课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全程指导学生开展课程实践。在实践开始之前要讲明确时限及书面报告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随时解决学生碰到的各种问题。
4、本记录表为活页式,学生可以根据项目和单项活动内容的多少填写,可手写,也可打印。
三、考核方法
1、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
2、所有实践活动得照实填实,不参加实践而抄袭或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者或实践报告内容有重大抄袭者,一经发现,成绩记为零分,并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6
概论课程实践 参访项目(一)
本学期,我走访的地方是:华西村 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 华西村被国内外人士誉为“天下第一村”,且多年来,华西村在前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华西建设所发挥的模范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因此对于现今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过程。 什么时间去,和谁一起去,怎么去呢?来记录一下吧 于2013年3月16日星期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起乘车到达华西村。 谈谈参观印象: 参访结束后的感触及收获: 3
研 讨 会(一)
主题: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出席人员: 研讨会讨论提纲或内容摘要: 一、小康社会的状态及其历史渊源;
二、现阶段我国为实现小康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战略等;
三、现阶段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所取得成就以及各方面的不足;四、未来加强小康社会建设的措施及途径
研讨纪要: 这次研讨会是有本班学生自行组织,围绕如何更有成效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发言和深入的讨论。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虽然中国目前的小康社会建设卓有成效,但是当前中国的小康社会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的不全面等。而真正的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的需要,如:社会主义的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
6
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而目前中央也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与会人员相信在新要求的约束下,全面小康社会的梦想会指日可待,同时也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获得了其余人员的赞同。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积极稳步扎实推进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积极开展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从而缩小地区间的差异;积极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6
概论课程实践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