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做压缩空气,它具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
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压缩程度与其产生的弹力成正比。
3、 用喷气气球模拟空气飞机的实验中,喷气气球充气越多,气球飞得越远。
4、 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却不会湿,这是因为杯子里有空气。
5、空气具有哪些性质?(无色、无味、无形、会占据空间,有流动性,有重量,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水和空气有哪些不同点?(水是液体,水比空气重,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
1、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2、 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3、 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4、 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 5、 在风形成的过程中,热空气从地面上升,冷却后又开始下降。 6、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由于世界各地的天气、地形都不一样,各个地方得到的太阳光和热也不同,导致各地空气的温度不一样,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 7、 利用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降的原理人们制作或发明了那些?(热空气上升:热气球、
孔明灯、取暖器等;冷空气下降:制冷空调、电冰箱、电风扇等)
1、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而最主要的气体是氮气,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
下后,石灰水会变浑浊。
3、 我们主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则是二氧化碳,从而释放出氧气。 4、 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至少需要空气40L,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32L。 5、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空气是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占空气体积的1%。 连线:
氮气 帮助燃烧 氧气 性质稳定
二氧化碳 可以灭火
三个透明的瓶子中,分别装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怎样把它们区分出来?(在三个瓶子中分别倒进一些石灰水,摇晃后,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碳;在点燃两根火柴,分别放在剩下的两个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剩下的是氮气。)
制取二氧化碳:先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把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
3、 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 ,尤其是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
4、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5、 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造成铅中毒。
6、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以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7、 风形成的过程中,热空气从地面上升,冷却后又开始下降。
为什么说空气是生命之源?(人类、动物的呼吸都离不开空气,失去了空气,植物也将枯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
我们能为减少空气污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保护绿色植物,多植树造林,不焚烧垃圾等,发现污染源应该报告给环保部门等等。
1、 热水变凉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2、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3、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
4、 水银温度计一般由水银、外壳和刻度三部分构成。 5、 空气、水、人体、大地等的冷热程度,统称为温度。
6、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需完全浸泡在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7、 正确认读温度计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一杯热水降温的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热水变凉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因为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量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1、 什么叫做传导?(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 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3、 什么是对流?(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
方式称为“对流”)
4、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靠对流传递。
5、 糖受热后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6、 什么是辐射?(不靠空气、水和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7、 对流和传导的区别是:传导是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是单向的;而对流是双
向的。
8、 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
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
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 斜向盖灭火焰。
9、 热总是从温度高(高温)处向温度低(低温)处传递。 10、 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固体 对流 液体 传导 气体 辐射 不依靠介质 1、 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干冰的固体,室温时又恢复到气体状态
2、 什么是热胀冷缩?(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伽利略制造出了最早的温度计。 3、 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4、 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标,用℃表示。 5、 最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是摄氏度。
6、 一般而言,水的冰点是0℃,沸点是100℃。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伽利略 酒精温度计 华兰海特 摄氏温标 摄尔修斯 空气温度计 斐迪南 华氏温标
1、 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同一种物体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性能也不同,深
色(颜色深)的物质,吸热性能好。物体吸热快,散热(降温)也快;吸热慢,散热也
慢。
2、 冷的物体在升温时会吸收热量,热的物体在降温时会散发(释放)热量。
1、 什么叫蒸发?(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 什么叫凝结?(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 下雨其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小水珠,从空中落下的现象。
4、 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基本形态;在加热或冷却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5、 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周围的温度、蒸发面积、空气流通情况有关。) 1、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哪些方法可以是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方法。) 3、 声音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4、 声音最大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5、 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豆子会在鼓面不停地跳动。
6、 振动和声音有什么关系?(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声音也将消失。)
1、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3、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4、 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1、
3、 我们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4、 耳朵各部分的作用是: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
—传送振动,耳蜗—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5、 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是噪声,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 什么叫音量?(声音的强弱叫音量)
2、 音量(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与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
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3、 什么叫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4、 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与振动频率的快慢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
越慢,音调越低。)
5、 琴弦细、紧、短的音调高,粗、松、长的音调低。 6、 我们说话时,振动的部位是声带。 7、 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形式是声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8、听神经 收集声波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 耳廓 传送振动 鼓膜 传送声波 听小骨 产生振动
1、 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食物上会变蓝。
2、 任何食物中没有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 3、 把吃的食物分为五大类是:1、粮食类2、蔬菜水果类3、鱼虾肉蛋类4、豆奶类5、
油盐糖类。 4、 人体的消化器官
5、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成分是: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水。 6、 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7、 怎样的饮食习惯算好?(1、食物多样化,不偏食、挑食。2、早餐要吃好,午餐要
吃饱,晚餐要吃少,吃饭要细嚼慢咽,饭前便后要洗手。3、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4、饭后进行适当的运动等等。) 1、 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
2、 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3、 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4、 什么是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1、 什么是排序?(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2、 什么是分类?(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3、 排序和分类是一种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
4、 亚里士多德根据物体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为了三类。 5、 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了“花钟”。 6、 分类的方法很多,举例说明。(按相同点分类,如分指纹;按二分法分类,如分动物。) 7、 说出排序的理由:(资料混乱、不便交流、查阅困难、挑选或取舍困难、不便安排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