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等)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
3.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4.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5.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及其特点和应用。 6.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常用稳定措施及试验方法。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 8.中药制剂配伍变化的基本理论知识。
9.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炮制方法、辅料及其应用要点。 10.常用中药饮片质量要求、炮制作用及应用。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药剂学考试大纲内容 大单元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1.常用术语 一.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 (二)中药剂型的分类与选择 2.中药剂型的选择 (三)药品标准 药典、部(局)颁药品标准及中药饮片炮1.中药剂型的分类 2.历史回顾与现状 (一)中药药剂学及其发展 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 等术语 (1)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及中药制剂相关文献 (2)中药制剂剂型、技术、辅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不同分类方法及所涉及的剂型 (1)剂型与疗效 (2)剂型选择基本原则 (1)药典的性质、作用 制规范 (2)《中国药典》的沿革、组成及相关内容 (3)部(局)颁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 1.药品卫生标准及其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一)基本要求 2.制药环境的空气净化 (1)药品卫生标准 (2)药品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1)空气净化技术 (2)净化级别及其适用范围 D值、Z值、F值及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1)灭菌方法的分类与灭菌机理 1.灭菌参数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二、药剂卫生 (二)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2.常用灭菌方法 (2)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3)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4)过滤除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5)60C0-1射线辐射灭菌、紫外线灭菌、微波灭菌的特点与应用 (6)气体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3.无菌操作法 (三)消毒与防腐 常用消毒剂与防腐剂 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1)常用消毒剂 (2)常用防腐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四、浸(一)浸提 1.浸出过程与影响因素 (1)中药的浸出过程 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 3.常用浸提方法 2.常用的浸提溶剂与浸提辅助剂 (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 (1)常用浸提溶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2)常用浸提辅助剂及其应用 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 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特点与应用 (1)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的特点与选用 1.常用分离方法 (二)分离与精制 (2)滤过分离方式及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 (3)常用滤过方法与应用 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吸附澄清法、2.常用精制方法 大孔树脂吸附法、盐析法、透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操作要点 (1)影响浓缩的因素 (三)浓缩 影响浓缩的因素与常用浓缩方法 (2)常压浓缩、减压浓缩的特点与应用 (3)薄膜浓缩的特点、常用设备与应用 (1)影响干燥的因素 (2)常压干燥、减压干燥、沸腾干燥、(四)干燥 影响干燥的因素与常用干燥方法 喷雾干燥、 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的特点与 应用 (一)基本要求 特点与分类 (1)特点 (2)分类 (1)一般散剂的制备 五、散剂 (二)散剂的制备 不同类型散剂的制备 (2)特殊类型散剂(含毒性药物、含低共熔混合 物、含液体药物散剂及眼用散剂)的制备 (三)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一)基本要求 质量要求与检查 特点与分类 粒度、水分及均匀度要求与检查 (1)特点 (2)分类 (1)汤剂的主要特点与制备 (2)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糖浆剂、煎膏剂的主要特点、制备及应用 酒剂、酊剂的主要特点、制备及应用 (1)流浸膏剂、浸膏剂的主要特点、制备及应用 (2)茶剂的分类与制备 1.汤剂与合剂 六、浸出药剂 (二)常用浸出药 剂 3.酒剂与酊剂 4.流浸膏剂、浸膏剂、茶 剂 2.糖浆剂与煎膏剂 (三)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合剂、糖浆剂、煎膏剂、酒剂、酊剂、质量要求与检查 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项目 特点与分类 (1)特点 (2)分类 (1)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 (2)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应用 1.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3)起昙和昙点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5)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2.常用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与特点 (2)表面活性剂常用品种与应用 (1)药物溶解的不同程度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3)影响增溶的因素 (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2)芳香水剂、露剂、甘油剂的制备要点 (1)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2.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2)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制备 (3)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 (1)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组成与类型 (2)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混合乳化剂3.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HLB值的计算、乳剂的制备及应用 (3)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1)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特点、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 (2)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4.混悬型液体药剂 剂及其应 用 (3)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及应用 (4)影响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5.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1)特点 (2)分类 (1)热原的来源及致热特点 (2)热原的基本性质 (1)污染热原的途径 (2)去除热原的方法 (一)基本要求 (二)表面活性剂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影响增溶的因素 七、液体药剂 (四)各类液体药剂 八、注射剂(附:滴眼液) (一)基本要求 特点与分类 1.热原及其基本性质 (二)热原 2.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与去除方法 3.热原与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热原检查法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其应用 (1)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其应用 (三)注射剂的溶剂 注射剂溶剂的制备及质量要求 (2)注射用水的制备与质量要求 (3)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与精制 (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及其选用 (2)防止药物氧化的附加剂及其选用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常用附加剂及其选用 (3)调节渗透压的方法、附加剂与计算 (4)调整pH的附加剂、抑菌剂、止痛剂及其选用 (1)中药注射用半成品的基本要求 (五)中药注射剂的半成品 中药注射用半成品的要求与制备 (2)中药注射用半成品提取、纯化的常用方法 (3)去除药液中鞣质的方法 (1)制备工艺流程与应用 (2)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规格及质量要1.中药注射液 (六)中药注射剂 求 (3)安瓿处理、药液配制、滤过、灌封、灭菌与检漏的方法及要点 2.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 (1)质量要求 (2)制法 (1)种类及其作用 (2)制备要点 (1)质量要求 (2)制备要点 (1)质量要求 (2)制备要点 (1)质量要求 (2)检查项目与方法 (1)质量要求 (七)输液剂 输液剂的种类、作用及制备 1.乳状液型注射剂 (八)其他注射剂 2.混悬液型注射剂 (九)中药注射剂 质量要求与检查 质量要求与检查 (十)滴眼液 质量要求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2)吸收途径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3)常用附加剂 1.特点与分类 (一)基本要求 九、外用膏剂 (二)软膏剂 1.特点与常用基质 2.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1)特点 (2)分类 (1)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 (2)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特点 (2)基质的质量要求与类型 (3)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的特点、代表品种及选用 (4)乳剂型基质的类型与基本处方分析 (1)药物加入基质的一般方法 2.软膏剂的制备 (2)研合法、熔合法、乳化法的操作方法及其适用性 3.眼膏剂 制备要点与质量要求 (1)特点及基质的主要组分 (三)膏药 黑膏药的特点与制备 (2)基质原料及其处理方法 (3)制备工艺及其要点 1.橡胶膏剂 (四)贴膏剂 (1)组成与特点 (2)基质的组成 (1)组成与特点 (2)基质的组成 贴剂的组成 (1)软膏剂、黑膏药、贴膏剂的质量要常用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 求 (2)软膏剂、贴膏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1)作用特点 (一)基本要求 作用特点、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2)直肠栓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二)栓剂的基质 十、栓剂 (三)栓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 (1)栓剂的制法 (2)热熔法的制备要点与应用 (3)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 (4)置换价及其计算 (四)栓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质量要求与检查 (1)质量要求 (2)融变时限检查方法 (1)特点与分类 (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 (1)空胶囊的原料与辅料 1.硬胶囊剂的制备 十—、胶囊剂 (1)软胶囊的囊材组成 (二)胶囊剂的制备 2.软胶囊的制备 (2)软胶囊对充填物的要求 (3)滴制法、压制法制备软胶囊的操作要点与应用 (4)中药软胶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十二、丸剂 (二)水丸 1.水丸的赋形剂 水丸赋形剂的常用品种与选用 (一)基本要求 质量要求与检查 分类与特点 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要求 (1)分类 (2)特点 (2)空胶囊的规格及其选用 (3)药物的处理、填充与应用 要求与类型 (1)基质的要求 (2)基质的类型、代表品种及其性质 2.凝胶膏剂 3.贴剂 (五)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 (一)基本要求 特点与分类 (1)水丸对药粉的要求 2.水丸的制备 (2)泛制法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应用 (3)起模方法 (1)类型 1.蜜丸的类型、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三)蜜丸(含水蜜丸) (1)塑制法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应2.制备 用 (2)水蜜丸的制备方法及要点 1.浓缩丸的分类与饮片的处理原则 (四)浓缩丸 2.浓缩丸的制备 1.糊丸 (五)糊丸和蜡丸 2.蜡丸 (1)分类 (2)饮片的处理原则 制法与应用 (1)常用的赋形剂 (2)制法与要点 制法与要点 (1)常用基质的要求与种类 1.常用基质、冷凝液及药物的分散状态 (六)滴丸 2.滴丸的制备 (2)冷凝液的要求、种类与选用 (3)滴丸中药物的分散状态 (1)制备要点与应用 (2)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 (1)包衣目的 (2)包衣种类及包衣材料 (1)溶散时限、水分的要求 (八)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质量要求与检查 (2)重量差异、装量差异及装量检查的适用性 (一)基本要求 特点与分类 (1)特点 (2)分类 (1)制备工艺与应用 (2)不同制粒方法及其应用 制备要点 制备要点与应用 溶化性、水分、粒度要求及检查方法 (1)中药片剂的特点、类型 (2)片剂的分类 适用范围、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适用范围、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1)崩解机理、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2)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使用目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2)蜂蜜的要求与选择 (3)炼蜜的目的、规格、要求与选用 (七)丸剂的包衣 包衣的目的与种类 十三、颗粒剂 (二)颗粒剂的制备 1.可溶颗粒的制备 2.混悬颗粒 3.泡腾颗粒 (三)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一)基本要求 质量要求与检查 特点与分类 1.稀释剂与吸收剂 十四、片剂 (二)片剂的辅料 2.润湿剂与黏合剂 3.崩解剂 4.润滑剂 1.制备工艺 浸膏片与半浸膏片的制备要点与应用 (1)中药原料处理的一般原则 (2)制颗粒的目的 (3)湿颗粒的干燥 2.湿制颗粒压片法 (4)干颗粒的质量要求 (5)压片前干颗粒的处理及挥发性成分(三)中药片剂的制备 的加入方法 (6)压片(含片重计算) 3.干制颗粒压片法 4.粉末直接压片法 5.压片过程与片剂成型 方法及要点 方法及要点 片剂成型机制 6.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松片、裂片、粘冲、片重差异超限、崩法 1.包衣的目的、种类与要求 2.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解时间超限的原因 (1)包衣的目的与种类 (2)片心及衣层的质量要求 包衣方法 (1)糖衣物料及包衣工序与操作要点 3.包衣物料与包衣操作 (2)薄膜衣物料及包衣操作要点 (3)肠溶衣物料及包衣操作要点 (五)片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检查项目及要求 1.气雾剂的特点与分类 2.吸入气雾剂的吸收与影响因素 (一)基本要求 十五、气雾剂 (二)气雾剂的制备 (三)气雾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制备方法 质量要求与检查 1.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一)胶剂 2.胶剂的制备 (1)原辅料的种类,辅料的作用 (2)制备要点 (1)特点与分类 (2)质量要求 (1)常用成膜材料及其他辅料 (2)制备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常用成膜材料与附加剂 (2)制备工艺流程 应用特点 3.气雾剂的组成 (1)片剂检查项目 (2)片重差异、崩解时限及发泡量要求 特点与分类 吸人气雾剂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1)组成 (2)常用附加剂 (3)抛射剂及其作用 (1)制备工艺流程 (2)抛射剂充填方法及选用 质量检查项目 (1)特点与分类 (2)质量要求 (四)片剂的包衣 十六、其他剂型 (二)膜剂 1.膜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 2.膜剂的制备 (三)涂膜剂 (四)其他传统剂型 常用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 锭剂、灸剂、线剂、熨剂、糕剂、丹剂、条剂、钉剂、棒剂 1.缓释制剂 2.控释制剂 3.靶向制剂 4.前体药物制剂 1.环糊精包合技术 (1)特点与类型 (2)不宜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 特点与类型 特点与类型 特点与适宜药物 (1)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 (2)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1)特点与应用 2.微型包囊技术 (2)常用包囊材料 (3)单凝聚法、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及其操作要点 (1)固体分散体的特点、类型与常用载3.固体分散技术 体 (2)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应用 (1)易水解和易氧化的药物类型 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一)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措施 十八、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常用试验方法 2.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 (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 (1)长期试验法与加速试验法试验要点 (2)经典恒温法的原理、试验步骤与计算 (3)CRH与中药固体制剂吸湿性 (4)中药固体制剂防湿措施 (5)半衰期和有效期的计算 (1)生物药剂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生物药剂学 药物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3)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 十九、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三)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 (二)药物动力学 常用术语与参数 (1)药物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 (2)隔室模型、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体内总清除率 (3)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 (4)单室模型单(多)剂量静注、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计算公式 (1)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及其评价指标 (2)需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与常用参数 (3)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二十、(一)基本要求 药物配伍变化研究的目的与类型 (1)研究目的 (2)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3)制剂的包装与贮藏要求 (一)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十七、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二)中药制剂新技术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二)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1.物理的配伍变化 2.化学的配伍变化 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 4.实验及处理方法 (2)配伍变化的类型 常见变化及原因 常见变化及原因 常见变化及原因 (1)实验方法 (2)处理方法 (1)炮炙与炮制 (一)基本要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2)《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和《修事指南》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学术价值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1.中药炮制的目的 (3)增强药物疗效 (4)便于调剂和制剂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 二十(二)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 一、中药炮制绪论 2.中药炮制的作用 (1)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 (2)净制、切制、加热、辅料炮制与临床疗效 (3)对含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鞣质类成分饮片质量的影响 (1)酒、醋、食盐水、米泔水的作用与1.液体辅料 用量 (2)姜汁、黑豆汁、蜜、油的作用与用量 2.固体辅料 麦麸、米、土、河砂、滑石粉、蛤粉的作用 (1)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2)水分及有毒成分的限量 (1)净制的目的 (2)净制的方法 薄片、厚片、斜片、段、丝、块 (1)软化药材的方法(淋、洗、泡、漂、(三)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四)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 (一)净制 二十二、净制与切制 (二)切制与干燥 质量要求 净制的目的与方法 1.饮片类型 润) 2.切制与干燥方法 (2)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3)不同类型药材切药机的选用 (4)干燥方法与条件 1.炒黄 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莱菔子、苍耳子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山楂、栀子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二十三、炒法 (一)清炒法 2.炒焦 3.炒炭 大蓟、蒲黄、荆芥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枳壳、苍术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斑蝥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白术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马钱子、骨碎补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水蛭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阿胶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注意事项、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注意事项、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解毒机理 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与解毒机理 炮制方法、品质要求、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1.麸炒 2.米炒 3.土炒 (二)加辅料炒 4.砂炒 5.滑石粉炒 6.蛤粉炒 (一)酒炙 大黄、黄连、当归、蕲蛇 (二)醋炙 甘遂、延胡索、乳香、香附 二十四、炙法 (三)盐炙 杜仲、黄柏、泽泻、车前子 (四)姜炙 厚朴 (五)蜜炙 黄芪、甘草、麻黄、枇杷叶 (六)油炙 淫羊藿、蛤蚧 (一)明煅 十五、煅法 (二)煅淬 (三)扣锅煅 白矾、牡蛎、石决明 赭石、自然铜、炉甘石 血余炭 二十六、蒸煮燀法 (一)蒸 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 (二)煮 (三)燀 (一)复制 藤黄、川乌、附子 苦杏仁 半夏 二十七、其他制法 (二)发酵 (三)发芽 (四)制霜 (五)煨 六神曲 麦芽 巴豆、西瓜霜 肉豆蔻 作用 (六)提净 (七)水飞 芒硝 朱砂 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注意事项与炮制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