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言视角下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究

语言视角下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究

来源:爱站旅游
文化纵横

语言视角下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究

丁立峰 山东科技大学

摘要:语言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活动的基本载体。语言不仅是词汇在一定语法结构下的堆砌,也不仅是语义通过声音进行的传播,更多的是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语言载体的展现。本文从中西方姓名、动物名称、日常用语(以称谓语、禁忌语为例)三方面的语言表述方式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希望对于中西方文化对比学习以及英汉翻译起到引导作用。关键词:语言;中西方文化;翻译一、中西方姓名对比分析随着中西方各领域交流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员流动性的加强,不少中国人会给自己起英文名字,不少外国留学生也会拥有自己的中文名字,但是中文名与英文名在起源、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中文名是姓在前,名在后,如:王,建国;英文名则恰恰相反,如Marie·White。(一)汉语姓名对比分析

中国的姓氏非常多,严扬帆先生编辑的《新编千家姓》中收姓3107个,近代出版的《中国姓氏纪编》共收录有5730个。(赵湘,2006)中国的姓氏来源较多,有(一)中西方“龙”的寓意对比分析以国名或者朝代名为姓的,比如我们比较熟知的宋、赵、中西动物名称及其寓意的差异性最为明显的例子当属秦、齐等;有以图腾为姓的,如马、熊、林等;有以颜色,这个中华民族以之为象征并引以为傲的动物,在中为姓的,如白、黄、青等,还有以职业、官职等作为姓氏“龙”国,龙代表了权威、高贵与尊荣,虽然没有人见过真的的,这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对自然、政治、信仰等息龙,但是对于龙的传说却从来不缺,中华民族都以龙的传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进行思考与应用的结果。人自称,而在封建社会,龙更成为皇帝的专有象征,皇帝而中国人的名则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如是真龙天子,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在很久之前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的农村,由于知识水平的限椅子叫“龙椅”,所以龙在很久之前就被冠以了特殊的含制,有人以数字作为名,如李,二、王,三等,甚至有的义,在实际应用中,龙也历来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神性人没有名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建国初期,为庆祝国日增。在民间,也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代表了父母对家建立,许多人会以“解放”、“建国”、“建军”等作为自子女的殷切希望。而在西方,龙(Dragon)则代表了邪恶己的名字;再随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又会以文艺、洋气或者霸气作为取名的标准,与魔鬼,应当予以消灭,所以也就出现了阿波罗、圣徒乔治杀龙的故事。西方龙体短,长得像蜥蜴,体与尾界限明诸如“凯文”、“子涵”“晓彤”等,而且汉语名可以是一显,而且有翼,会喷火、电、烟,一出现则意味着邪恶及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且可以叠字。而英语中,这种取名与人为敌。(赵丽玲,2010)所以西方对于中国人的“望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治局势等联系的密切程度则成龙”会感到十分诧异与不理解,而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有所下降。(二)英语姓名对比分析有学者提出中国龙的翻译不应该是Dragon,而应该翻译英语姓氏大多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其姓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Loong,以与西方龙区分开。也正是来源与汉语有相通之处,比如也会以职业(如:Sailor,因为这种差异性,“四小龙”翻译为Four Tigers,而没有Blacksmith等)、自然现象(如:Snow,Rain等)、地形使用Dragon。(二)中西方狗、鱼等其他动物寓意对比分析地貌(如:Hill,Lake等)等作为姓氏,但是中英姓氏有受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中西方也赋予了其他动物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汉语十分注重姓氏,姓在前名在不同的寓意。比如在中国,虽然也赞美狗的忠诚与任劳任后,有“一姓一村”和“一姓一族”等说法,姓氏一脉相怨,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带“狗”的词语代表了贬义,比如承,是宗族裙带关系的象征,是亲缘关系远近的标志,这、“走狗”、“狗仗人势”等,赋予了狗仗势欺人、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执行的宗法制、大家族社会有着密切“狗腿子”作威作福等含义,但是在西方,狗是人类的挚友,是家庭的关系,封建王朝甚至以一姓治天下。而英语中,受其历中的一份子,因而也就产生了lucky dog(幸运儿),love 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姓氏观念相对薄弱,反而是名在前,姓在后,甚至根据传统习惯,女性结婚后会使用丈夫的姓而不使用自己原来的姓。英语中名的来源也与汉语有所差异,比如英语会以父母亲属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这一点在汉语中是不能被接受的,当然英语中也会以名人的名字、神话中的神名或者有积极意义的词语作为名字,比如Lincoln(林肯)、Catherine(纯洁)、Jenny(文静)等,这一点与汉语是有相似之处的。姓名作为民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深厚文化底蕴最为基础的展现载体,从中西方姓名差异可以看出,受到自然环境、历史环境、政治环境等综合要素的影响,中西方姓名体现着各自背后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血缘宗族纽带观念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二、中西方动物名称及其寓意对比分析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除了和同类交流,动物作为一种劳动工具、精神寄托或者民族象征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民族因为自我需求或者生活经验又会给动物赋予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是人类的认知表现,也是不同文化的侧面反映,所以动物的寓意是不尽相同的。141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说法。由于英国四面环海,叔/阿姨等作为称谓的方式,除非同辈之间或者长辈称呼在与大海的融合与斗争过程中,海洋文化成为其日常生活晚辈,一般不会直呼姓名,这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深厚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也就有了诸如cool fi sh(冷文化底蕴,作为礼仪之邦的显著特征之一。另外,在中国漠无情的人),drink like a fi sh(豪饮),as mute as a fi sh(默“老+姓”是表示对于年长或者前辈人的敬称,而在西方不作声)等说法,在汉语中鱼则没有那么广泛的寓意。再文化中old在称谓语中是十分敏感的词汇,old代表了体者诸如乌龟,在中国是“四圣”之一,有长寿、吉祥的弱多病、地位下降等寓意,在交际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二)中西方禁忌语对比分析寓意,甚至具有神话色彩,而在英语中乌龟只是一种行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动缓慢的动物而已。再有“害群之马”英语翻译为black 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以别的sheep(sheep:绵羊)等。词语代替的词语。熟悉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禁忌语使用对于动物的不同寓意,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面对于社交大有裨益。貌与特征,是历史文化与宗教、社会习俗与审美、生活环1.中西方打招呼方式的差异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糅合的结果。不同民族对于世界的认识除了上文中提到的old的禁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多样性,这种认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仅体现在语言禁忌用语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中表达方面,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折射出文化的差异国人典型的打招呼方式为“你吃了吗”、“你要去哪里”、性。根据中西方动物寓意的不同,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随着交流的深入“你多大了”、“你有对当格外注意这种差异性,有的动物名称可以直译,有的则“最近忙什么呢”象了吗”、“在哪工作?工资多少?”等问题会不断涌出以需要用别的动物代替,以达到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目的。表示关系的不断深入和对交流者的关心,而在西方国家,三、中西方日常用语对比分析—以称谓语、禁忌语这些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是十分不礼貌的体现,如果你问为例How old are you?,如果对方是女士,那么她可能会拂袖中西方因为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不而去,再者例如How much do you earn?How many children 仅在姓名、动物名称中有所体现,在日常用语中也差异明do you have?等问题也是不方便问的,中西方在打招呼过显,例如汉语注重间接表达、层层递进,而英语则更加注程中,对问题的选择与继续交流的方式都有差异,这是长重直接表达、直抒胸臆,这也正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模式的期人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这一点对于和外国朋差异,下面以称谓语、禁忌语为例对这种差异性进行对比友交流或者出国以后应该时刻留心。分析。(一)中西方称谓语对比分析2.中西方公示语中的禁忌用语探究称谓语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随着国家对于公示语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公示语此之间的称呼。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翻译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汉语中可能表述的含义并没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有歧义,但是翻译成英语后由于语言词汇之间的差异就会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也是文化中十产生不同的语义。例如“残疾人厕所”的准确英文表述分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disabled toilet,而在英语中有人使用deformed man 1.中西方亲属称谓差异toilet,这是十分不准确且富含歧视色彩的表述方法。所以在中西方称谓语中,亲属称谓是人们使用较为频繁在中英禁忌用语词汇不对等的情况下,对于英语中禁忌用也是颇具代表性的称谓语。总体而言,汉语中亲属称谓语的表述方式应该多学习,尤其是注意这种覆盖面较广的用语数量及细化程度远比英语复杂的多。比如在英语中,公示语中禁忌用语的表达。uncle就可以表示汉语中的叔叔、伯伯、舅舅、姑父等意3.汉语禁忌用语的特殊部分思;grandpa/grandma可以表达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璀璨的文明中许多词汇也被赋思;cousin可以表示堂兄弟姐妹也可以表示表兄弟姐妹,予了特殊的含义。例如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特殊的节日不加以区分。这总体上体现了英语亲属称谓语的多义性和中,就有很多禁忌,比如严禁说破、病、输、败等词汇。模糊性,这与汉语是不同的,汉语对亲属关系进行准确定另外在方言中因为发音等原因的不同,导致各地的禁忌语位、划分并以不同的称谓进行区分,称谓语的不同也从侧也有所差异。北方忌“醋”,因为“醋”与“错”音相似;面表达了亲属关系的远近,中国历来注重血缘关系与等级上海话忌“鹅”,因为“鹅”与“我”音似,“宰鹅”也就划分,例如在封建社会,皇帝的爷爷和外公是截然不同的变成了“宰我”;粤语忌“肝”,因为“肝”与“干”音概念,堂兄弟和表兄弟也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称谓从似,“干”有不足、不够的意思,所以“猪肝”称为“猪某种意义上成为皇族一脉的象征,表述了关系的亲疏有润”。另外在酒文化中也有禁忌语的体现,例如举杯喝酒别,在民间亦是如此。杯中酒会下降,但是举杯时不会说“下一下”,而是说2.中西方社交称谓差异“上一上”,“上”表示了前进与发展,而“下”则表述了在社交中,中西方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在西方,一下降与落后。般以姓名、职称、学历或者“Mr./Ms.+姓”、“Sir/Madam”而汉语中禁忌语特殊部分的另一显著体现应该是封建进行称呼以表示尊敬,甚至晚辈可以直接称呼长辈姓名,社会的“避讳”,意思是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这在汉语中是绝对禁止的。汉语中一般以“姓+职业/头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在宋朝,赵匡胤登基为帝后,衔”、“老+姓”、“小+姓”、美女/帅哥、大哥/大姐、叔 下转(第144页)142

现出了两位主人公之间略带病态的情感关系,符合整部剧原作者想把露西塑造成一位向往自由、心地善良、虽然被目的色彩基调。虽然音乐剧的名字做出了翻译,而面对剧邪恶的海德掌控但依旧渴望新生活的勇敢姑娘,但如果把中的同名歌曲,该剧的主创团队却依旧选择了使用英文原上述歌词直白翻译恐怕国内观众难以接受,会直接给露西名,歌词中出现的“thrill me”,这是因为“危险游戏”这营造出一个十分负面的形象,这是我们国家文化矜持性所四个字虽然能整体提炼出剧目的故事情节用作题目,却导致的,因此主创团队在翻译时选择了更加意会的翻译方不能很好的代替“thrill me”所想表达的感情倾向。同时,法,这使得国民接受度更高,露西这个形象塑造的也十分这部音乐剧中最有名的唱段就要数《life plus 99 years》成功。了,英文原版中有一句词是“For life plus 99 years”,而中三、总结文版改成了“我们有一生的时间”,英文版的歌词表达的引进外国音乐剧并且改变成中文版是音乐剧的本土是“比生命的时间还要长99年”,强调了一种延续性,而化进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现在也已经有了中文版则片面的用“一生”来表述,其中的缠绵之情远远许多中文版的经典音乐剧,如《妈妈咪呀》、《变身怪医》、无法充分表明。《我,堂吉诃德》、《猫》等,虽然这些音乐剧的翻译仍有除此之外,在歌词的翻译方面还应该注意的是中西不够完善的地方,但也足见我国音乐剧事业的逐渐进步和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走向决定了中西不发展。相信只要诸位从业者潜心研究韵律、节奏、歌词内同的审美诉求,外国音乐剧中许多经典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涵等多方面的因素,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原作,为国内并不适合国内市场。以去年刚刚在国内进行巡演的《变身观众带来更好的音乐剧翻译作品。参考文献:怪医》为例,其中舞女露西在英文原版中有这样一段唱[1]崔佳灿,赵春龙.音乐剧本土化翻译规则研究[J].河段:“I like to have a man for breakfast each day,I’ m very 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2):124-128.social and I like it that way……”,通过整部作品不难看出上接(第140页) //wciom.ru/index.php?id=236&uid=1880https:

[3]К пленарному заседанию Общественной палат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24 ноября 2007 года Проект Доклад Общественной палат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о вопросу:«Культура ибудущее России.Новый взгляд»

[4] 李冬梅 . 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当代俄罗斯文学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06):110-112.

[5] 滕跃,高硕,赵珊,雷鹏斌,皮思纯,车琳 . 基于当代俄罗斯青年俚语对大学生俄语学习和对外交际的指导性研究 [J]. 科学大众 ( 科学教育 ),2017(03):124-125.

上接(第142页) [6]韩世莹,郭淑芬.浅谈俄罗斯网络俚语中的“奥尔巴尼语”现象[J].中国俄语教学,2017(3):52-58.

[7]熊伟.俄语青年俚语的文化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4.

[8]高宣扬.后现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温玉霞.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俄罗斯后现代文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2010,31(02):69-73.

[10]杨丽萍.佩列文小说《“百事”一代》中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学元素的杂糅[D].东北师范大学,2017.

他的弟弟赵匡义就改名为赵光义,再有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也成为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避讳源于古老的语言禁忌,最终演化为维护封建政治架构的工具,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性质,也成为中国禁忌用语文化和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特有的部分。四、总结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流传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中西方语言虽然在词汇的多样性、语义的广泛性、表达的复杂性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在语言的具体表述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语言,比如姓名、动物名称、称谓语和禁忌语方面,细化程度较高,差异性也就越大,在进行对比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别。另外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英汉翻译是十分有帮助的,尤其是文学翻译,只有通过不断地了解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才能真正透彻地去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也只有认识到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做好跨文化下的工作。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陈福康.中国翻译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黄耘.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0.

[4]梁萍.中西方称呼语的模糊性差异对比分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1.

[5]邵彤.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1.

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