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
2.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眷恋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乡是每个人心头的牵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文章,感受作者们的思乡情、家国情。 二、批注读文,品味多样抒情 (一)批注读文,体会情感 朗读《土地的誓言》,勾画批注。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我”对她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温馨提示:可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来思考。) 参考句式:这是一片 的土地,请看第 段“ ”,这里通过 (手法 / 方式),突出了 / 表现了土地 (特点),“我”对她充满 (情感)。面对日寇的铁蹄,“我”对她发出“ ”的誓言。 参考示例: 这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请看第1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里将“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突出了东北土地的美丽富饶,“我”对她充满了热爱和眷恋。面对日寇的铁蹄,“我”向她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的誓言。 (二)分析语句,提炼方法 1.作者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在刚刚的景物描写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炽热情感,这种借助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属于什么抒情方式?
参考示例:
1
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
2.学生齐读:“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思考:这句誓言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在铁蹄下的故乡炽热的情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种效果呢?
学生反馈:人称发生了变化,由“她”变成了“你”,便于直接倾诉。运用了比喻、拟人、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直接抒情有三种方式:第一,直抒胸臆。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第二,人称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多用第二人称“你”。第三,多种修辞,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小结: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让文章充满了震撼心灵的力量。 三、拓展阅读,感受炽热情怀
1.速读老舍的《想北平》与韩静霆的《黑土地》,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参考示例: 老舍《想北平》:我真爱北平。
韩静霆《黑土地》:我的黑土地,我的黑土地,我对你的爱也是又宽阔又褊狭,又坦诚又神秘的。我读着你,想念你,梦过你。
2.爱北平、爱黑土地,两位作者用不同的风格诠释着相同的爱恋,请同学们勾画文中体现“爱”的句子,说说作者爱恋的原因和抒情的特点。
参考句式: 我觉得 (人物)爱 (北平 / 黑土地)是因为 。我是从《 》第 段 (句子)看出来的,这里运用 (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北平 / 黑土地)的 情感。
参考示例:
2
我觉得老舍爱北平是因为北平是“我”的家。我是从《想北平》第4段“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看出来的,这里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北京城的依恋。
3.在两文的结尾,我们感受到的感情基调截然不同,老舍的“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仅仅是想念故乡吗? 参考示例: 《想北平》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作者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四、课堂小结 眷念乡土,是一种共通的情感。端木蕻良眷恋的关东原野,老舍眷恋的故乡北平,韩静霆眷恋的北方黑土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附着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在内忧外患的时代,乡土与家国总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激发人强烈的爱国情怀。读经典文章,品家国情怀,今天我们不虚此行。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人称变化,多种修辞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