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美术教育论文2300字-中班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班美术教育论文2300字-中班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班美术教育论文2300字_中班美术教育毕

业论文范文模板

导读:中班美术教育论文2300字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总是犯难,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写比较好,其实想要写好论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他人的写作方式,本论文分类为美术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中班美术教育论文23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班美术教育论文2300字(一):浅谈中班回归式美术教育评价的策略论文

摘要: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对幼儿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以及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回归式;美术教学;评价观;评价策略

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幼儿,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及增强他们的美术表现力,让他们在成功中感受喜悦,从而激励自己,以获取更大的进步。

一、评价环节——回归过程

(一)活动前的评价

它既是对幼儿原有水平的了解,又是审美倾向的表现,是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也是内心的顺应,幼儿总是在不断地同化和异化中增长见识的。幼儿可以评价同伴所给出的评价,也可以评价自己所感受到的,在与同伴和老师的相互交流中丰富其感性知识,获得丰富的情

感体验和审美表现积累。

(二)活动中的评价

教师能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针对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变化来引导教学活动的进行。当幼儿兴趣发生转移时,可以及时关注;当幼儿态度变化时、情绪低落时、表现技能缺乏时,也可以及时地稍加点拨;当幼儿想象丰富、创造独特时,更需要教师的奖励性评价。

(三)活动后的评价

即教学活动结束或者延伸活动中的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发动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剪贴、布置起来,供大家相互欣赏、讨论与评议。

二、评价形式——回归活动

(一)展示法

教师可以将作品展示在班级环境中,也可以结合社区活动,开展手拉手绘画展示活动,举办乡土艺术节,开展以大带小墙面画创意赛,等等,给予幼儿胆量与鼓励。

(二)解说法

幼儿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每幅作品都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为了充分尊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自主表现,可将评价环节设计成“说出我画中的故事”。教师将幼儿说的故事附在画上,使每一幅画成为个性化的“艺术品”,让大家看到幼儿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

(三)拍卖法

开展画作拍卖活动,每个幼儿可以用自己的小红花来购买同伴的画。这一方式,对于作品的主人来说,不仅能刺激其创作的热情,提高其创作的技巧,同时也能看到同伴对于自己作品的认同,使得评价容易让人接受。而对于购买的同伴来说,其可以更多地看到同伴的不同表现,丰富其感官经验,其中不仅仅有技能的评价,更多的是同伴之间情感的评价和对艺术作品态度的评价。

(四)游戏法

游戏法评价能够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感性和直觉能力,提高其活动兴趣。例如《美丽的花朵》,请幼儿扮演蜜蜂、蝴蝶去花家做客。泥工《秋天的水果》,请幼儿扮演卖水果的售货员或者水果店的经理等。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情感,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自己的创作热情,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评价主体——回归自我

(一)自评

幼儿自评并非等同于自夸,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所以我们提倡蹲下来倾听:听他们的天马行空,听他们的自由徜徉,听他们的自圆其说,也应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反思,这不仅有利于其社会性发展,而且有利于美术表现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在《小蝌蚪找媽妈》中都设计出了自己的作品,如果只是将幼儿作为被动的评价者,一味将教师的观念强加于幼儿,就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此时我们应该让幼儿大方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更能帮助幼儿主动回味自己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情感,加深对艺术活动的情感体验。

(二)互评

幼儿之间心有灵犀,看法和立场也是相近的,在见解和感受上有着很多共同点,所以对于同伴间的互评也有着很大的情感共鸣。让同伴去评价,更能走进幼儿的心里,使其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在得到别人认同和赞许的同时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幼儿之间互评要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应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

(三)网评

创建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以及智慧班级平台,在平台中请所有幼儿和家长也参与到评价中,开设美术小明星栏目,展出幼儿的作品,以微信投票的方式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为了让网评避免重技能,轻表现,可以为家长制定网评细则,并给每幅作品附上解说,还可预设多个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等,这种评价能够让父母清楚地了解班级幼儿的学习情况与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评价观和美术培养目标。

四、评价语言——回归具体

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要明确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地方。如“这幅画的线条好优美,像在跳舞!”“你画得与别人不一样,真特别”。这样的评价会让幼儿感到生动有趣,会增强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继续作画的欲望。

另外,肢体语言的评价也不可小觑。对较沉静、内向、胆小的幼儿,教师可用热情的语言、拍手、微笑、大拇指、拍拍肩膀来肯定幼儿;也可用抚摸、拥抱、拉手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增强自信心。

总之,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因此,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

信,让幼儿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体。

中班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美术教育的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一、问题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根据幼儿年龄发展水平的需求及特点,具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巧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手法,在欣赏、画画和手工等活动中,艺术熏陶于幼儿的世界,促使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美的情趣的表现,培养幼儿自我体验美术活动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有个健康的身心。中班幼儿相较于小班幼儿,其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动手能力又弱于大班幼儿,在开展游戏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亟待提高,这样既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在动手的同时孩子的自主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美术活动不仅丰富幼儿对于生活的感性认识,也发展其细的观察力、幻的想象力、新的创造力。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是其他领域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价值。然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一)材料匮乏

传统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笔和纸张为主要材料,水彩笔和蜡笔为辅,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幼儿因受认知发展水平和在美术表现技能的掌握上相对匮乏,加上美术材料的单调性,幼儿对美术活动感觉枯燥,慢慢减弱对美术的兴趣,自信心也受影响。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是幼儿自身感受的呈现,是建立在兴趣最高点上的创造性思维。倘若幼儿对美术活动都无动于衷,那还谈什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呢!

(二)过程单一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大部分都是传统地教学方式——出示范画,细节交代后就开始让幼儿自由创作,教学活动过于单一,与幼儿的交流环节相对缺乏。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艺术活动的内涵,也并没有把这种艺术意义授于幼儿,而幼儿在美术创作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要达到他们的教学目标,幼儿也仅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创作,很少与同伴之间互动交流了。美术活动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机械性的完成某个“任务”,幼儿只有对美术活动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才能打开他们的思维,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幼儿创作的作品好坏离不开教师、幼儿、作品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加强教师与幼儿合作意识,注重三者间的交流。

(三)忽视自主

现在许多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活动,老师往往强调作品色彩的协调性、精描绘画,过多强调技能,雖然画出来的画很美,但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幼儿自然而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对其美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那更不用说了。艺术是一种内心世界较为内敛的表达方式,幼儿的独特表达得到充分的支持,才能促使他们的想象与创造得到发展。那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该怎样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二、有效开展美术活动,促进思维提高的策略

(一)丰富美术材料,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幼儿美术活动的独特性,与其提供的美术材料是分不开的,美术材料应从生活中及自然界中的资源去收集和累积,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很丰富,各类材质的生活物品和自然资源是我们开展美术活动的重要材料。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废弃的纸碟、盒子,瓶瓶罐罐,卫生卷纸筒、纸杯等等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随手可得的材料。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大胆尝试,体验不同材料技法所表达的不同结果。

一个人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其思维就活跃,相同的幼儿的绘画创作也需要靠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激励来打开幼儿创造力之门,材料的丰富就可以引发幼儿的不同创意。幼儿在自主

探索中产生了对美术活动的创作兴趣,无形当中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潜能

环境对于孩子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中班幼儿对于游戏环境具备一定的吸收、解读能力,在进行游戏情景创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种子要在适宜的土壤中才能得以生根发芽。因此幼儿在学会自我感受美的前提是必须提供一个利于激发他们思维创造力的空间——优化情境。

(三)巧用图标,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

中班的孩子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活动开展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指导,要让孩子自主参与其中。针对美术活动中常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运用图标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图标的它的本质功能,直观、浅显、高度概括、易于理解等特点,巧妙地降低活动的难度,既发挥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性,又体现了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1.图标的穿针引线

在手工活动中图标有利于呈现手工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在进行折纸、剪纸和纸工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依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图标的表现形式将美术活动中具体的操作方法、步骤很好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也会慢慢地学会边看图标动手操作了,在手工活动中穿梭自如。

2.图标的画中点精

在美术绘画中,图标有利于归纳、区分事物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自主创作的信心。如在中班的一次绘画活动——我的朋友”,这就需要幼儿需要仔细观察并且抓住朋友的主要特征,才能画出自己的好朋友来。于是我就利用提问式手法来对孩子进行启发:“每个长得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经过师幼的提问以及孩子们的思考回答,我利用图标归纳出

人物的不同特征,比如长形脸与圆形脸、大眼睛双眼皮与小眼睛单眼皮、大鼻子与小鼻子、大嘴巴与小嘴巴、胖瘦高矮等,再引导幼儿在绘画时重点画出朋友的显著特征。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不会怕下笔了,都能够自己完成作品。幼儿在图标的帮助下,轻松地掌握了人物特征的图标,画出他们的朋友得心应手,老师的此活动又上了一个层次,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三、结束语

在指南解读中也提到,艺术是人类世界中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独立个体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及宣泄方式。在幼儿园美术活动联系于实践,我看到了美术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也对幼儿健康的个性、与创造性发展有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放开幼儿世界里创造思维的种子,让美术植根于生活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让幼儿创造力的萌芽越长越茁壮。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