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级医院复审易混淆药品管理》

《三级医院复审易混淆药品管理》

来源:爱站旅游
精品文章

《三级医院复审易混淆药品管理》

1、易混淆药品包括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药品、多剂型药品等。

2、易混淆药品的陈列:

2.1根据剂型不同,注射剂、内服药及外用药品分区摆放,分柜陈列。

2.2药名标签放置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2.3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 2.4对于听似、看似、多规、多剂型的易混淆药品应放置不同的“警示标识”。

3、易混淆药品的调剂:

3.1调剂易混淆药品时,药师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原则,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能发放。

4、易混淆药品的使用:

4.1护士在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时,亦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使用。

第二篇: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一、易混淆药品定义

易混淆药品是指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该类药物较其他药品更容易造成用药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

二、易混淆药品的贮存与保管

精品文章

(一)药品调剂室易混淆药品需分别放置,不得混合存放。护理单元如有备用易混淆药品也应分别放置,不得混合存放。

(二)易混淆药品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全院统一的警示标示。

(三)易混淆药品实行专人管理。调剂室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易混淆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易混淆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护理单元护士长负责本单元易混淆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三、易混淆药品的调剂与使用

(一)易混淆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二)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试用期护士、助理护士、有执业资格的新入院三个月以内的护士、有执业资格的新入院三个月以上但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置与使用。

(三)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置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进行双人复核,确保配置与使用准确无误。

四、易混淆药品的监管

(一)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存放易混淆药品(抢救药除外),如确有需要,可提出申请,报护理部审核、药学科备案,定量定点存放,严格管理。

(二)调剂室、护理单元需定期排查易混淆药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精品文章

(三)药师需定期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易混淆药品防范给药差错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四)药学科定期对易混淆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并将新引进易混淆药品信息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和护理单元。

(五)护理部、药学科定期对各护理单元的易混淆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护理单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第三篇:药剂科关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规定药剂科关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我院药品管理,规范相互间易混淆药品的安全使用,保证药学服务质量及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如下相关管理规定。

一、易混淆药品的概念

易混淆药品,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药品名称但不同剂型,具有相同(或相近)药品名称但不同剂量,具有相同(或相近)成分但不同商品名,外观或包装颜色等相近,以及由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混淆的药品。

二、易混淆药品的标识管理

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各药品使用单位(药库、药房等)统一要求在药品标签或存放药品的区域,使用浅绿色的标识以示警示和区别。

三、易混淆药品的存放管理

对于易混淆药品,除了按照药品本身的储存要求和各药品使用部

精品文章

门药品存放相关管理规定存放外,要求彼此易混淆的药品不能并列排放,严禁混放。

四、易混淆的药品管理工作检查

药剂科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定期对各药品使用单位进行检查,发现易混淆药品没有按照如上规定管理的,指出其错误要求改正,定期复查。

第四篇:三级医院复审办公室简报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打好医院等级复审的攻坚战

——我院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工作全面启动

202x年3月24日,我院召开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工作动员大会。至此,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评价为内容、以提高医疗品质和医疗服务成效内涵建设为重点的“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工作在全院展开。会上,医院复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红星院长作动员讲话,就医院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客观分析,对复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和重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我院近年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软件”,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手抓“硬件”,加大基本建设投入,改变落后状况,从两个方面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诊疗服务水平,不断缩小与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的发展差距,以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新标准,满足广大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新要求。一批符合三级综合医院新标准、在省内外都具有领先水平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完善了医疗、科研、教学支撑条件,优化了实验室技术

精品文章

装备,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但我院清醒地认识到,“硬件”建设是可以通过努力在短期内看到成效的,而“软件”建设则是需要不断持续改进的长期实践过程。因此在“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牢牢抓住内涵建设这个根本,不断提升“软件”建设水平,使之相辅而行,相得益彰。医院要求全院各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医院等级复审工作有利于医院进一步端正办院宗旨和办院方向;有利于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有利于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医院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全院开展“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工作是保障医院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广大患者医疗服务的需要,是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具体措施。如何抓好复审工作,医院要求:一是要端正态度,坚决防止走过场。确定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的工作方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14个专项工作组。二是要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不松手。把促建、促改、促管和“重在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抓好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加强基础管理。三是要上下联动,全院参与不懈怠,号召我院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医院等级复审”工作中来,把深入开展“医院等级复审”工作作为一个战役,迎难而上,打好医院复审的攻坚战。

第五篇:三级医院复审实施细则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精品文章

一、对于本院临床诊疗临时需要,而本科不能提供的特殊检验项目,是否有委托的其他三甲医院提供服务或多院联合服务。

1.委托服务协议2.质量保证条款

二、是否有微生物检验项目指导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的记录 三、是否以书面或网络形式定期(至少每季)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

四、至少每半年一次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 五、明确并遵守急诊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内,生化和免疫2小时内出报告。

六、有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与临床共同制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检验人员熟悉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

七、是否有完整的危急值报告登记资料。 八、检验仪器、试剂三证齐全,并在有效期内

九、主管部门定期对开展项目和仪器、试剂管理进行督查,存在问题及时改进的相关记录

十、对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及参考范围进行方法学验证使其均能符合临床使用需求。

十一、是否有新项目审批、实施流程及实施后的跟踪监管记录十 二、要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及保存完整的安全记录。十

三、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十

精品文章

四、实验室设置安全员并有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和各项安全检查记录

十五、实验室是否有明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 十六、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需要通过相关门禁识别装置后方可进入

十七、结核实验室应至少达到p2实验室标准。十 八、实验室是否配备了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 1.是否有可正常工作的洗眼器、冲淋装置及急救设施 2.是否有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及化学安全等警示标识。 3.对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及记录十

九、实验室出口处有专用的手部消毒设备二 十、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有健康档案管理

二十一、实验室应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

二十二、实验室有关人员应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经常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

二十三、实验室应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置流程

二十四、实验室是否有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培训及演练的相关记录二十

五、是否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

二十六、实验室是否有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及各种消毒记录

精品文章

二十

七、实验室相关人员掌握消毒办法与消毒用品的使用二十 八、有实验标本溢洒的处理流程,工作人员应掌握

二十九、定期对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并记录,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持续改进

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并落实。

三十

一、有主管部门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 三十

二、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登记资料完整,处理规范三十 三、实验室有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有专人管理。三十

四、微生物样品的收集、取用的过程记录及相应的应急预案三十 五、主管部门有监管记录及改进措施三十 六、实验室应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三十

七、有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有专门的储存地点及专人管理,及使用情况的详细记录。

三十

八、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相关人员知晓掌握三

精品文章

九、有主管部门监管记录,根据监管情况,持续改进 四

十、对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要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60%人员持证上岗,生化室≥80%人员持大型生化分析仪上岗证上岗。

四十

一、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相关记录完整,有授权人员的定期评价

四十

二、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四十 三、有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的相关记录四十 四、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复检记录。四十 五、有根据审核结果进行的整改措施 四十

六、定期评估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明确特殊项目清单,特殊项目检测原则上不超过2周时间。

四十

七、常规项目检测:临检≤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1工作日;微生物常规≤4工作日

四十

八、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报告单包含患者信息,标本类型,

精品文章

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

四十

九、科室有专人负责检验报告定期自查、反馈、整改 五

十、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的相关制度,专人管理,有使用登记制度五十

一、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定期对沟通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共性问题展开培训

五十

二、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共同改进检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五十

三、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十

四、建立质量体系文件,对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定期量化评估。五十

五、质量体系完整,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完整资料,体现持续改进。五十

六、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方便获取,标本交接记录完整。

五十

精品文章

七、实验室有明确的标本接收、拒收标准流程,并有完整记录。五十

八、标本能全程跟踪,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明确可查。五十 九、标本处理和保存专人负责,标本废弃有记录,储存标本冰箱有24小时温度监控。

十、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监控流程和记录。六十

一、根据监管情况,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六十 二、制定室内质控规则,室内质控报告有负责人签字。六十 三、室内质控的重点项目:

(1)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和凝血实验的质控 (2)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控 (3)细菌、分支杆菌和真菌检测的质控 (4)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控 (5)病毒鉴定实验的质控及病毒鉴定的相关记录 六十

四、室内质控文件齐全,记录完整,有详细的失控原因分析。六十

五、参加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计划,明确无法提供相应评价计划的项目目录/清单。

六十

精品文章

六、对于无法提供相应评价计划的项目,应有替代评估方案。六十

七、有仪器的定期校准、维修维护记录,实验室设备仪器有专人负责保养、维护和管理。

六十

八、poct的项目是否已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内质评。六十 九、定期对poct的结果与大型仪器进行比对,对超出允许范围的应及时进行校准和纠正,并有工作记录。

十、提供自助取化验报告单系统,实验室数据至少保留3年以上在线查询资料。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