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金《寒夜》中汪文宣形象
【摘要】汪文宣是巴金《寒夜》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他善良,本分,勤恳,忠厚。但他又胆小、懦弱、多疑。在他的心中,家庭中妻子与母亲的矛盾,自己与妻子的矛盾,自己与母亲的矛盾,以及生活中生存与死亡的矛盾,在多重的矛盾胶着压迫下形成了他复杂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汪文宣,矛盾,小人物,形象。
《寒夜》是巴金长篇小说中的优秀著作之一。在《寒夜》中他成功的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三个人物形象。其中处于多种矛盾胶着压迫下的汪文宣最为典型。他善良、忠实、正直又胆小、懦弱。汪文宣他有反抗的意识,但没有反抗的行动。他处于反抗与顺从的矛盾斗争中,面对周主任的种种不满他只敢在心里默默的反抗,不敢大声说出来。汪文宣处于新旧两种文化的矛盾冲突中,他面对母亲和妻子两代人不同文化造成的矛盾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调解。汪文宣生活在家庭矛盾斗争的夹缝中,面对着自己与妻子的矛盾,自己与母亲的心理矛盾,妻子与母亲的矛盾。汪文宣还生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斗争中,他是某高校教育系毕业的大学生,有过伟大的理想,但是现实环境的残酷慢慢的消磨并毁灭了他的理想。巴金利用诸多的矛盾胶着的关系成功的塑造了有多重人物性格的小知识分子汪文宣形象。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真正的人,就同时具有许多神,许多神各代表一种力量,而却把这些力量全包落在他的心里,全体俄林波斯都聚集在他的胸中”。1汪文宣这一形象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又有普通的社会意义。正如巴金所说:“我写汪文宣,写寒夜是替知识分子讲话,替知识分子诉苦”。2汪文宣的形象其实就是当时部分知识分子的形象,汪文宣的命运就是当时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
一、家庭矛盾冲突的夹缝中生活的小人物
汪文宣从小说的一开始就生活在家庭矛盾斗争的夹缝中,面对母亲和妻子的争吵他无能为力,他不能反对母亲,更离不开妻子。因而他只得两面讨好,内心饱受着家庭矛盾斗争的压迫与煎熬,饱受着妻子与母亲争吵的压迫,以及自己与妻子,自己与母亲心里矛盾的压迫。他的心里在饱受家庭矛盾斗争的压迫与煎熬下致使他越来越来悲观、失望。最终带着病痛在绝望中死去。这正如有人所说:
3
“冲斥着绝望,忧郁的气氛,一片无边的黑暗”。这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也是汪文宣心里的写照。下面就从家庭矛盾斗争来浅析一下饱受压迫与煎熬的汪文宣形象。
1.婆媳矛盾夹缝中的小人物
婆媳矛盾斗争自古就是毁灭美满爱情的因素,如《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刘兰芝可谓才貌双全,完美的人物形象。论能力诗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论相貌诗曰:“腰
若流执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论夫妻间的感情诗曰:“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论孝顺诗曰:“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持”。④那么善良,那么才貌双全,那么孝顺的好儿媳,最终还是遭受摧残以至投水而没。致使焦仲卿也自缢于庭树。可以说仲卿是封建社会婆媳矛盾斗争下的一个牺牲品,他的死焦母脱不了干系,是焦母将他逼上了绝路。而今天我们要谈的汪文宣他的死虽说是肺病所致,但可以说母亲与妻子的矛盾斗争、争吵也是他死最主要的催化剂。小说中汪文宣面对妻子曾树生的出走早已焦急万分,脑子里除了妻子早已装不进,听不进任何东西。然而母亲不但没有帮儿子去找儿媳和安慰儿子,反而说:“她回来,我看她还是不回来的好。”甚至还暗自高兴、得意。可见汪母恨曾树生到了如同仇敌的地步。在曾树生写信来要与汪文宣分开时。“她感愤,但是她觉得痛快、得意,她起初还把这看作是好消息,她没有想到应该同情儿子”对于汪文宣这样一个连做梦都怕妻子离开他的人,可想他有多爱他的妻子。而母亲却又是如此的仇恨妻子。婆媳间的冲突,这无疑成了他心理上的矛盾与痛苦。然而这样的痛苦只是来自一方面的,另一方面是来自妻子对母亲的怨恨。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他激动地说‘妈总说你要走,她上了年纪的人有点怪脾气,这个‘妈’字像一记耳光打在她的脸上”。可见树生很讨厌汪母。然而汪文宣又很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妻子都是他最亲、最爱的人,面对她们的争吵。汪文宣左右为难,这无疑给他带来了无边的痛苦。汪文宣就是在这种听着母亲叫妻子“花瓶”、“姘头”和妻子反对母亲的争吵中带着病痛和沉重的心情一天天消沉下去,一天天走向死亡的。婆媳的矛盾冲突、争斗将他更快的送上了死亡的殿堂。
2、来自与妻子的心理矛盾冲突 在家庭矛盾中,还存在这样的一对矛盾,那就是汪文宣自己与妻子的矛盾。汪文宣是个很爱妻子的人,到了做梦都担心她离开自己的地步。然而他有时不太信任树生,他常常对树生讲“你不要走”。当他看到树生为了应酬和别人去“国际”喝咖啡时他心里想到:“他当初反对举行婚礼仪式,现在却后悔他那么轻易的丢开了唯一可以使用的武器。”可见他后悔没有通过婚礼,他没有反对妻子的武器,正体现他和妻子的矛盾与不信任。面对敌人将要打来,树生有机会去兰州,他很希望树生去兰州,因为他担心她的安全,他很爱她。然而他又不放心妻子走,心里上饱受了妻子“走”与“留”的煎熬。当他病危时却又收到了树生的来信说她要离开他,来自妻子的打击与矛盾将他带入了绝望与无边的黑暗,摧残了他原本受伤的灵魂与在受病魔吞噬的身躯,加快了他死亡的步伐。
3、来自与母亲的心理矛盾冲突
汪文宣的心理矛盾冲突还来自母亲。汪母是一个受封建论理道德影响很深的人,他十分不喜欢自己的儿媳树生。常常在汪文宣面前说妻子的不是,懦弱、胆小的汪文宣只得默默忍受母亲的不是,他明明知道是母亲的不对也只能违心的替妻子解释。他希望自己有能力解决家庭的生活上的困难,但是无情的病魔缠上了他,他无力摆脱它,不能工作改变不了母亲“二等老妈”子的地位。他不高兴母亲说妻子的不是但他又很爱自己的母亲。种种心理矛盾压在他心上,让他感到了绝望与无助,心里一片黑暗。最后在战争胜利的锣鼓声中无声的死去。
二、新旧两种文化,制度矛盾冲突中生存的小人物。
汪文宣是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受过新思想的影响。然而封建旧道德、旧传统根深蒂固。汪文宣也深受旧观念、传统的影响。正如臧连明
所说“旧制度崩溃途中的牺牲品”.⑤巴金在回忆《寒夜》的创作过程中也说过“我控诉旧社会,宣判旧制度的死刑,作为作家我有这个权利,也有责任,写《寒夜》时我就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⑥巴金写《寒夜》是在控诉旧社会、旧制度,是在为受旧社会、旧观念压迫下的小知识分子“诉苦”、“喊冤”。可见像汪文宣这样一个新旧文化矛盾压迫下的小知识分子,他希望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办学校,但是旧制度不许他有能力这样做。因此他内心无疑充满了新旧文化、制度、观念的矛盾斗争。
汪文宣是高校毕业生,受过现代教育。同时又受封建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他能以现代思想平等的看待树生,却不能在潜意识中平等的看待自己,其潜在
⑦
的内因是传统家庭婚姻观对他的影响”。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婚姻观念中,有这样的一些观念,男子才是家庭中的栋梁,在男女双方的婚姻上,要求门当户对,男才女貌。如果一个男人担不起家中的一切,就觉得会被人看不起,抬不起头做人。男人绝不能靠女人养活,女人可以靠男人养活。在《寒夜》中汪文宣在家庭婚姻观念中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因而他在身染沉疴时还是要卖命工作。母亲让他休息,他也说过:“我是男人,总不能袖手吃饭啊”。为了自己的面子他总是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地位。面对妻子他觉得树生“丰腴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自己却是“单薄的身体子,和一颠一亳的姿势。”汪文宣他在爱情观念中,他接受了新思想文化的自由恋爱,他平等的看待自己和树生,然而在家庭婚姻生活中,他受旧的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他看低了自己,卑微了自己。也真如臧连明所说一样“新思想的影响他理解了树生,旧思想的熏陶他自轻自贱”。 ⑧汪文宣就是这样生活在新旧思想文化、制度冲击中的小知识分子人物。
三.反抗与顺从的矛盾斗争中的小人物。
汪文宣是一个有反抗意识而无反抗行动的小人物形象。在他心中冲满了对现实、对周主任的不满,可是他只敢自己在心中默默的小声反抗。当有同事去找周主任谈加薪水被周主任斥责时,他心中非常不满,可他只敢在心中暗暗骂道“那么你一个钱不给不是更好,你一年分红就是二三十万。”虽说他心中有这样的愤怒,有这样的不满。他不敢说出来,不敢有一丝声响,只敢默默的把怒气压在心中。因为他害怕得罪周主任,丢了工作。当他走过吴科长办公桌前,吴科长看了他一眼,他立刻就感到毛骨悚然。又在心里暗暗地想“真没出息啊,他们连文章都做不通,我还怕他们。”他对吴科长感到害怕,但是他又觉得他连文章都做不通有什么好怕的。但是遗憾的是他到死也没有大声的反抗过,到死也没有任何反抗的行动。
面对同事的讥笑,他虽心存不满,但是他从不敢反抗。他并不是麻木,毫无反抗意识。他是一个充满了反抗意识但无反抗行动的小知识分子。面对工强加给自己的任务,他本可以不做,当时他只敢温和的说一声“好”。虽然当时心中有强烈的不满,他只敢将愤怒的火气压在心中。从不敢在行动上给以理所应该的反抗。他看似麻木但他并非麻木,,其实反抗与顺从的矛盾在他心上争斗不休。他之所以不敢反抗同事,其实也正因为在这个没有一片光明的时代,他在这片土地上毫无可以依靠的人或事,孤身一人。他有反抗意识因为他并不麻木。
面对社会中的不合理风气,他还是只有反抗的意识。“他看不惯大家对周主任巴结的样子,那些卑下的奉承的话使他发呕。”但是他为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他心中男人就应该养家糊口的封建婚姻观念,尽管他心中十分的不满他还是参加周主任的寿宴。面对这样一个民不聊生,衣食堪忧的社会。而且他也
是其中的受害者,当上司要他为一位“候补中委和政界忙人”的“名著”写广告词时,他内心也十分的怨恶和痛苦。但是他还是去写。面对自己的“撒谎”他内心强烈的责备自己。
汪文宣这一小知识分子,他同旧式的知识分子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部分新型知识分子不一样,他并不麻木,他的内心充满了反抗意识。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这样一没有一片阳光的时代。他的反抗只能是无声的,将一切的愤怒不满压在他自己的心中,只能做无声的反抗。可面对这样一个看不到一点光明的时代,他又不得不压制自己的反抗,顺从这个时代。可以说他是一个内心充满了反抗丑恶现象的意识,但是面对社会人生的压迫又不得不顺从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反抗与顺从的矛盾斗争谴责着他的内心,压迫着他的身躯。
四,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压迫矛盾冲突中挣扎的小人物
汪文宣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懦弱、胆小的小知识分子。他是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大学生,有自己的理想——致力于纯洁的教育事业,拥有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这是他和妻子曾树生最初的理想。然而战争的到来慢慢的毁灭了他的理想。打乱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严酷的社会现实压迫着他,上司的压迫,同事的冷眼,再加之家庭中的各种争执,生活上的重担压迫,他饱受着心理和身体双重煎熬。在惨淡的社会现实下,慢慢的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变得懦弱、胆小、安于现状,马克思主义作家也曾经说过“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⑨这里所讲的环境是指社会环境。早期他和妻子树生未进入社会这个大圈子。往往是富有幻想的,然而随着教育系毕业进入社会汪文宣他感到社会带来的种种困惑。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性格,他的观念也将随之改变,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样:“人们的观点观念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的社会存在改变而改变。”⑩汪文宣面对着社会生活,家庭的种种困惑与痛苦,汪文宣的性格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早年的伟大理想只能作为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留在脑袋里作为一个记忆。他为了使一家人能够吃饭,他甘心低下头,忍受各方面的欺辱,形成了他懦弱的性格,丧失了他伟大的理想。
汪文宣面对自己的工作,他也有过感到不值为此奉献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理想,可现实又是乏味的文字校对工作。他也曾叹过:“难道我的生命就该被这些纠缠不清的文字消度光吗?就为了那一点钱,我居然堕落到这个地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充斥着他的心里,是这个黑暗的社会、没有一片光明的时代,慢慢的扼杀了他的理想,在旧制度压迫下化为泡影。
巴金的一段话是对于汪文宣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变得懦弱,安于现状的最好描述。巴金他说:“汪文宣,这个老实的知识分子,在大学教育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济世的宏愿。可是在旧社会工作那么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志越来越消沉。后来他竟成为了一胆小怕事,见人低头,
11
懦弱安分,甘于受辱的小公务员。”是特定的社会环境造成了汪文宣懦弱胆小的性格,也毁灭了他原先伟大的理想,让他心中乡村化家庭化的教育理想在生活,社会的压迫下永远只能成为梦想,留在记忆里。让他的心里饱受了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斗争。成为了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压迫矛盾冲突中生存的小人物。
巴金在《寒夜》中给我们塑造的这个小人物汪文宣,他饱受着家庭中的矛盾冲突,自身与黑暗腐败社会制度的矛盾压迫。他心中充满了反抗的意识,可是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没有一丝光明的时代,他又无力反抗,他受过先进思想
的教育,可他又受过我古代传统家庭婚姻观念的熏陶,一直处于新旧文化矛盾冲突的夹缝中,他有过伟大教育理想,可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压迫下,他慢慢的变成胆小,懦弱,安于现状,见人低头,甘心受辱的性格。汪文宣这一人物形象,不是单一的,他有复杂的人物性格,巴金通过对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他的同事,他的工作,从不同的面向我们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物形象内涵。它代表了当时的部分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体现了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生存的小人物的悲苦与辛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阴暗与腐朽。正如福克斯所说:“每个人都有双重的历史,他既是一个典型——一个有社会历史的人,同时又是一个人——一个有个人历史的人。”12汪文宣就是这样一个有双重历史的典型小知识分子形象。巴金写他的悲惨命运的同时也是在鞭笞这个残酷、腐败、没有一片光明的政府和这个“寒夜”笼罩的社会。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类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巴金在《寒夜》中通过对汪文宣由一个有理想青年知识分子慢慢的被黑暗的社会扼杀的事实。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当时小知识分子的悲苦命运。巴金以小人物可悲的生活和精神来透视社会的大悲剧,巴金通过展示小人物的悲苦命运,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文宣的悲剧不仅是小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从而使小说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和潜在的意义。因而《寒夜》的悲剧必将永远具有艺术和情感的魅力。
注释:
①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293
页
②⑥巴金《关于(寒夜)》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 ③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巴金创作研究小组:《巴金创作评论》 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17-120页 ⑤⑧臧连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⑦魏石当,《现代回眸》057-060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218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1巴金的《谈寒夜》
12福克斯《小说与人民》第20页
参考文献
[1]巴金,《巴金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
[2]臧连明,《旧制度崩溃途中的牺牲品》,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3]巴金,《文艺生活五十年》,《花城》文艺丛刊,1980年第6期
[4]巴金《关于(寒夜)》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
[5]巴金,《寒夜,后记》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
[6]李梦《中国的小公务员之死》,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9卷第4期 [7]杨秋红,《从巴金(寒夜)浅析当今社会的婆媳关系》,职业技术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