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lO期总第130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l:27.NO.10(Gen.NO.130) Jun.(1ast half)2014 2014年6月(下) 如何用苏区精神引导大学生信仰教育 王静雅,张品俊,叶文华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摘341000) 要]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而全面 的理解苏区精神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的开展。当今高校大学生信 仰教育工作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惑,导致大学生的信仰与我们期望中的轨道发生了偏差。如何解决要解决大学生信 仰偏差问题,在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苏区精神的内涵出发,剖析当代大学生 的主流信仰,指出如何用苏区精神引导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关键词]苏区精神;学生;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4)10—0013—0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的中国发展起来的。第二,它具有科学性,21世纪是科学的年 代,只有在科学的年代当中发展起来的才是正真有用的信仰。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4.10—007 一、苏区精神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2005年在兴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上,苏区 精神这个词正式走人我们的视野,也开创了苏区精神研讨会的 先河。2007年在瑞金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这是 苏区精神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苏区精神源于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以苏区为革命根据地开 展革命斗争,并由于其在期间起到的突出作用而行成的一种高 级精神。苏区不仅仅是指中央苏区,更多的是包涵了全国各地 开展了土地革命的苏维埃区域,如井冈山、中央苏区、湘赣、湘 鄂赣、闽浙赣、左右江、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陕甘、湘 鄂川黔、川陕等苏区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都衍生和造就了 不同类型的但却伟大的苏区精神。这也就意味着苏区精神是 中华民族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革命精神,经过历史的洗 礼。这种精神经过不断的积淀,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具有新时代 气息的当代民族精神。它们更进一步的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 历经多年的实践和摸索,使得这种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紧紧的 结合在一起,形成现在所说的“苏区精神”。 概括来说可以用这些概括:坚定信念、事实就是、执政为 民、清正廉洁、争创第一、无私奉献。苏区精神的内涵丰富多 彩,但在概括上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苏区精神 的内涵,现阶段也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每位研究者还可以从 新的不同角度进对苏区精神进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二、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仰及其面临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仰 第三,它是崇高和健全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历史的淬炼,经过 血与火的洗礼而总结出来的,它具有崇高的意义,同时在社会 的不断发展中,它也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健全自己。在主 流信仰上,大学生的信仰也仍然是积极向上的。 (二)大学生信仰面临的问题 1.大学生信仰的淡化 在现在繁华的社会,很多人已经无法分辨清楚我们到底是 社会主义很是资本主义,又倒退到以前那个在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选择问题的入口。很多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变得 模糊不清,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也 觉得没有必要去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没必要把自 己完全规划为社会主义的一分子,因为他们现在这样的状况过 的很好,生活的很安逸,这是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信仰淡化的原因所在。 ・ 2.在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中价值去向 发生紊乱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辈们积累起来的先进文化,但在现 代文化中与现代文化发生了冲突和交错,这让原本应该平稳发 展,应该互相补充的文化差异变得明显化,以致人们在两种文 化的选择面前发生了矛盾和分歧。人们往往在选择其中一中 文化时又会发现另外一种文化的正确性所在,这样变出现了选 择的紊乱。同样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西方文化常常给 人带来新鲜感,在这变化飞快的时代,有时候让人觉得它很合 理,因此与中国文化发生了矛盾,它原本坚定的人去思考中国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仰仍然是信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性质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的青年栋梁来为国家发展 续接动力,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历史重 任,而在这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扰,必须要 文化的正确性,这样便也出现了选择的紊乱。 3.信仰观变得过于现实化 社会的变化的现实让很多事情都变得更加实际,人们越来 越只看到实际的金钱火利益,而没有看到起所包含的精神内 涵。学生所处的环境呗过于实际的现实所笼罩,原本纯洁的校 园变的过于实际,变得功利化,学生在也不能无忧无虑的在校 园里学习,而被功利化的校园环境给冲刷,一个个走向提前社 有一份伟大的信仰来坚定大学生前进的信心。在未来的发展 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不至于轻易被困难打到。而马克思主义信 仰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信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信 仰,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 仰具备这些特点:第一,它具有现实性,它是在我们现实世界中 收稿日期:2014—04—16 会化,让原本仍在建立当中的信仰提前受到现实社会的的冲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3年高校学生工作课题“以苏区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以赣南医 学院为个案研究”(项目编号:LX2013Y204)。 作者简介:王静雅(1986一),女,江西吉安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学生管理干部,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3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第27卷第10期 总第130期 击,使学生的信仰发生动摇。 三、如何用苏区精神引导大学生信仰教育 (一)用苏区精神不断创新的精神感染学生 苏区精神是在革命时期创造的特有的精神,具有时代意 境。因此实事求是精神是适合大学生的,也将对大学生更加坚 定自身信仰充满信心。 (三)用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学生 苏区精神中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 国工农红军和苏区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斗争的产物, 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奋斗和服务的 精神风貌。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不怕 牺牲的精神不会过时。反而在这有些过于现实利益化的社会 环境下,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是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大学生 学习苏区精神,学习这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更深入 的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所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 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任和坚持。 义,同时也具有传承意义。它经过历史的熏陶和洗礼,在时代 前进的步伐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步,这种精神正是当代大 学生所缺乏的精神。让大学生深入学习苏区精神,理解苏区精 神,了解其中的创新精神并领悟它将它应用到现实当中来。让 大学生具备不断创新的精神意识,这样才会不断进步。 (二)用苏区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陶冶学生 苏区精神所包含的实事求是精神在实在战争时期发展的 适合矛盾发生的环境的一种优良精神。实事求是精神使战争 时期的同志们不盲日的估计自身的实力也不会过大的夸大敌 人的力量,认真分析自身和敌人的状况。实事求是的完成每一 步革命步伐。在当今充满诱惑和迷茫的时代里,大学生往往缺 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往往过高的估计自身实力,过低的预 算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或者太过看低自身能力。以致很多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的陷入困境却又无法走出困 学习这样的苏区精神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 学生主动学习苏区精神的内涵。而且可以更好的改善当下过 于现实的环境,让学生们的学习现状走向更好的方向。也有利 于学生更进一步相信自己的信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德亮.赣南红色资源利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1). [2]龚平.加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章秀英.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3(1). [4]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廖先明.弘扬苏区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 [6]陈伟芳.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2012(6). [7]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倍仰状况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8]巫鑫.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9]黄惠运,胡文山.苏区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10]余伯流.苏区精神新解读[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4). (上接第12页) 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外,还要深化课堂建设和教 学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在教育理念上,我们改变忽视大学生主体性的这种错误的 化环境,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还要深入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体验,在理 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增强对理论认识的深度和广 度,不断促进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同时培养大学生对国家、民族 的尊严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将自身的发展自觉融入国家、民族 的发展进步之中;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教育理念,要加强对大学生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的研究,要正 确认识、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人的思想形成 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感,自觉确立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在教育模式上,我们除了要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这个 奋斗的理想信念。 主要阵地和渠道外,还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模式和教育途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径的改革。例如,面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我们要加强网 要内容,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 络舆论宣传的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开辟大学生立项信念 教育的网络新平台。同时,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 大学生正确的积极的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念教育联系起来,通过营造良好的,具有人文氛围的校园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教小黄.浅谈坚定理想信念论[J].求实,2009(7). [3]德怀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5—07—15. [4]鲍曼.生活在碎片中——论后现代道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5]谭德礼.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