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年急诊的特点与抢救护理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老年急诊的特点与抢救护理


老年急诊的特点与抢救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我国老龄化人群逐渐增多,那么对于老年人急病救治的要求也在提高。许多老年人的病情都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突发病情,这就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医院必须要针对老年急诊的特点做出各项预防方案安排,要增强抢救护理水平,提高老年人急诊抢救的成功率。

标签:老年急诊;特点;抢救;护理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多,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老年人疾病诊治的关注力度。首先老年人急诊特点较为特殊,主要是一些内在疾病,包括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老年人疾病种类多种多样,老年人心理素质较差,如果出现急病,老年人心理会瞬间崩溃,被恐惧所充斥,这对老年人的病情十分不利。而且有些老年人的病情发作较为缓慢,在医院检查中,医生根本不能发现什么问题,但是一旦老年人病情出现变化,就将会无法挽救。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80例老年人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列举了3例疾病案例,总结老年急诊的特点,以及抢救护理的具体方法。

1病例资料及老年急诊特点

1.1病例资料 我院在1个月时间内总共接收了80例老年急病患者,其中有6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这些老年患者的年龄基本处在62~92岁,病情主要分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脑出血疾病、急性肠胃炎疾病、外伤疾病、肺部感染疾病等。

1.2老年急诊特点

1.2.1症状特点 在80例老年患者病例中,临床症状表现十分不明显,老年患者经常确实疼痛症状,医生在诊断时无从下手,经常会出现病情判断错误的情况,老年患者患有肺部感染疾病,但是却没有肺病的明显症状,没有明显的咳嗽症状,这就给医生的诊断造成了误导,还有就是精神系统的病例,外部表现正常,没有神经疾病的各种征兆。

1.2.2夜间急诊多且重 通过对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老年急诊患者病情发作基本都在夜间,在80例老年患者中,有61例老年患者都是在夜间发病,老年患者身边缺少看护人员,病情发作后无法快速处理,这就有可能延误老年患者的病情,尤其是一些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同时老年患者在夜间发病时病情较重,很多老年患者都是一些心脏疾病,患者无法平卧、呼吸困难,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而且夜间温度较高,很多疾病在这个时间段都容易发作,也给医院就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实际案例

2.1男性患者 年龄59岁,由于夜晚散步感觉心前区不适,在家缓解2h后症状不见好转,家属带其到医院就医,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大致了解后,将其送入急诊内科诊察室,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患者突然晕倒,丧失意识,医生迅速将其移到病床上,对其心脏进行检查,发现患者心跳停止,医生开始给患者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护士做好心电监护准备,在进行了四次胸外电击后,患者开始出现生命气息,病情也得到了缓解,随即送入监护室进行观察,但是患者在11h后还是去世了。

2.2男性患者 年龄72岁,在医院做了腹股沟斜疝术,14h后在医院观察尚可,家属带其向内科就诊,希望医生开一些治疗心脏的药品,然后回家修养,但是在医生开药期间,患者突然出现阿一斯综合症,医生快速给患者进行胸外电击抢救,最后7h以后患者才稳定住病情。

2.3男性患者 年龄68岁,因为腹泻送往医院急诊室,但是在家属搀扶其下床大便时,患者突然晕倒,医生立即给患者进行插管抢救,经过胸外电击触颤才将患者抢救过来。

通过这三个案例可以发现,老年患者病情十分不稳定,容易出现突发病情,大多都内科疾病,抢救时间必须及时,否则会延误病情,医生也要对病情判断准确。

3当前老年急诊的护理方法

3.1加强对老年急诊患者的病情观察 当前老年患者临床病症并不明显,很多老年人都患有多种疾病,到医院就诊,病史记录根本无法对医生对病情判断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大部分老年患者都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同时老年患者的意识模糊、对身体状况表达不清,所以医院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看护,要耐心观察老年患者的行为举止,对那些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要格外重视,因为就诊期间老年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医院护理人员要敏锐识别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症状,发现可疑问题时要及时与就诊医生进行沟通,避免延误老年患者的病情。

3.2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急救技能 当前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急救抢救书籍和法规,作为护理人员可以去查阅老年护理急救相关书籍,按照专业医务人员编写的抢救流程进行操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会使用现代化抢救医疗设备,例如心电图、呼吸机的操作,护理人员要不断增强自身急救技能,提高自身觉悟。

3.3健康指导 许多老年人发病都十分突然,在家发病的情况较多,如果身边没有人及时发现,会对病情造成极大的延误。而对于那些及时送往医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宣传工作,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讲解,让患者或家属对病情有一个大致了解,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咨询,尤其是询问患者发病期是否有可疑情况,此外还要对患

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疾病恐惧,避免病发症的出现,要让患者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这对就医阶段的诊治十分有利,并且护理人员要与家属及时沟通。

3.4及时抢救 作为医院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抢救理论知识,其次就是要增强抢救实践经验,护理人员在接到老年患者时,必须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其他症状,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掌握基本急救知识,要能熟练使用急救医疗器械,要对药品能进行准确区分,对于一些老年人中毒症状可以快速判断,使用最基本的解毒药剂,这样可以为老年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快速提高老年患者急救抢救效率。

3.5增强夜间护理人力,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众所周知,老年患者病情发作大多都是夜间,而且一旦病情发作就会十分严重,所以医院要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所安排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急救经验和能力,要懂得急救相关法律,能够在岗位工作中保持高度警惕,对老年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一旦出现其他病情,必须要与主治医生和患者家属联系,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家属做好最坏打算,防止医患纠纷的出现。

3.6重视急救设备管理 作为医院护理人员,首先要能熟练使用急救医疗器械,医院要定期对急救医疗器械进行检修、保养,要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一旦医疗器械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要制定合理的急救设备保养制度。同时医院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在对老年患者进行诊断时,每个护理人员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尽量让急救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能够快速抢救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份奇迹。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必须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急救护理制度,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能够熟练使用急救医疗设备,准确判断老年患者的病情,正确处理老年患者,提高老年患者的抢救机率。

参考文献:

[1]王平,王爽.老年心血管病87例性格分型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7).

[2]吴建飞.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西医护理[J].辽宁中医杂志,2014.(04).

[3]林丽艳.急诊患者的特點及健康教育在急诊科的作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0.(05).

[4]王振荣,吴平.从护理风险浅谈急诊科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