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 2014年第35卷第1O期Journal of Oiqihar Unive ̄of Medicine,2014,Vo1.35,No.10 .高教研究.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王丽岩王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发生变化,要求 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配性”,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 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应用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有所作为,使高等医学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闯出一条自我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内涵;研究现状;培养途径 Thinking on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training of higher medical college student Wang Li—Yan,et a1. DaqingMedical College,Daqing,Heilon ̄iang 163312,China. 【Abstract】 With Chinag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in the new situation,occupation requirements for tlents is changing,which requia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nnovat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and improve the post”adaptation”.We should raiSe the student occupation COre ability as an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tlents,a do more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occupation f oapplied tlaents,and promote hiherg vocational colleges on a road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f the market. 【Key words】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Connotation nalaysis;Research status;Training ways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快速纵深发展,国家经济发展模式 进一步向集约型转变,可持续发展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遵 循的基本战略目标。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产业结构和人力资 源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专业性、技术性、知识性的就 的手段。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 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等,是社会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素质,表现出对社会的适应性和 行为的规范性,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实质上,职业核心 业岗位逐渐增多,高科技领域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紧缺现象 十分严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员工 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学习 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 能力与职业技能、职业知识无直接联系,当职业发生变化或当 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个人所具备的这些能力依然存在,能够 使人在新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技能与知识。这些能力对人 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又称为“关键能力”。 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考核员工、决定晋级的重要因素。这 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战略上,除了注重专业技能的培 养,更要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岗位需 求和环境的变化,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一201 1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6 项职业核心能力试点测评技术方案》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 为:“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 人合作”、“解决问题”6个模块。 二、我国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医学教育蓬勃发展,为医学现代化建设 、内涵解读 职业核心能力就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 来的、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 迁移性,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方法能力,适用 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高等学 培养了大量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每年高等医 学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庞大,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却表现出明 显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 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将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和终身 发展基础。 核心能力的欠缺。职业核心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是支撑劳动者在职业或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蒋乃平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 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项 能力、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 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 识和使用等,即能够内行地完成专业工作。方法能力包括思 力或才干的关键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才能使毕业生适应岗位和环境的变化,成为真正的具备竞争 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的培养工作仍处于萌芽阶段,如何提升我国医学人才的职业 核心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医学教育函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分析目前高职医学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揭示出如下问题:(1)同一化和割裂式培养方法使培养途径 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继续学习能力、 判断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需 要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是不断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 作者单位:163312黑龙江,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误人歧途,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 案、课程设置、教学设计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外显的岗 位技能与内隐的核心能力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培养;或者采取 齐齐晗尔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35卷第lO期JoumM of Oiqihar Univemi ̄of Medicine.2014,v0】.35,No.10 ・l521・ 由专业课担负专业能力培养,仅针对某项核心能力进行专题 课程设置来完成职业核心能力的片面培养,这两种培养途径 前者是笼统式培养、后者是脱离职业背景的割裂式培养方法, 高:学生讨论完毕,由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 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各 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 求。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 都无法实现高职医学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2)实验实 训基地建设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的薄弱环节,也是整体上制约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一个“瓶 颈”;(3)缺乏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学评价机制,评价观念 落后,评价方式单一,重笔试、重理论,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 价分析,不利于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持久的职业生 实训教学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除了必须依靠专业理 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多地需要在实践操作中获取。因此,对于 高职学生培养而言,抓好实训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 践经验,并内化为职业核心能力,至为关键。针对职业核心能 涯发展。 三、培养方法探讨 1.制定适应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我校临床医 学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的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针对6种核心能力, 增设和调整相关课程,在公共选修课中增设“应用文写作”、 “自我学习”、“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增设“文 献检索”和“循证医学”,将“医学统计学”由任选课改为限选 课,在“人际沟通”中增加医患沟通模块,改革“计算机应用基 础”的教学内容,增加office和网络应用等内容,通过课程体 系的调整,实现课程设置与临床医疗岗位需要对接的同时,帮 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增强就业的 适应性和竞争力。 2.打造满足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师 队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设必须贯彻职业教育全新 的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师资是成功的保证。所 以,必须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建 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采取引进、 培养、聘请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加数量、调整结 构,提高整体职业核心能力。分别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 师、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3.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将职业核心能 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有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全科医学概论 六门课程,它们支撑着学生专业能力形成的同时,也是培养学 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 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实施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 法,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实施步骤:①布置问题: 利用《问题集》和《案例集》布置每节课的讨论题;②学生分组 预习:学生按每10~11人划分为一学习小组,共分l0个学习 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组织同学们课下学习。教师指定预 习教材相应章节内容,并提供部分参考资料,要求学生仔细思 考并讨论提纲中的问题,做好笔记,如有可能也可提出新的问 题;③核心知识讲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核心知识;④ 组织课堂讨论:以问题和典型案例为基础进行讨论;⑤总结提 力培养的要求,学校将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内临床医学实训 中心的实训环境,科学设计实训项目,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 透在专业实训教学全过程。 5.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 课间见习和顶岗实习过程:职业环境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的养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课间见习和顶岗实习改变了 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以真实的角色参与到医疗实践之中, 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的医疗条件和职业氛围可以有效培育学生 的职业意识,磨练出学生的各项职业核心能力。加强现有实 习医院的管理,确保校院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 6.建设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评 价融人其中:有效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养 成的重视,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培养的各环节中。由于专科临 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不适合建立单独的考核评价 模式,应将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融人到课程考核、见习考核和 顶岗实习考核之中。①完善专业课程考核方案,实施形成性 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调整形 成性考核的项目,以学生平时参与专业课教学时所表现出的 兴趣、态度、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为主要内容。②增加 课间见习考核项目,结合职业核心能力设置课间见习考核内 容,包括见习纪律、态度、医患沟通、获取有效的病史材料、撰 写实习体会并交流等。③将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融入到顶岗 实习签定和出科考核中。实习签定除了考查专业技能外,还 要考查实习纪律、态度、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团结合作、病史 采集、查阅文献、实习鉴定撰写质量等内容。出科考核采取笔 试、技能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着找国经济社会的进步,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日益 发生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 规格内涵不断变化。这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全面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配性”,将学生职业核心能 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深 化教育改革,突出办学特色,使高等医学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闯出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收稿日期: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