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溆浦县第一中学初中物理2016

溆浦县第一中学初中物理2016

来源:爱站旅游
2016年初中物理测试题(一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题后的答题栏中,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D D A D D D B B 1、某人坐在船上从河的上游A地顺水漂流到下游B地的时间为t,若此人划着小船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t/3,保持船对水的速度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静水中行驶同样的距离需要时间为2/3 t B.在静水中行驶同样的距离需要时间为t/2

C.船在A、B两地往返所用时间等于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用的时间 D.船在A、B两地往返所用时间小于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用的时间

2、如图所示,教室里的天花板下面装有多档位吊扇,当吊扇正常工作时,关于吊扇对天花板的拉力与其重力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吊扇在高档位工作时,拉力等于重力 B. 吊扇在低档位工作时,拉力大于重力 C. 吊扇在任意档位工作时,拉力等于重力 D. 吊扇在任意档位工作时,拉力小于重力

3、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2所示。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

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 C.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

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

4、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

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

5、如图所示,斜面长4m,高2m。质量为50kg的小明站在斜面顶端,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75N的拉力将100N重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g=10N/kg,那么( )

A、小明对物体做的总功为1300J B、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C、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为75N D、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为25N

6、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1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D.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7、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8、如图2所示,AB和CD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指向纸面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铜棒EF和GH垂直放在滑轨上,并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当外力拉动GH使其向左移动时,发现EF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也向左移动;当拉动GH使其向右移动时,则 A.铜棒EF不动

B.铜棒EF也向右运动 C.铜棒EF向左运动 D.无法确定是否运动

9、如图所示,公园围墙外的小路形成一个规则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绕公路匀速行走,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48分钟,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68分钟,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 )

A.4分钟 B.3分钟 C.2分钟 D.1分钟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题后的答题栏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只有部分对的得2分。共12分) 题号 10 11 12 答案 BCD BC AD 10、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 装置和机器。下列仿生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雄鹰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艇

B.水母把体内水向外排出,便能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火箭 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 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声呐系统 11、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

m0,某工厂要

2

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12、如图所示,小船从码头(A)出发渡河,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若河宽为d,v船恒定不变,河水的流速与到河岸的垂直距离x成正比,即水速u=kx(x≤d/2,k为常量)。渡河过程中小船沿岸向下游移动了距离s并最终到达对岸码头B,则( )

三、填空题(每空3 分,共27 分)

13、为测量待测电阻Rx阻值,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R0的阻值已知且电源电压不变,她 测出Rx的阻值(填“能”或“不能”).因为 :

14、如图7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在2S内匀速移动了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的大小为 N,拉力F的功率为 W。

15、叫声、气味是动物常用的信息,而人类拥有一些特有的信息,如 。电磁学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采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约为2×107Hz,对应的波长为 m。由计算机联成的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作用的实例是: _____ _______。

16、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

3

路程/时间,即v=S/t,单位是m/s。初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当中也将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个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 。

(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8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

17、粗测一高度为的酒瓶的容积,办法是先测出瓶的直径D,再倒入部分的水(大半瓶水,正立时近弯处),如图所示,测出水面高度L1,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水面高度L2,则瓶的容积为_____.

13、能;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其他正确均给分) 14、10;12.5

15、语言(图像、符号);15;电子邮件(其他正确均给分) 16、△v /t 1.2 m/s2

17、

四、计算题(共2小题。第13题15分,第14题16分,共31分)

18、有一个瀑布,每分钟有60米3的水从50米高处落下,想利用它建设小水电站。若水的机械能有70%转化为电能,送电电压为 10000伏特,导线上的电流是多少?(g= 10牛顿/千克)。

18、1分种内势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数值:Ep=ρVgh (2分) 势能转化的功率:P=ρVgh/t (2分) 发电功率:P= 0.7ρgh/t (1分 )

输电电流:I=0.7ρVg/Ut (2分) 代入数值,得:I= 35安 (1分)

19、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它视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重力为500N,那么它将身体撑起双手对地面的压力至少多少?他在1分钟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40cm,则他的功率至少为多少?

4

19解:

根据杠杆平衡知识可知: F1L1=F2L2

F1×1.5m=500N×0.9m, F1=300N;

W=nFs=30×300N×0.4m=3600J; P= W/t

= 3600/60=60W

20、相距3750m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2min有一辆摩托车由甲站出发以20m/s的速度匀速开往乙站,每一辆摩托车在抵达乙站后都立即掉头以10m/s的速度匀速开回甲站。这样往返的车辆共有48辆;若在第一辆摩托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汽车由甲站出发匀速开始乙站,速度为15m/s,问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将与从甲站开出的第几辆摩托车迎面相遇?相遇处距乙站多少米?

18、解: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为t1=S/v1=3750m/(20m/s) =187.5s 设汽车速度为v=15m/s 摩托车从乙地开往甲地的速度v2=10m/s

设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与甲站开出的第n辆摩托车相遇,相遇时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

由题意知,每隔2min即Δt=120s有一辆摩托车由甲站开出,则相遇时,第n辆摩托车行驶的时间为t-Δt(n-1),第n辆摩托车从到乙站后和汽车相遇所经历的时间为 t-Δt(n-1)-t1

依据题意,摩托车在t-Δt(n-l)-t1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与汽车在时间t内行驶的距离之和正好等于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即

vt+v2[t-Δt(n-1)-t1]=s 化简得(v+v2)t=S+v2t1+v2Δt(n-1) (15m/s+10m/s)t=3750m+10m/s×187.5s+10m/s×120s(n-1) 整理得25m/s×t=4425m+1200m×n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

故t<t0=250s n为正整数

当n=1时 可得t=225s

当n=2时 可得t=273s>t0=250s

则根据上述分析,当n≥2时,都不合题意,只能取n=1,此时t=225s 汽车行驶距离为S1=vt 此时汽车离乙站距离

S2=S-S1=s-vt =3750m-15m/s×225s=375m

即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将与从甲站开出的第1辆摩托车相遇,相遇处距乙站375m。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