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基于区域优势的合肥物流发展状况研究
目录
一、合肥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 3 (一)物流业发展状况 ............................................... 3 (二)合肥市主要物流指标分析 ....................................... 3 (三)物流企业现状 ................................................. 5 二、合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会与优势分析 ........................... 5 (一)经济优势 ..................................................... 5 (二)区位优势 ..................................................... 5 (三)交通优势 ..................................................... 5 (四)发展机会 ...................................................... 5 三、合肥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6 (一)缺乏统一规划 ................................................ 6 (二)专业化程度低 ................................................ 6
(三)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 6 (四)专业人才缺乏 ................................................ 7 四、合肥物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 7 (一)国家大力加强市场管理制度,正确管理和规划物流市场 ............ 7 (二) 建立统一的物流业宏观管理体系 ................................ 7 (三)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水平 .... 7 (四)结合合肥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物流发展战略,加强高校对物流的重视,
培养全方位的物流人才 ....................................... 8
(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 8 五、参考文献........................................................8 六、致谢............................................................9
合肥物流发展浅析
【摘要】随之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已具有一定得规模和
实力,但是物流的发展却不是完全健全的,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因此,本文结合合肥市物流发展实际,分析存在的机会和问题,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流;机遇;问题;措施;商用车 物流企业 物流公司 物流服务 汽车制造企业 运
输方式 供应链 现代物流 行业协会 汽车厂商
改革开放30年以过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的加剧,物流业在合肥经济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合肥市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并在近几年来得到了企业甚至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合肥市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出台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物流业仍将是限制合肥市经济迅猛发展的瓶颈。
一、合肥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发展状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物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随之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已具有一定得规模和实力,如仓储面积,仅国有主要物流系统中就有3亿多平方米。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高度重视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已初步形成全国性的运输网络;在世界航运业上,我国也已进入世界航运大国的行列,货物运输量呈逐年上升之势。物流业这一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物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不论实在量,还是在质上都有大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被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合肥物流圈,将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近年来,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快速,已成为合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大重
点领域之一,但市场竞争优势还较弱。因此正确全面分析合肥市现代物流业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合肥市主要物流指标分析
从总量看:2010年,我市物流企业600户,固定资产原价2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从业人员4万人,完成增加值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3%,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上述数字不含个体户和铁路运输)。从流量看,2010年全市总货运量达到9536万吨,其中,公路7195万吨,铁路1284万吨,水运1055万吨,民航1.77万吨。从占我市货运主体的公路运输看,共有道路普货运输业户4508家(含个体户),普货运输车辆31568台,总吨位136726吨;危货运输业户26家,危险品专用车辆726台,总吨位7933.3吨。
从增速看:纵向比较,2010年我市货运量同比增长18.6%,比2006加快8.1个百分点;与中部省会城市横向比较,近三年来我市虽然货运总量靠后,但2008年、2009年增速居中,2010年增速第一。
表2008-2010年中部省会城市货运量及增幅比较 单位:万吨,% 城市名称 长沙 武汉 郑州 南昌 太原 合肥 资料来源:
在规模上:2010年合肥市共有628家现代物流企业,市场集中度CR4为10%左右,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1]。物流业增加值为79.1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的17.2%,物流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地位显著,成为拉动第三
2008 总量 12477.84 20485.76 26693 4792.93 18716.8 6776.12 增幅 13.5 6.2 12.4 5.3 5.7 10.5 2009 总量 16183.73 22554.93 31738 5229 20126.3 8037.52 增幅 29.7 10.1 18.9 9.1 7.5 18.6 2010 总量 17221.99 24347.35 增幅 6.4 7.9 37351.00 17.7 5490.7 20960.2 9536.07 5 4.1 18.6 产业的稳定因素。但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7%,低于同期全国现代物流业增加值比重的2个。 (三)物流企业现状
合肥本地的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偏小,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的经营模式中。而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合肥现拥有23家大中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中以中外运合肥物流有限公司,宝供物流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迅捷物流公司等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总体上看,合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
二、合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会与优势分析
(一)经济优势
步入21世纪以来,合肥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合肥市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361.48亿元,同比增长41.7%,消费品零售额239.77亿元,同比增长15.6%,对外贸易出口总额3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合肥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安徽省的12.25%,工农业生产总值、社会投资、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进出口贸易等都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较强的经济实力奠定了合肥市作为安徽省内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区位优势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心,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区位特点,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安徽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而合肥又是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梯度专一的“近水楼台”。这种区位优势为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
供了天然优越条件。 (三)交通优势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目前,一个以合肥为中心,以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航空为主要手段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这种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为加快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肥是全国45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206国道、312国道和合宁、合芜、合徐高速公路等数十条公路干线将合肥造就成安徽及全国公路的交通中心。 (四)发展机会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支撑型产业。物流业作为当前的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性和经济性,各个企业都大力建设开发,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已成为了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
三、合肥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规划
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合肥市的现状是物流业分行业、分部门管理,在物流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闭,严重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系统的一体化运作。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专业化物流各自运营、无法做到无缝连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资源整合和社会化配置的综合效益,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系统运行缓慢。
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涉及到铁路、公路、民航、海关、商贸等多个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从合肥的物流业来看,还是以依托于批发、零售的小型快递和专线运输物流公司居多,大多集中在一些物流园区内和批发市场周边地区,真正具有规模的物流企业还是以外来的大型物流企业投资建设为主,作为其物流结点存在。另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许多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
部的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都比较低,导致制造企业很难找到符合其一体化物流需求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些规模较大且物流需求较大的制造企业不得不自办物流,或通过整合,集中管理少数几家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从而使得合肥物流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地限制。 (二)专业化程度低
在物流主体上仍然存在“散”和“小”现象,大多数企业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提供物流完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物流主要以企业自营方式运行,服务外包、流程外包比例较小,但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很难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从2006年的抽样调查情况看,工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仅占25%,在商贸企业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约5%左右。
(三)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物流信息化仍助于起步阶段,在企业管理中仍为确立权威地位,物流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相对而言还比较落后,条形码技术、物资采购管理、全球卫星定位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系统,在合肥市物流领域应用不多。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尚未建立,各市场资料市场还处于封闭状态,各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各自的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之间却很少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各种物流要素之间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 (四)专业人才缺乏
从发展现代物流的角度看,合肥市现代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目前合肥的物流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高层次的规划和管理人才。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善,将会严重阻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合肥作为国家科教基地,高校众多,但院校物流师资力量不尽人意。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3、没有建立起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具体组织和机制。
四、合肥物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国家大力加强市场管理制度,正确管理和规划物流市场。
1、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物流行业协调发展。鉴于物流行业的复杂性,政府应尽快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政府部门制定的各项措施。
2、加大对物流行业的财税支持力度,降低物流企业的营运费用。 3、进一步推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在全省范围内,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持续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现代粮食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建设,科学制定物流园区。
(二)建立统一的物流业宏观管理体系。
建议组建常设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全国性物流产业政策、物流发展和运作法律法规,统一规划和布局物流网络,统一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二是建立统一的国内物流市场体系。放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促进国内统一物流市场形成和货物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三是培育集约化物流企业群体。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分离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建立和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支持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扶持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水平。 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是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全国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二是企业管理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全国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来完成。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企业自身来完成。物流标准化主要包括物流工具与设备、货物包装规格、物流信息传输及物流作业与物流标准化。在进行物流标准化的进程中,政府应扮演最主要角色,而作为物流标准化的最终执行者和受益者企业,应将物流标准化视为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提高物流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结合合肥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物流发展战略,加强高校对物流的重视,培养全方位的物流人才。
1、定期邀请一些地方高校的教师和企业中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物流人才到学校讲课,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地方大物流企业参观、并同地方院校共同举办物流人才轮训班,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优秀实用物流人才。
2、请在大型物流企业中有工作经验的物流优秀人才进入物流教育行业。 3、政府应重视物流的发展,大大给予物流企业的一些优秀政策,同时,加大对高校的重视,鼓励物流教师的深造,对口培养专业的物流师资力量。 (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物流配送有多重模式可供选择,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法可发挥最佳作用。只要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物流配送,才可能将配送资源适度集中形成规模,进而降低单位配送成本,提高经营的效益,第二方是社会化、专业化的典型代表,从目前来看,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引进和初创阶段,它的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经营水平不高。因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已经是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林恺华,赵莹,汪国逊.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2.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3.张兰怡,邱荣祖.我国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物流科技,2010(12) 4.孙家庆.国际物流操作风险防范—技巧案例分析.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 5.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G].国发[2009]8号,2009
7.韦莹. 试论物流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及其构建[J]. 商场现代化 , 2006,(11) 8.秦薇薇, 徐杰. 物流业重组与整合初探[J]. 中国储运 , 2006,(01)
致 谢
几年前,或许,学校对我来说,就是我的起点,几年后,微笑回首来路,一幕幕就像是在昨天。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每个段落结束的时候,我们总是感慨时光飞逝。
在学校里,给予我的,是不断丰富的学识,是从容、自信和幸福的能力,还有珍贵的友谊,无数次的谈天说地,无数次结伴同游,所以说,感谢这几年来,学校和同学对我的教导和照顾,同时,在这里,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导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非常感谢!
导师评语: 成绩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组评语: 成绩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