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
doi:10.3969j.issn.1673-7237.2019.12.003
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1,21,21,21,2
魏燕丽,许锦峰,疏志勇,吴志敏
*
(1.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210008;2.江苏省绿色建筑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发展,推广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势在必行,有必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
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江苏省夏热冬冷地区典型超低能耗绿色办公建筑工程应用为例,研究了适宜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超低能耗技术,总结得出超低能耗关键技术路线主要为:
“被动优先,遵循主动优化”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能的被动式建筑设计、优良节能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技术、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绿色节能照明技术。同时,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进行室内舒适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超低能耗绿色办公建筑的室内背景噪声和空气品质良好,但过渡季室内自由温度偏高,呈现过热。因此建筑物围护结构应结合气候特征进行合理设计。
关键词:
超低能耗技术;
TU201.5中图分类号:
绿色建筑;
被动供暖;
A文献标志码:室内舒适度
文章编号:
1673-7237(2019)12-0010-05
Applicationof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TechnologyforGreenBuildings
2222
WEIYan-li1,,XUJing-feng1,,SHUZhi-yong1,,WUZhi-min1,
(1.JiangsuResearchInstituteofBuildingScienceCo.,Ltd.,Nanjing210008,China;
2.JiangsuProvinceKeyLaboratoryofResearchofGreenBuildingandStructuralSafety,Nanjing210008,China)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energyefficiencyofbuildingsanddevelopgreenbuildingswith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furtherly,itisnecessarytostudy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ofgreenofficebuildings.Takingatypicalengineeringapplicationwhichisagreenofficebuildingwith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inJiangsuasanexample,thetechnologyof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ofgreenofficebuildingsinhotsummerandcoldwinterzoneofJiangsuisstudied.Themaintechnicalroutesaresummarizedasthefollowingprinciples,whicharetofollowtheprincipleof“passivepriorityandactiveoptimization”,todesignpassivebuildingsmakingfulluseofnaturalenergy,toadoptbuildingenvelopesystemofthe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touseenergyconsumptionofairconditioningsystem,tomakefulluseofrenewableenergyandenergyefficientlightingsystem.Furthermore,throughtestingtheindoorcomfortleveloftypicalgreenbuildingwith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theresultsshowthattheindoorenvironmentofbackgroundnoiseandairqualityarewell,buttheindoorfreetemperatureisonthehighsideintransitionalseason.Therefore,thebuildingenvelopesystemshouldbereasonablydesignedaccordingtotheclimatecharacteristics.
Keywords: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technology;greenbuildings;passiveheating;indoorcomfort
0引言
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体系及相关标准,超低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德国提出2020年底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提出超低能耗建筑发
展战略并研究对应技术政策,创建适宜本国国情的超
01-07;收稿日期:2019-12-23修回日期:2019-
*基金项目:南京市建设系统科技项目“超低能耗办公建筑被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资助(ks1510);江苏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建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及设计方法研究”筑节能科技支撑项目资助;江苏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建筑节能科技支撑项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被动节能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目资助
10
魏燕丽,等: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耗;美国提出2020-2030年实现具有技术经济性的
“零能耗建筑”;韩国要求2025年全面实现零能耗建筑目标
[1]
。中国,2015年发布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
色建筑技术导则》[2]
,有效指导了我国被动式超低能
耗绿色建筑的建设,但对夏热冬冷地区的超低能耗技术描述较少;2017年住建部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集中连片建设,鼓励开展零能耗建筑示范。故我国发展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而随着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如何有效合理运用超低能耗技术尽量减少能源消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省市都在开展超低能耗建筑或被动房研究,试点示范工程工作陆续开展,省市相关标准相继发布。如:河北省DB13(J)/T177-2015《被动式低
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于2015年5月实施;山东省DB37/T5074-2016《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于2016年12月实施;江苏省也在编制超低能耗被动建筑技术导则。同时,也开展了不同
气候地区的超低能耗建筑研究,如黄春成等人对新疆首座超低能耗建筑进行了测试研究,提出了适宜新疆
地区的相关节能技术[3]
;陈强等人对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并提出了适宜寒冷地区的无热桥高效建筑保温系统、建筑气密性设计、遮阳设计、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等关键技术
[4]
;汪静对
浙江布鲁克被动房开展了节能设计与建设实践,提出
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相关节能设计分项指标[5]
。本文从保障超低能耗建筑的健康舒适室内环境,减少建筑的供暖、空调、照明等方面耗能的角度出发,
分析探讨了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中适宜的超低能耗技术路线,既有效改善办公人员的工作环境,提升建筑品质,显化节能效益,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江苏省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发展现状
江苏省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方面已开展了大
量的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江苏省节能建筑总建
筑17.8亿m2
,
占城镇民用建筑总量的57.2%,规模全国最大,节能建筑比例在全国各省中最高。2015年
始,江苏省在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中新增了一项“超低能耗(被动式)绿色建筑工程示范”的类别,且示范区中对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提出了相应要求。截至2017年底,江苏省共获批11个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建筑类型涵盖办公和居住建筑,总建筑面积共16.2万平方米。通过超低能耗示范工程的开展,积极探索适宜江苏省气候特征的超低
能耗被动式技术路线。江苏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共2个城市属于寒冷地区,其余各市均属于夏热冬冷地区[6]。全省全年气候变化较复杂,
夏季热湿,冬季阴冷潮湿,梅雨季湿度尤其大且气温高。因此,江苏省气候与北京、青岛等寒冷地区的情况差异明显,该地区需发展适宜气候特征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技术路线。
2
绿色办公建筑的超低能耗技术研究
2.1
充分利用自然能的被动式建筑设计
被动式建筑设计的关键在于利用建筑本体的空间布局、建筑构造以及细部处理等方法将室内环境尽
最大可能地调节至人体舒适状态。常用的被动式建筑技术主要包括:自然采光照明、夏季的夜间降温和遮阳隔热、冬季的太阳能辐射供暖、过渡季自然通风、舒适宜人的室外环境,这些技术都是节约常规能源的基本途径,也符合江苏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习性。在建筑设计时,首先要合理规划设计建筑的体型及朝向,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避风。建筑功能布局设置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则建筑外区宜设置为办公等主要工作区域,内区设置为会议室、电梯、卫生间等非主要功能的公共区域;地下室和顶层合理设计采光窗、天窗、天井、光导管等;有条件时内区设置拔风天井,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升温;建筑南向宜设置透明的大开窗大开启,做到室内白天尽量少用电力照明,有效提高办公区域的舒适感;建筑的自身遮阳设计可兼顾建筑外观,可结合本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进行细致计算,从而保证既使得室内获得优良的自然采光,又达到了适宜的遮阳效果;建筑的东南西向墙和屋面宜采用绿化植物进行生态遮阳;室外设计时,充分利用乔木绿化、景观水池、绿色雨水措施等有效调节室外微气候。2.2
优良节能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
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的关键之一是采用适宜的高性能围护结构系统,其可显著降低建筑供暖空调负荷。江苏省气候与柏林、北京、青岛等寒冷地区差异明显,江苏地区夏季空调降温的能耗往往大于冬季供暖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以夏季隔热为主,兼顾冬季保温。围护结构最薄弱的部位为透明围护结构和冷桥。其中,门窗面积约占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比例的30%,门窗能耗约占建筑外围护结构热损失比例的50%,故强化外门窗保温隔热性能,对超低能耗建筑至关重要。而对于江苏地区的外墙,如果一味增大墙体传热阻,反而不能有效降低建筑冷热负荷,甚至会造成过渡季过热、夏季冷负荷增加,导致大幅增加建筑暖通空调的增量成本。因此,结合江苏省独特
11
魏燕丽,等: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的气候特征和经济成本,为实现超低能耗围护结构体
系,提出以下技术要求。2.2.1外墙
江苏地区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用外保温、自保
温、内保温有机组合的外墙保温系统形式。保温系统设计时,应计算分析排除外墙内侧结露风险,并同时满足耐侯性、抗风荷载、耐冰融等各项性能要求。外墙饰面宜采用浅色材料或隔热反射涂料。冷桥部位应进行合理的保温节能处理,尽量减少冷桥的影响。有条件时,采用双层外墙围护结构,外墙内侧宜采用可移动的模块化保温隔热墙,该可移动保温隔热墙在夏季、过渡季时收起,有利于室内充分散热,在冬季时拉上,可显著增强外墙保温性能,提高室内自由温度。建筑墙面宜采用绿化植物进行生态遮阳。江苏地区外墙考虑热桥
后平均传热系数值宜不大于0.40W/(m2
·K)。2.2.2
屋面
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保温层有机连续,尽量避免冷
桥。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延续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使保温层得到可靠防护;屋面结
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宜设置绿化屋面,
有利于通风降温,又可美化城市环境。当为平屋面时,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或隔热反射涂料。江苏地区屋面平均
传热系数值宜不大于0.35W/(m2
·
K)。2.2.3外窗
外窗是围护结构的关键部位,
其热工和遮阳性能对建筑能耗、室内舒适度影响显著。建筑外窗气密性
等级达6级以上,既可有效降低热量损失,又能降低场地和建筑内部的声环境影响。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宜大于35%。外窗的开启形式为内平开窗,玻璃采用三玻双中空或真空玻璃,窗框型材应采用隔热型材
铝合金、PVC塑料、木材及铝木复合等保温性能好的材料,中空玻璃采用暖边间隔条;外窗也可采用双层
窗组合的形式。玻璃配置采取增加中空玻璃层数、真空层、惰性气体、Low-E膜层等。外窗洞口周围均需做好保温处理,避免冷桥,减少热损失。江苏地区建筑物东、南、西向外窗应设置外遮阳设施,宜设置为活动式,活动式外遮阳和外窗的间距宜大于100mm,避免外窗玻璃被加热。江苏地区外窗综合传热系数宜
不大于1.50W/(m2
·K);夏季遮阳系数宜不大于0.20;冬季遮阳系数宜不小于0.70。
2.2.4楼板
楼板噪声干扰一直是建筑楼上楼下邻里矛盾的热点问题;场地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尤其是临街建筑的噪声严重干扰上班族正常办公等。楼板可采用保温隔声的浮筑楼板12
作法,则楼板撞击声隔声可改善至65dB,有效解决楼
上下撞击噪音干扰问题,不仅满足绿色建筑室内声环境的高限要求,而且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的居住品质。江苏地区楼板传热系数宜不大于0.55W/(m2·K)。2.3
高效暖通空调技术
超低能耗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宜优先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最大程度地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例如
合理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等。暖通空调设备选型时优先采用高能效产品,且结合控制措施,让暖通空调系统实现冬夏高效。与此同时,为保证办公区域的新风
供应,每个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按30m3/h设计
计算,排风量宜为新风量的100%,为将建筑排风中的热量回收,采用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5%且具有除霾功
能的高效新风热回收器。保证新风处理时,既有效避免通风换气的热量损失,又显著提高室内空气质量。2.4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目前在办公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主要为
地源热泵、太阳能。2.4.1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高于空气源热泵。江苏地区大多为典型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冷负荷高于冬季热负荷,系统夏季排热量大于冬季取热量,冬季源侧水温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夏季,地源热泵机组在冬季的运行效果优于夏季,考虑到冬、夏季地埋管的热平衡问题,因此在夏季冷负荷最大时,可考虑使用冷却塔辅助散热。为达到地源热泵效率最大化,一般采用土壤及冷却塔作为冷热源,在夏季采用了地源热泵加冷却塔的系统作为冷源,而在冬季则采用地源热泵作为热源,以保证系统夏季排出的热量近似等于冬季需要的热量,而夏季不足的冷量由冷却塔提供。冷却塔则根据热泵系统运行情况及地下温度监测情况实时开启,即在夏季运行时为地埋管系统放热提供补充,以保证地下热场平衡,避免热堆积。2.4.2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有两种方式,即被动式、主动式。常见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是太阳房和太阳能烟囱等。其中,墙体式太阳能烟囱是夏季室内空气由蓄热墙下部进入太阳能烟囱通道,经集热墙加热后向上浮升,最终从上部出口排至室外,具有良好通风效果;冬季工作原理与夏季相同但运行工况相反,室外冷空气进入太阳能烟囱通道,经集热墙加热后温度升高,后从集热墙上部入口进入室内,实现通风供暖。太阳能光伏一体化系统在办公建筑中可安装在屋顶、玻璃幕墙、遮光板等部位,在满足建筑设计前提下,结合本地太阳能资源优势,最大程度地布置太阳能光伏板。光
魏燕丽,等: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可有效降低建伏发电系统主要用于建筑室内外照明,
筑对一次能源的需求。2.5
绿色办公建筑的超低能耗技术汇总
绿色办公建筑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贯彻“被动优先、主动优化、持续发展、经济实用”的建设理念,因
表1
地制宜综合应用超低能耗集成技术。下面将适宜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超低能耗技术分成具体
措施,并探讨相关措施在办公建筑的技术适宜性,仅供参考。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的超低能耗技术及其适宜性
Table1Technologiesof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ofgreenofficebuildingsinhotsummerandwinterzoneandtheirselectionmethods
类别技术类别具体措施
采光窗、天井、光导管、天窗
技术适宜对象地下室、顶层
自然采光
充分利用自然能的被动式建筑设计
自然通风被动供暖
中庭自发光材料应用
拔风天井太阳房透明围护结构太阳能烟囱墙体
外保温、自保温、内保温有机组合可移动的模块化保温隔热墙浅色饰面材料、隔热反射涂料
绿化植物墙面
保温屋面、绿化屋面浅色饰面材料、隔热反射涂料双层窗、三玻两腔窗等
活动式外遮阳浮筑楼板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热能塔水蓄冷、冰蓄冷、太阳能蓄热具有除霾功能的全热新风热回收
暖通空调建筑照明系统建筑热水应用太阳能路灯高效节能灯具智能控制照明系统
建筑中部
公共楼梯间、指标、标志
建筑中部
建筑南向、顶层整栋建筑墙体各朝向外墙各朝向外墙各朝向外墙东向、南向、西向外窗
屋顶平屋顶
各向外窗东向、南向、西向外窗无特别防水要求的楼板
供暖空调房间供暖空调房间供暖空调房间供暖空调房间供暖空调房间
室内外热水需求房间场地室外
建筑室内外走廊、楼梯间、部分房间
墙体保温隔热
优良节能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
屋面保温隔热节能外门窗外遮阳楼板地源热泵应用
热源塔蓄冷蓄热新风热回收地源热泵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热水应用太阳能路灯绿色节能照明照明控制
高效暖通空调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
节能照明技术
3
3.1
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工程概况房间,北向为部分功能房间,中间区域为走廊,两个楼
梯间分别设置在东北向、西北向,使得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室内实现穿堂风效果从而减少机械通风的使用、冬季充分利用被动供暖。3.2.2
高效节能的围护结构系统
外墙采用外墙外保温与自保温结合的系统形式,其中,基层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外保温材料为石墨聚苯板,厚度为150mm,设置同等外保温厚度的岩棉防火隔离带,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K)。屋面采用300mm石墨聚苯板,0.25W/(m2·屋
2
K)。非供暖地下室面平均传热系数为0.13W/(m·
某超低能耗绿色办公建筑位于江苏省夏热冬冷
2
框架结构,地上6层,地地区,总建筑面积6758m,
下1层,主要功能包括办公、会议、公寓。该项目充分
贯彻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理念,项目优化集成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具体包括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高效节能的围护结构、活动外遮阳系统、太阳能热水、高效新风热回收等,辅有空气源热泵空调设备,打造了高端、健康、舒适、节能的办公环境。3.2项目应用主要技术3.2.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
该项目建设时考虑充分利用自然能的规划设计理念,建筑物朝向为南北朝向,地下设置采光窗井,地
顶板采用50mm挤塑聚苯板复合150mm增强玻璃
纤维保温板,非供暖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为K)。外窗采用聚酯合金真空复合中空0.20W/(m2·
2
K),气密性三玻两腔窗,外窗传热系数0.70W/(m·达8级。东、西、南向外窗采用电动遮阳百叶外遮阳,
上合理增大建筑南向和北向窗墙比,外窗可开启面积
比例不低于1/3。建筑平面布置时,南向为主要功能
13
魏燕丽,等: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太阳光强度来灵活调节活动可根据当地太阳高度角、
百叶遮阳的升降及角度,显著减小太阳光对室内的热辐射和眩光影响。
3.2.3高效节能的机电设备系统
本项目全部采用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空调末端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建筑每层均设置一台热回收新风机组。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末端变流量双管制技术,季节更换时可自动切换运行工况,有效节约运行电能,空调分区域调节控制,各房间空调末端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节。照明系统全部采用节能灯具,在公共场所采用节能控制措施。3.2.4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项目公寓部分有较大的生活热水需求,故采用建筑与太阳能光热一体化设计,太阳能集热器安装于建筑屋面并最大程度布置,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约101m2,产生的太阳能热水主要用于建筑公寓生活热水,降低建筑对一次能源的需求。3.3建筑室内环境测试3.3.1
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测试
2018年5月对该典型超低能耗办公建筑的代表
大,是由于屋面设置了热水水泵设备房,水泵运行时有噪声交代,对6层公寓影响最大。测试结果总体表明,由于该超低能耗办公建筑的外窗品质较好,气密性达8级,故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满足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室内允许噪声级的规定。
表2
典型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测试参数
Table2Testparametersofindoorbackgroundnoiseforrepresentative
greenofficebuildingswith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
测试结果
测试区域
2层北向会议室
昼间33.632.334.738.4
夜间31.629.932.830.9
3层南向会议室2层南向办公室5层北向公寓6层南向公寓
38.933.2
3.3.2
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测试
2018年5月对该典型超低能耗办公建筑的代表
性功能房间的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表3,可以得出:所测房间的室内污染物浓度满足标准GB/T1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PM10室内PM2.5、
、浓度满足标准GB/T1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GJ32/TJ194《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技术标准》要求,室内空气品质良好。
性功能房间的室内背景噪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
表2,可以得出:6层南向公寓的昼间和夜间噪声最
表3
典型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测试参数
Table3Testparametersofindoorairqualityforrepresentativegreenofficebuildingswith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
测试结果
测试区域
甲醛/(mg/m3)苯/(mg/m3)
0.020.02
氨/(mg/m3)
0.050.06
TVOC/(mg/m3)
0.050.06
PM2.5/(mg/m3)
0.0150.016
PM10/(mg/m3)
0.0190.020
2层南向办公室2层北向办公室3层南向会议室
0.050.05
0.040.020.040.030.0200.025
3.3.3
室内热湿环境测试
2018年5月-6月对该典型超低能耗办公建筑
的代表性办公室的室内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图1。可以得出:室外温度波动幅度较大时,代表性办公室的室内温度波动总体较小,但是其室内温度总体偏高,呈现过热,为保证室内舒适度,需开空调。同时,反映说明了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不能照搬寒冷地区的做法,应结合气候特征进行合理设计。
(3)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不可
一味增大围护结构传热阻,而应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经济成本,从而实现高效节能的超低能耗围护结构体系。
4结语
(1)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充
“被动优先、分贯彻主动优化、持续发展、经济实用”的
建设理念。
(2)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应合理利用建筑本体的空间布局、建筑构造以及细部处理等方法将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调节至人体舒适状态。
图1典型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测试参数
Fig.1Testparametersofindoorthermalenvironmentforrepresentative
greenofficebuildingswith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
(下转第64页)
14
崔巍:哈尔滨住宅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调研分析
图6各类污染物通风前后变化情况
T18883—2002,.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OL]2002.社,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OL].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OL].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于较为密闭状态,一旦爆发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如煤
会迅速危及气、烟气、微生物污染物乃至有毒物质),
室内安全,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沈晋明.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J].暖通空调,1997,27(4):22-25.[2]王东梅.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3]戴萍.建筑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与评价[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3.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
作者简介:崔巍(196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硕
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研究(82191195@163.com)。
(上接第14页)
(4)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宜优
—以[3]黄春成,·—王万江,阿迪力赛买提.节能建筑室内热环境分析—2013,39(5):新疆首座超低能耗建筑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16-318.
[4]陈强,王崇杰,李洁.刘兴民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6,(2):19-26.术研究[
[5]汪静.布鲁克被动房的节能设计与建设实践[J].建设科技,2014,(19):31-36.
[6]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
先考虑太阳房和太阳能烟囱等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其次是太阳能热水及光伏、地源热泵等。(5)采用因地制宜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既可显著改善人员环境提升建筑品质又能显化节能效益,有助于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孙德宇.《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路及要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3):47-51.点[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M].北京,2015:10.则[
[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能设计标准》
作者简介:魏燕丽(1980),女,福建人,热能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
师,主要从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究(weiyanli025@163.com)。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