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特点及全面深化——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特点及全面深化——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来源:爱站旅游
经济与管理评论

本刊特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特点及全面深化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崔友平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ꎬ北京100017)

  [摘 要] 中国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ꎬ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ꎬ创造了“中国奇迹”ꎮ中国4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大体经历了启动、探索推进、目标确立及框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深化改革五个阶段ꎮ我国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ꎬ当然也有教训需要吸取ꎮ十八大后ꎬ我国经济呈现新态势ꎬ全面深化改革成绩显著ꎮ新时代ꎬ我们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难点和重点ꎬ解放思想、创新理论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推进改革ꎬ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ꎮ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ꎻ中国奇迹ꎻ改革开放40年ꎻ全面深化改革[DOI编码] 10.13962/j.cnki.37-1486/f.2018.06.001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10(2018)06-0005-10

一、40年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中国奇迹”

经过40年的艰苦努力ꎬ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ꎮ

 表1

年份

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

经济增长率(%)

7.611.77.67.85.3910.915.213.58.911.611.34.13.8

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中国经济增长率

 资料来源: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ꎮ

经济增长率(%)

9.214.21413.110.9109.37.87.68.48.39.11010.1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经济增长率(%)

10.412.714.29.69.210.49.37.77.77.36.96.76.9预计6.5

中国奇迹表现在:

(一)经济快速增长ꎬ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者简介]崔友平(1964- )ꎬ男ꎬ山东威海人ꎬ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ꎬ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ꎮ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ꎮ

􀅰5􀅰

2018年第6期本刊特稿

中国40年改革开放最显著成就是经济快速发展ꎮ我国GDP从1978年的0.3645万亿元59660元ꎬ年均增长约9.5%ꎬ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ꎬ从1978年的1.8%增长到2008年的6.4%ꎮ2008年ꎬ中国超过德国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ꎮ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ꎮ2017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上升为15%ꎬ稳居世界第二位ꎮ

(二)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扩大ꎬ国际经济地位快速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后ꎬ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扩大ꎬ逐步融入国际经济社会ꎮ新时代ꎬ中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ꎮ据有关部门测算ꎬ2000年以后ꎬ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15%以上ꎬ居世界第二位ꎮ2013-2017年ꎬ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约为30%ꎬ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ꎬ居世界第一位ꎮ

(三)从贫穷落后奔向小康ꎬ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40年ꎬ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ꎮ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ꎮ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ꎬ比上年增长9.0%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ꎬ增长别为57.5%和67.7%ꎬ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到29.3%ꎬ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富足标准范围ꎮ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显著ꎬ平均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4年的75岁ꎬ2017年又提高到76.7岁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ꎮ

(四)社会保障更加健全ꎬ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到目前为止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ꎬ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体系更加完善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ꎬ国家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ꎮ已初步实现全体人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ꎮ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ꎬ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3.1%ꎬ这一数字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ꎮ近5年ꎬ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ꎬ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到2020年ꎬ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ꎮ就业状况持续改善ꎬ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ꎮ

(五)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中国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1978年的17.9%ꎬ提高到2017年的58.5%ꎬ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ꎬ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ꎮ近几年ꎬ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ꎬ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ꎮ

(六)科技、教育、各项事业网络建设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7.3%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由基本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ꎬ1978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①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

改革开放后ꎬ科技进步加速ꎮ特别是近几年ꎬ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不凡的成绩ꎬ亮点频出ꎬ蛟龙、天宫、天眼、墨子、悟空、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ꎮ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ꎬ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ꎬ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ꎬ高出世界平均水

①数字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公报ꎮ

􀅰6􀅰

经济与管理评论

本刊特稿

平近10个百分点ꎮ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运营网和移动宽带网ꎮ

二、中国4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ꎬ我们逐渐建立了以行政手段管理为特征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ꎮ这种体制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是受苏联模式的影响ꎬ二是受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战争时期供给制的影响ꎬ三是受产品经济理论的束缚ꎬ四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国内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外国的封锁ꎮ这种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人们革命热情高涨时ꎬ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ꎬ在粗放经济条件下ꎬ能够使经济较快发展ꎮ但是ꎬ当进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ꎬ特别是由粗放进入集约增长阶段以后ꎬ这种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了ꎮ近一个世纪的计划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证明ꎬ这种经济体制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ꎬ遇到难以克服的信息方面的障碍和激励方面的困难ꎬ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就不能继续生存ꎮ因此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实质所在就是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ꎮ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阶段(1978年-1984年)

真正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的ꎮ1978年12月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ꎬ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ꎮ同时ꎬ开始认识到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的许多弊端ꎬ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问题ꎮ从1979年开始ꎬ计划越来越少ꎬ市场调节越来越多ꎮ1982年十二大报告确立了“计划经济为主ꎬ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ꎮ这一思想是1979年-1984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ꎬ它与原来把社会主义经济等同于完全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观念相比ꎬ无疑是历史性飞跃ꎮ

改革实践首先从农村开始ꎬ逐步向城市推进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小岗村率先进行随后推广到全国ꎬ同时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ꎮ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开始ꎮ财税体制推行两步“利改税”ꎮ流通体制上ꎬ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ꎬ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ꎮ

1984年10月ꎬ中共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ꎬ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推进阶段(1984年-1992年)

定»ꎬ«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ꎬ这与十二大“为主为辅”的提法相比较前进了一大步ꎬ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ꎮ1987年10月ꎬ党的十三大召开ꎬ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ꎬ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ꎮ”①特别强调计划与市场不是板块式的结合ꎬ而是有机地结合ꎬ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ꎬ并提出了“国家调整市场ꎬ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ꎬ这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ꎮ由于通货膨胀比较严重ꎬ从1988年底开始ꎬ我国经济进入了三年的治理整顿时期ꎮ1990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法略有退步ꎬ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ꎬ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ꎬ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ꎮ”这种提法基本上回到了十二大强调计划经济的地方去了ꎮ理论上的倒

①转引自:崔友平.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ꎬ1998:65.

􀅰7􀅰

2018年第6期本刊特稿

退ꎬ导致经济上的不景气ꎮ1989-1990年ꎬ我国经济增长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ꎮ

这一阶段ꎬ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ꎬ提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ꎬ搞活国有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ꎮ为增强企业活力ꎬ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ꎬ国有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赁制等经营方式改革ꎮ在宏观管理上ꎬ采取了“调、放、管”相结合的方针ꎬ理顺比价关系ꎬ实行财税包干制ꎮ

1992年初ꎬ由于经济的不景气ꎬ许多改革不到位ꎬ邓小平同志南行讲话ꎮ1992年10月ꎬ在(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及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2002年)

南行讲话精神指导下召开了党的十四大ꎬ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ꎮ1993年11月ꎬ中共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ꎬ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ꎬ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竞争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ꎮ

到2002年ꎬ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ꎮ企业改革方面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ꎬ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ꎬ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ꎻ一些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ꎻ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ꎬ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进行了改革①ꎮ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ꎬ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ꎬ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ꎬ要素市场逐步形成ꎮ宏观调控上ꎬ1994年提出了对财政、税收、计划、外汇、金融和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的系统方案ꎬ确立了财政分税制框架ꎮ收入分配方面ꎬ以按劳分配为主体ꎬ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ꎮ社会保障方面ꎬ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及社会救济制度以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ꎮ

2002年11月ꎬ党的十六大召开ꎬ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阶段(2003年-2011年)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ꎮ2003年10月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ꎬ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ꎮ

这一阶段我国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ꎬ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ꎮ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ꎬ清理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ꎮ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ꎮ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ꎮ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ꎮ

2012年11月ꎬ党的十八大召开ꎬ我国进入新时代ꎮ2013年11月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ꎬ(五)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

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ꎬ会议认为ꎬ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ꎬ只有坚持全面改革ꎬ才能继续深化改革ꎮ因此ꎬ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ꎬ而是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ꎮ

——中国改革①高尚全.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0年的回顾和思考[J].全球化ꎬ2017ꎬ(09).

􀅰8􀅰

经济与管理评论

本刊特稿

三、中国4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可称为渐进式改革ꎮ苏联、东欧是激进式改革———出现了“和平时期最大的经济灾难”ꎬ现在又转为渐进改革ꎮ无论是激进改革还是渐进改革都不一定成功ꎮ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之所以取得了很大成绩ꎬ是因为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道路ꎮ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从调整发展战略入手ꎬ为改革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是同调整发展战略相联系的ꎮ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ꎬ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ꎮ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ꎮ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引下ꎬ十一届三中全会矫正了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急于求成的错误ꎬ把原来的以追求高速度为主要目标ꎬ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发展战略ꎬ转变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战略ꎮ这些调整走出了一条速度比较适中ꎬ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路子ꎬ对改革的起步至关重要ꎬ为改革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ꎮ

(二)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ꎬ改革从农村向城市逐步推进

我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口多ꎬ底子薄ꎮ人口多ꎬ主要是农村人口多ꎻ底子薄ꎬ主要是生产力落后ꎬ绝大多数人搞饭吃ꎮ我国从这个实际出发ꎬ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改革的第一推动力ꎬ启动了整个改革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ꎬ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ꎮ“交够国家的ꎬ留够集体的ꎬ剩下的都是自己的”ꎬ这种分配方式在没有生产技术提高的情况下ꎬ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ꎬ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ꎮ同时ꎬ在农村又支持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ꎬ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ꎮ乡镇企业的大发展ꎬ使得大量农业人口能够迅速转移出来ꎬ也带动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大发展ꎮ1984年开始ꎬ我们把农村的改革成功经验应用到城市ꎬ从而形成了一条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ꎮ

(三)用对外开放带动对内改革ꎬ改革开放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

如果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改革的第一推动力的话ꎬ那么ꎬ改革的第二推动力则来自对外开放ꎮ我国由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ꎬ首先选择与港澳台邻近的ꎬ过去商品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地区对外开放ꎬ采取优惠政策ꎬ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ꎬ这有利于促使沿海地区面对国际市场ꎬ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ꎬ有利于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ꎬ有利于扩展中国人民的视野ꎮ沿海通过创办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ꎬ取得成功经验后ꎬ再向内陆扩展ꎮ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带———沿江、沿边开放———内地的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ꎮ对外开放也在倒逼对内改革ꎬ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使国内政府和企业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ꎮ2018年我国推出了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ꎬ中国在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保护产权、扩大进口四个领域的开放已逐步推开ꎬ这些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将极大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改革ꎮ

(四)以公有制为主体ꎬ多种经济成分并存ꎬ改革由体制外向体制内逐步推进

改革之初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基本上在非国有企业ꎬ即体制外ꎮ在国有企业没有根本改革的前提下ꎬ通过给政策ꎬ鼓励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ꎬ采取体制外放开的办法使其他经济成分发展起来ꎮ这样可以较快地发展起一批有活力的非国有企业ꎬ推动了经济的强

􀅰9􀅰

2018年第6期本刊特稿

劲增长ꎬ使一些人在改革中获益ꎬ这有利于趋易避难ꎬ减少改革对经济的震荡ꎮ但这绝不是说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无关紧要ꎮ恰恰相反ꎬ国有企业在我国改革过程中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ꎮ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ꎬ国有经济承担了体制转轨的成本ꎬ为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撑ꎬ又创造了今天我们把国有经济的改革放到核心地位进行攻坚的条件ꎮ苏联、东欧改革则一开始就围绕着国有经济做文章ꎬ实行“休克疗法”———把国有企业私有化ꎬ政府好像被掏空了的口袋ꎬ什么也没有了ꎬ在政府需要调控市场时却失去了调控经济的能力ꎮ

(五)先试验ꎬ后推广ꎬ从点和局部做起ꎬ改革由局部向整体逐步推进

我国改革的典型特征是大胆地试ꎬ谨慎地推广ꎬ走一步ꎬ看一步ꎬ摸着石头过河ꎮ改革采取了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方式ꎮ这种由点而面、由局部到整体ꎬ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推进方式ꎬ有利于控制风险ꎬ又能够迅速普及ꎬ这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验ꎮ

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ꎮ这40年国力增强最为显著ꎬ人民得到实惠最多ꎬ经济和社会生活欣欣向荣ꎬ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ꎮ在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ꎬ如此长时间的高速增长ꎬ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ꎬ被称之为“中国奇迹”ꎮ但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及前期经济单边突进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ꎬ影响改革的深化ꎮ目前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ꎬ摸着石头过河ꎬ顶层设计、总体布局ꎬ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不够ꎮ

第二ꎬ渐进式改革必然造成双重体制的长期并存ꎮ有时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ꎬ也造成了腐败的蔓延ꎮ

第三ꎬ由体制外向体制内推进ꎬ造成了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滞后ꎬ难度加大ꎮ第四ꎬ市场化方向改革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ꎬ有时仍习惯于用行政手段解决经济问题ꎮ如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例ꎬ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ꎬ出现了行政手段一刀切问题ꎮ

第五ꎬ财税体制始终没有理顺ꎬ存在税费过重问题ꎮ我国个人收入所得税和企业税赋明显过重ꎮ

第六ꎬ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问题ꎮ由于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上ꎬ造成我国已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ꎮ

五、十八大以来ꎬ全面深化改革成绩显著

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单方面渐进式推进及先易后难策略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ꎬ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ꎬ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ꎮ2013年11月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ꎬ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ꎮ«决定»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ꎬ没有完成时ꎬ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ꎮ2013年12月ꎬ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ꎬ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ꎬ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ꎬ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ꎮ改革开放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ꎮ改革开放取得的突破和进展主要体现在:􀅰10􀅰

(一)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ꎬ市场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

经济与管理评论

本刊特稿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ꎬ实际就是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代替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计划经济ꎬ是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的过程ꎮ在这个进程当中ꎬ计划作用越来越小ꎬ市场作用越来越大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ꎬ不再提“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ꎬ这在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中ꎬ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ꎬ**总书记指出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ꎬ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ꎮ可以看出ꎬ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ꎮ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做出新的表述ꎬ条件已经成熟ꎬ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①ꎮ这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市场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提高ꎮ

(二)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ꎬ是**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做出的重大判断ꎮ新常态下ꎬ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变化ꎬ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优化ꎬ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转换三大新特征ꎮ这一重大判断ꎬ高度概括了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深刻的趋势性特征ꎬ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战略指导②ꎮ

(三)创新性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八大以来ꎬ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ꎬ经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ꎮ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逆经济全球化抬头ꎮ与此同时ꎬ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ꎬ货币化的加深ꎬ土地的有限性、劳动力的短缺等造成要素价格攀升ꎬ加上环保约束越来越紧ꎬ不再单纯追求GDP增速ꎬ必然导致改革重点的转向ꎮ在这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ꎬ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ꎬ要求我们调整宏观调控的思路ꎬ从扩大需求为主ꎬ转向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三去一降一补”ꎮ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ꎬ提出新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之后ꎬ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ꎬ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ꎬ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ꎮ新发展理念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ꎬ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ꎮ坚持创新发展ꎬ就是要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ꎻ坚持协调发展ꎬ就是要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ꎻ坚持绿色发展ꎬ就是要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ꎻ坚持开放发展ꎬ就是要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ꎻ坚持共享发展ꎬ就是要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ꎮ

(五)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ꎬ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ꎬ封闭必然落后ꎮ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览战略

①**.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新华网ꎬ2013-11-16.

学学报ꎬ2018ꎬ(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J].山东财经大②崔友平.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复兴—

􀅰11􀅰

2018年第6期本刊特稿

全局ꎬ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ꎬ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ꎮ国内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ꎬ筹划大弯区建设战略ꎬ全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区战略等ꎮ这些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ꎮ对外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ꎬ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公平开放、共赢开放和包容开放ꎬ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ꎬ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ꎮ

(六)坚持正确的方法论ꎬ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

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ꎬ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ꎬ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ꎬ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ꎬ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ꎮ推进改革胆子要大ꎬ但步子一定要稳ꎮ集中力量先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举措ꎬ夯基垒台、立柱架梁ꎬ做到重大改革举措系统配套ꎬ然后集中力量抓好落实ꎬ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ꎮ

(七)引领经济全球化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ꎬ人类共有一个家园ꎮ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ꎮ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逆经济全球化甚嚣尘上之时ꎬ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ꎬ引领经济全球化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ꎬ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ꎮ**同志着眼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休戚与共的发展大势ꎬ顺应时代潮流ꎬ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ꎮ这是**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ꎬ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ꎬ多次被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ꎮ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没有完成时ꎬ只有进行时ꎮ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ꎬ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推进改革ꎮ

(一)加强领导和顶层设计ꎬ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ꎬ必须坚持正确方向ꎮ**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ꎬ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ꎮ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偏离了这一条ꎬ那就南辕北辙了ꎮ”①今天ꎬ我们的改革ꎬ不是改航转向ꎬ更不是要丢掉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ꎬ就要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ꎮ为此ꎬ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ꎬ**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ꎬ运筹帷幄、总揽全局ꎬ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ꎬ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ꎬ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办落实机制ꎮ

(二)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化方向的改革不动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ꎮ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ꎬ是市场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ꎬ是市场化方向的改革ꎮ什么时候坚持了市场化方向的改革ꎬ改革就会

①转引自:钟社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N].光明日报ꎬ2016-02-10.

􀅰12􀅰

经济与管理评论

本刊特稿

深入ꎬ生产力就会发展ꎻ什么时候偏离了市场化方向ꎬ改革就会受到挫折ꎬ经济就会受到影响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ꎬ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ꎮ正因为我们坚持了市场化方向的改革ꎬ极大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ꎬ国家的创新能力才无限焕发ꎬ经济体量得以几何级数增加ꎬ才创造了“中国奇迹”ꎮ

有人借改革开放存在的问题ꎬ否定市场化方向的改革ꎬ甚至想回到老路上去ꎮ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大数据可以使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ꎬ妄图重新回到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中去ꎮ但是ꎬ我们知道互联网大数据仍无法解决这个时代人的激励机制问题ꎮ而市场经济ꎬ才能使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迸发ꎬ也只有自由选择的市场经济ꎬ这种互联网大数据才有真正的意义ꎮ因此ꎬ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ꎬ市场经济是一般性ꎬ社会主义是特殊性ꎬ因此ꎬ必须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ꎬ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过去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表述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基础ꎮ所以需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ꎬ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供求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优化ꎮ当然ꎬ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ꎬ但政府的作用是通过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社会管理等等去引导规范市场配置资源ꎮ

(三)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ꎬ增强企业活力、承包制、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ꎮ但整体来说由于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改革是由体制外向体制内逐步推进的ꎬ这也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性ꎮ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ꎬ2015年8月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ꎬ这是目前指导和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ꎮ**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问题ꎬ特别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ꎮ国有企业改革一要强调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ꎬ要发展好国有资产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ꎻ二要坚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ꎬ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不能动摇ꎬ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ꎬ激发企业活力ꎻ三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ꎬ把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ꎬ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证ꎮ

(四)坚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改革40年ꎬ民营经济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一半以上ꎻ民营经济的税收贡献占国家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ꎻ中国经济增长超过60%的贡献来自民营经济ꎻ民营企业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ꎬ容纳了90%的新增就业ꎮ过去40年ꎬ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民营经济这个“增量”部分释放的生产力ꎮ近几年ꎬ我国民间投资断崖式下滑ꎬ说明在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仍有欠缺ꎮ一旦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拉动力民营经济出了问题ꎬ中国经济就真的出了问题ꎮ为此ꎬ一要明确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ꎻ二要切实加大帮扶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ꎬ努力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ꎬ主要是是解决“融资难”、“成本高”、“用人难”的问题ꎮ

(五)进一步理顺财税体制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历经分合ꎬ始终没有理顺ꎮ我国财税体制事权和财权不匹配ꎮ目前地

􀅰13􀅰

2018年第6期本刊特稿

方债务就存在很大的危险ꎮ要破除这一风险ꎬ就必须对财税体制进行改革ꎮ一要科学规划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ꎬ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ꎮ二要落实简政放权ꎬ倒逼压缩行政支出ꎬ增加民生支出ꎬ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ꎮ三要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ꎮ四要推进税收体系建设ꎬ探索国税地税合并之路ꎮ

(六)适应新时代ꎬ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经济能力

十八大以来ꎬ我国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ꎬ错综复杂的形势要求我们提高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ꎮ首先ꎬ提高驾驭互联网经济的能力ꎮ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ꎬ我国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优势ꎬ第三方支付带来的“无现金社会”的兴起ꎬ引起互联网金融的勃发和动荡ꎮ这种情况对政府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能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①ꎮ对互联网新业态的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考验ꎮ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反垄断ꎬ互联网时代是智能制造的时代ꎬ同时又使垄断变得更加容易ꎬ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反击垄断对创新的伤害ꎮ其次ꎬ提高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和宏观调控的能力ꎮ如对我国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和调控能力ꎬ在这两点上我们的教训比经验多ꎮ最后ꎬ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判断和应对能力ꎮ

党的十九大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ꎬ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ꎬ进一步解放思想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推进全面改革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ꎮ

(责任编辑:韩 斌)

China'sEconomicSystemReform:ProcessꎬCharacteristicsand

ComprehensiveDeepening

———MemorizingForty-yearAnniversaryofReformandOpen

CUIYouping

(ChineseAcademyofCommunistPartyHistoryandLiteratureꎬBeijing100017)

Abstract:Duringforty-yeareconomicsystemreforminChinaꎬtheeconomicconstructionobtainedgloriousachieve ̄mentsand\"ChineseMiracle\"wascreated.TheprocessofChina'sforty-yeareconomicsystemreformexperiencesini ̄systemandcomprehensivelydeepeningreform.TheprogressivereforminChinaobtainsgreatsuccessandalsopro ̄videslessonstolearn.Afterthe18thNationalCongressꎬChina'seconomypresents\"NewNormal\"andthecompre ̄thecomprehensivereformꎬreleasethoughtsꎬcreatetheoriesandinvestmorecourageanddeterminationtopushfor ̄wardthereformsoastoensureanewandbiggersuccessofChina'sreformandopen.form

KeyWords:EconomicsystemreformꎻChinesemiracleꎻForty-yearreformandopenꎻComprehensivedeepeningre ̄tiatingꎬexploringandadvancingꎬestablishingtargetandformingframeworkꎬperfectingsocialismmarketeconomichensivereformreceivessignificantachievements.IntheNewEraꎬwemustgraspthedifficultandimportantpointsof

􀅰14􀅰

——中国改革①高尚全.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40年的回顾和思考[J].全球化ꎬ2017ꎬ(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