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工作人员禁止禁止入内; 2 禁止吸烟及携带火种,不准在岗位上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与生产无关的
物品,保持各岗位环境的整洁和工作通道的畅通; 3 各岗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CO中毒或爆炸事故发生; 4 检修需动火,必须执行动火六大禁令; 4.1 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4.2 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4.3 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4.4 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4.5 不按时做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4.6 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 5 凡进入设备或容器内,必须执行化工部“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以确保人身安全;
5.1 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5.2 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5.3 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5.4 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5.5 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5.6 必须佩带规定的防护用具。
5.7 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监守岗位。 5.8 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6 报警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7 一旦发现气体泄漏等异常现象时立即通知中控室,由中控室操作人员立
即通知本值班长、领导及调度,迅速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8 为防止气体泄漏等意外事故发生,必须备置必要的检测仪、防毒面具,
急救护具; 9 操作人员作业过程中如感到身体不舒服(如头痛、呼吸困难呕吐等),
应立即通知组长或有关人员,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或到医院进行治疗,禁止继续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10 巡检工随时检测CO的浓度,保持与中控室联系。工作现场CO的浓度
超过70PPM:工作人员劳保用品必须穿戴齐全,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浓度在18%以下,有毒气体浓度2%以上地方,各种型号滤毒罐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11 巡视检查人员应具有气体防护,救护知识。 12 巡视检查时,必须随身携带CO气体检测器,随时检测CO的浓度,以
防种种原因而造成CO中毒。 13 工作现场CO的浓度超过100PPM,立即通知现场工作人员迅速撤离或
跑到通风处及上风向处,工作现场必须有专人进行负责,统一指挥; 14 现场符合进入条件或检修条件,维修人员方可进入,并由巡检工进行监
护,现场应设置警告标志; 15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5.1 检修CO管线及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
15.1.1 工作现场保持通风良好,有必要时现场安装通风设施。 15.1.2 工作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禁止一人独立工作。 15.1.3 监护人携带CO检测仪检测随时检测CO的浓度。
15.1.4 被检修设备及管线采取隔离措施。加堵盲板, 盲板密封严实,无裂
纹、无孔洞现象,必要时应拆掉一段管道与系统彻底。水封必须加满水,使之与系统隔离。
15.1.5 用氮气置换进行设备及管线内的CO。经取样分析,化验结果符合
检修条件、动火条件或符合进入容器、设备内部作业的条件,由安全员开具工作票,完成审批手续后方可工作。动火指标规定: 一氧化碳(CO)<0.01%(体积比),乙炔(C2H2)<0.23%(体积),氢气(H2)<0.4%(体积比),进入容器指标规定:检验容器内含乙炔(C2H2)<0.23%(体积比);一氧化碳(CO)<0.01%(体积比),其它检修条件:一氧化碳(CO)<0.01%(体积比),氧含量在18-21%。
15.1.6 在容器内检修,禁止打开氮气阀。
15.1.7 被检修设备的排放阀、人孔、手孔、顶盖等进出口全部打开。 15.1.8 禁止使用铁质工具在CO管线及设备上进行敲打。 15.1.9 检修压力容器严禁在承压状态下敲打和维修。
15.1.10 装设盲板时先安装进口,再安装出口,拆盲板时,先拆出口,再拆
进口。
15.1.11 禁止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两处及两处以上抽堵盲板作业。 15.1.12 检修时,禁止任意挪动、移动管道上的盲板。 15.2 进入窑体检修时的注意事项
15.2.1 工作现场保持通风良好,有必要时现场安装通风设施。 15.2.2 工作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禁止一人独立工作。 15.2.3 监护人携带CO检测仪检测随时检测CO的浓度。 15.2.4 石灰窑停运,停止燃料供给。
15.2.5 先对石灰窑进行泄压,压力为0方可打开炉门。炉门打开后需打开
石灰 窑的闸板和炉门,用空气对窑体内进行置换。
15.2.6 取样分析,化验结果符合进入窑内作业的条件,由安全员开具工作
票完成审批手续后方可工作。动火指标规定: 一氧化碳(CO)<0.01%(体积比),进入容器指标规定:一氧化碳(CO)<0.01%(体积比),氧含量在18-21%。其它检修条件:一氧化碳(CO)<0.01%(体积比),氧含量在18-21%。
15.2.7 窑内应保持通风良好。
15.2.8 进入窑内时注意窑内的温度,防止人员中暑或烫伤。 15.2.9 电源线悬空吊挂,做好绝缘,防止触电。 15.2.10 氧气管、乙炔管做好隔热措施。 16 设备运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6.1 禁止在运转设备周围及机架、走板、栏杆上坐,卧,跑,跳,禁止跨越
走板,栏杆及机器等。
16.2 设备运行时禁止身体触及转动部位,以防发生意外。 16.3 设备运行时禁止将身体探入转动部分内拾取物、件。 16.4 传动设备未停前,禁止用手、脚接触或强制停止。 16.5 突然停电时,禁止接触设备,以防突然送电。
16.6 设备异常现象发生异常现象或出现卡料必须停机处理并及时上报。 16.7 皮带机运行时禁止往皮带机抛扔物料或杂物。
16.8 设备运行时禁止刮皮带内侧、皮带机滚轮内存有的积料,防止手卷入皮
带机内。
16.9 无穿行通道的设备下禁止穿行。 16.10 严禁在转动设备及附近追逐打闹。
16.11 操作工操作时,禁止他人影响其注意力(不得惊吓操作工)。 17 当维修设备、清扫卫生时,严格执行检修挂牌制度,警示牌悬挂在控制
箱上,悬挂、拆卸警示牌由同一人操作,其他人员禁止操作。 18 检修可逆设备或带有可逆装置的设备时,必须切断可逆装置和可逆设备
相关联设备的电源。 19 清扫可逆设备或带有可逆装置的设备时,必须停运可逆装置和可逆设备
相关联的设备。 20 设备检修后的安全注意事项
20.1 设备检修完毕,其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新装、改装的设备及设备周边的
防 护装置)必须配备齐全、恢复完好后,方可移交生产使用。 20.2 工作结束后要清点工具,避免掉入设备中,造成事故的发生。 20.3 工作完毕时将现场清理干净并进行防火检查,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现
场。
21
接线必须由电工进行,严禁私自乱接电器线路。配电箱的门关好,配电箱内、外禁止放置任何物品。 22 移动照明灯具使用安全电压,绝缘完好无损,使用完后将电源线收起、
挂好。 23 任何电气设备上的标示牌,非有关人员不得移动。 24 禁止从2米以上的高空抛、扔工具、零件、材料、其它物件及积灰。 25 吊装口、预留口、观察口、料仓口的盖板必须密封严实、固定牢固。 26 防护装置需配置警示牌,安全标语正确,字迹清晰。 27 禁止人为损坏、破坏、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装置和消防装置。 28 消防沙储备充足,沙内无油污、易燃易爆物品,且备有消防锹。 29 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操作人员应熟悉掌握使用方法。电器火灾应
先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扑救,电石着火时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扑救,禁止用水扑救。 30 保持通道的畅通,出入口、走道处严禁摆放任何物品。 31 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安全注意事项
31.1 面罩的外表应平滑,无气泡、无毛刺,无影响气密的缺陷。
31.2 滤毒罐外表应平滑,无毛刺,标色(白色)正确,无影响致密的缺陷。 31.3 面罩观察眼窗 视物真实且清晰,镜片不能破碎。 31.4 导气管应具有良好的伸缩弹性,弯曲成180°时应保证气流通畅,气密
好。
31.5 佩戴面罩时气密性完好,无漏气现象。每次使用如下:
31.5.1 在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前,先将滤毒罐上盖扭开、下胶盖打开,然
后将滤毒罐上口接在导气管的母口上,导气管公口接在过滤式防毒面具上。
31.5.2 佩戴防毒面具时,使用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头型大小选择合适的面
具,使面罩紧贴面部,无明显压痛感。佩戴防毒面罩的方法:将中、上头带调整到适当位置,并松开下头带,用两手分别抓住面罩两侧,屏住呼吸,闭上双眼,将面罩下巴部位罩住下巴,双手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撑开头带,由下而上戴上面罩,并拉紧头带,使面罩与脸部确实贴合,然后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
31.5.3 负压测试:用手掌捂住滤毒罐,吸气会使面具轻微向内陷、摒住呼
吸五秒钟以上,面具应保持内陷状态。
31.5.4 正压测试:用手常捂住面具下方的出气阀并均匀呼气,面具应会轻
微鼓涨 但不会有空气逸出。
31.5.5 如果上述任一测试失败,则应重新调整面具主体及头带组合,并重
复以上测试直至气密,测试失败禁止使用。
31.5.6 佩戴时应注意不要让头带和头发压在面罩密合框内,也不能让面罩
的头带爪弯向面罩内。另外,使用者在佩戴面具之前应当将自己的胡须剃刮干净。
31.5.7 每次使用完后,面具必须清洁干净,不使用时,应将整个面具存放
在密封的塑料袋内。
31.5.8 过滤式防毒面具应专人专用,禁止人为损坏或破坏。 32 滤毒罐安全注意事项:
32.1 安全员负责检测滤毒罐的有效性。定期称量罐的总重量,认真做好记录,
告知维修负责人和使用人。滤毒罐内药剂极易吸潮失效,当罐体总重量大于罐体上标注的重量时,必须停止使用做失效处理。
32.2 每次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记录开始使用的时间,现场监护人负责监护,
使用时间超过有效防毒时间,监护人负责通知使用者立即离开工作现场,停止继续使用滤毒罐。
32.3 滤毒罐每次使用后将罐体上、下防潮封盖打开,放置在干燥通风处,用
空气对罐内药剂上吸附的一氧化碳进行置换,置换时间必须一小时以上,最后将罐体上、下防潮封盖盖好,收回到干燥处保存,防止受潮失效,待下次使用。 32.4 滤毒罐有效期为五年,面具使用期限为三年。每个面具、滤毒罐必须做
好有效期的标示,无标示 、模糊不清或超过有效期视为失效,禁止使用。空气呼吸器进入窑内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 32.5 空气呼吸器使用前的检查
32.5.1 检查面罩的镜片、系带、环状密封、呼气阀、吸气阀是否完好,和
供给阀的连接是否牢固。全面罩的部位要清洁,不能有灰尘或被酸、碱、油及有害物质污染,镜片要擦拭干净。
32.5.2 供给阀的动作是否灵活,与中压导管的连接是否牢固。 32.5.3 气源压力表能否正常指示压力。
32.5.4 检查背具是否完好无损,左右肩带、左右腰带缝合线是否断裂。 32.5.5 气瓶组件的固定是否牢固,气瓶与减压器的连接是否牢固、气密。 32.5.6 打开瓶头阀,随着管路、减压系统中压力的上升,会听到气源余压
报警器发出的短促声音;瓶头阀完全打开后,检查气瓶内的压力应在28Mpa~30Mpa范围内。
32.5.7 检查整机的气密性,打开瓶头阀2min后关闭瓶头阀,观察压力表的
示值1min内的压力下降不超过2Mpa。
32.5.8 检查全面罩和供给阀的匹配情况,关闭供给阀的进气阀门,佩戴好
全面罩吸气,供给阀的进气阀门应自动开启。
32.5.9 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上述项目的检查。空气呼吸器在不使用时,
每月应对上述项目检查一次。
32.6 空气呼吸器的佩戴方法
32.6.1 佩戴空气呼吸器时,先将快速接头拔开(以防在佩戴空气呼吸器时
损伤全面罩),然后将空气呼吸器背在人身体后(瓶头阀在下方),根据身材调节好肩带、腰带,以合身牢靠、舒适为宜。
32.6.2 连接好快速接头锁紧,将全面罩置于胸前,以便随时佩戴。 32.6.3 将供给阀的进气阀门置于关闭状态,打开瓶头阀,观察压力表示值,
以估计使用时间。
32.6.4 佩戴好全面罩(可不系带)进行2~3次的呼吸,感觉舒畅,屏气或
呼气时供给阀应停止供气,无“咝咝”的响声。一切正常后,将全面罩系带收紧,使全面罩系带收紧,使全面罩和人的额头、面部贴合良好并气密。
32.6.5 在佩戴全面罩,系带不要收的过紧,面部感觉舒适,无明显压痛。
全面罩和人和额头、面部贴合良好并气密后,此时深吸一口气,供给阀的进气阀门应自动开启。
32.6.6 空气呼吸器使用后将全面罩的系带解开,将消防头盔和面罩分离,
从头上摘下全面罩,同时关闭供给阀的进气阀门。将空气呼吸器从身体卸下,关闭瓶头阀。
32.7 注意
32.7.1 一旦听到报警声,应准备结束在危险区工作,并尽快离开危险区。 32.7.2 压力表固定在空气呼吸器的肩带处,随时可以观察压力表示值来判
断气瓶内的剩余空气。
32.7.3 拔开快速接头要等瓶头阀关闭后,管路的剩余空气释放完,再拔开
快速接头。
32.8 使用后处理
32.8.1 空气呼吸器使用完后应及时恢复使用前的战斗准备状态,并做以下
工作:
32.8.2 卸下全面罩,用中性或弱碱性消毒液洗涤全面罩的口鼻罩及人的面
部、额头接触的部位,擦洗呼气阀片;最后用清水擦洗。洗净的部位应自然干燥。
32.8.3 卸下背具上的空气瓶,擦净装具上的油污、灰尘,并检查有无损坏
的部位。
32.8.4 对空气瓶充气。
32.8.5 将充气的空气瓶,接到碱压器上并固定在背具上。
32.8.6 按使用前准备工作要求,对空气呼吸器进行检查。 32.9 空气瓶的充气方法及注意事项:
32.9.1 关闭瓶头阀,将空气瓶组件从背具上卸下来。
32.9.2 将气瓶组连接在空气压缩机的输出接口上。注意目栓空气瓶的净水
压日期、有无深的刻痕、切口及瓶头阀有无损伤,如发现损伤,应及时修理,测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32.9.3 打开瓶头阀旋钮,按下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充气至30Mpa。
32.9.4 待空气瓶自然冷却后再充气到30Mpa。注意不要对气瓶组过分加压。 32.9.5 关闭瓶头阀,放空充气管路的剩余空气,然后从充气装置上取下气
瓶组。
32.9.6 将气瓶组装到背具上或另外存放备用。 32.10 日常常规检查和维修 32.10.1 整机气密性检查 32.10.1.1 关闭空气呼吸器供给阀的进气阀门,开启瓶头阀,2min后再关
闭瓶头阀,压力表在瓶头阀关闭后1min内的下降值不大于2Mpa。如果1min内的压力下降值大于2Mpa,应分别对各个部件和连接处进行气密性检查。
32.10.2 报警器的报警压力 32.10.2.1 打开气瓶瓶头阀,待压力表指示值上升至7Mpa以上时关闭瓶
头阀,观察压力表下降情况至报警开始,报警起始压力应在5.5Mpa~0.5Mpa之间。如果报警起始压力超出了这一范置,应卸下报警器,检查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损坏应更换新的部件。 32.10.3 供给阀和全面罩的匹配检查 32.10.3.1 关闭供给阀的进气阀门,佩戴好全面罩后,打开瓶头阀,在吸
气时会听到“咝咝”的响声;在呼气和屏气时,供气阀应停止供气,没有“咝咝”的响声,表明供给阀和全面罩匹配良好。如果在呼气和屏气时,供气阀扔然供气,还能听到“咝咝”的响声,说明不匹配。这时应对供给阀和全面罩进行全面的检查或更换供给阀和全面罩,重新做匹配检查,直至合格为止。 32.11 日常维护
32.11.1 空气瓶和瓶头阀 32.11.1.1 空气瓶避免碰撞、划伤和敲击,应避免高温烘烤和寒冷冻及阳
光下暴晒,油漆脱落及时修补,防止瓶壁生锈。 32.11.1.2 空气瓶要按气瓶上规定的标记日期使用,定期进行检验,每三
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11.1.3 空气瓶内的空气不能全部用尽,应留有不小于0.05Mpa的剩余
压力。 32.11.1.4 瓶头阀拆下维修后重新装上空气瓶时,要经过28 Mpa~30 Mpa
的气密性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11.2 减压器 32.11.2.1 减压器在使用过程中不要随意拆卸。当安全阀漏气时,应对减
压器的膛室压力和安全阀进行重新检验。 32.11.3 全面罩 32.11.3.1 空气呼吸器不使用时,全面罩应放置在包装箱内,存放时不能
处于受压状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仓库内,不能受到阳光暴晒和有毒气体及灰尘的侵蚀。 32.11.4 供给阀 32.11.4.1 一般情况下严禁拆卸供给阀。出现故障维修时,按原样装好,
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12 注意事项
32.12.1 空气呼吸器及其零件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免橡胶老化。 32.12.2 空气呼吸器严禁接触油脂。
32.12.3 应建立空气呼吸器的保管、维护和使用制度。
32.12.4 空气瓶不能充装氧气,以免发生爆炸。 32.12.5 每月应对空气呼吸器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32.12.6 空气呼吸器不宜作潜水呼吸器使用。 32.12.7 压力表应每年进行一次校正。
32.12.8 剩余呼吸器的压缩空气应清洁,符合要求。
二、窑体岗位安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操作规程、防火规程、厂纪厂规各项规章制度。 2 严格遵守《麦尔兹窑通用安全注意事项》的有关规定。 3 劳保用品穿戴的要求:
3.1 进入生产区域时操作工必须穿劳保服,戴安全帽,穿劳保鞋,戴劳保手套,安全帽的帽带放下。穿纯棉衣物,衣扣、袖口扣好,鞋带系好。 3.2 进入窑内安全帽的防护面罩放下或戴防护眼镜。
4 石灰窑运行时,窑内压力高,禁止打开炉门,防止火焰或热烟气喷出伤人。
5 窑未泄压之前禁止打开炉门。 6 禁止触摸高温部位,防止烫伤。
三、上料岗位安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操作规程,防火规程、厂纪厂规各项规章制度和《麦尔兹窑通用安全注意事项》的有关规定。 2 进入工作岗位必须穿劳保服,将发辫曲在帽里,衣扣扣好,袖口、裤口扎好,鞋带系好,工作时戴好穿劳保鞋,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帽带放下,防尘眼镜、防尘口罩、防尘披肩。 33.1 设备运行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操作工必须对现场卫生、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保证其
安全、完好。
3.24 设备启动前必须确认设备、周围无人且无障碍物后方可开启。铲车作业时,人员必须远离铲车的工作区域,防止受伤。 56 设备正常运行时,禁止操作拉紧装置停运设备。6.1 其它安全注意事项: 吊装口、预留口、观察口、料仓的盖板密封必须严实牢固,有明显的警
示标语。
6.26.3 吊物必须吊到位后方可打开防护栏的门。吊物时吊装口下方禁止站人。 6.4 吊物时禁止身体探入吊装口。
四、除尘岗位安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尔兹窑通用安全注意事项》的有关规定。操作规程,防火规程、厂纪厂规各项规章制度和 《麦2 进入工作岗位必须穿劳保服,穿劳保鞋,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帽带放下,将发辫曲在帽里,衣扣、袖口扣好,裤口扎好,鞋带系好,工作时戴好防尘眼镜、防尘口罩、防尘披肩。
3 操作工进入岗位后必须对现场卫生、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保证其安全、完好。
45 放灰、放料时禁止站在车厢及轮胎上,应站在平台上。放灰时,手抓好、脚站稳。
67 指挥车辆时必须站在侧面,严禁站在车头、车尾。8 严禁和机动车辆抢道,必须等车辆停稳后方可进行放灰。
禁止上车盖篷布或上车作车辆的密封工作。
五、煤气加压站岗位安全注意事项
12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操作规程,防火规程、厂纪厂规各项规章制度。3 严格遵守《麦尔兹窑通用安全注意事项》有关规定。劳保用品穿戴的要求:
3.1 进入工作岗位时必须穿劳保服,戴安全帽,穿劳保鞋,戴劳保手套,安全帽的帽带放下。穿纯棉衣物,禁止穿化纤衣物,衣扣、袖口扣好,鞋带系好。
3.24严禁穿有带钉的鞋。4.1 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两人或两人以上操作,禁止一人独立作业
。 4.24.3 现场通风良好,禁止关闭通风设施。4.4 容器、管线在没有置换合格的情况下,禁止开启或拆卸设备。
禁止用铁器敲打管线及设备,避免发生火花现象。 4.55 如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果断采取措施并及时上报。5.1 巡检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至少两人,禁止一人独立巡检,以防种种原因而造成
CO中毒。
5.2 携带围时,必须找出原因并处理后方可继续工作。CO气体检测器,随时工作现场CO含量,当
CO含量超出允许范5.3 报警装置如出现报警时,应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并迅速上报。
5.46
检查系统各设备和管道的气密情况,以防漏气而造成中毒事故。动用明火,可动火作业。必须在专职安全员处办理动火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方六、风机房岗位安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操作规程,防火规程、厂纪厂规各项规章制度。 23 严格遵守《麦尔兹窑通用安全注意事项》有关规定。3.1 劳保用品穿戴的要求 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穿劳保服,穿劳保鞋,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帽带放:
下,衣扣、袖口扣好,鞋带系好。 3.23.3 严禁穿有带钉的鞋。从事机械或在机械附近工作,
应扎紧袖口、裤脚和衣襟,不得松散飘荡,不得围围巾,长发盘入安全帽内。 44.1 巡检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至少两人,禁止一人独自巡检,以防种种原因而造成
CO中毒。
4.2 携带围时,必须找出原因并处理后方可继续工作。CO气体检测器,随时工作现场CO含量,当 CO含量超出允许范4.3 尽可能站在上风向要防止CO中毒。
4.44.5 报警装置如出现报警时,应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并迅速上报。4.6 检查系统各设备和管道的气密情况,以防漏气而造成中毒事故。
应经常注意冷却水、压缩空气和氮气供给系统畅通情况,如有异常应果
断采取措施并迅速上报。 5 动用明火,相应的安全措施,方可动火作业。必须到生产技术部门和公司专职安全员处办理动火证并采取
七、巡检工岗位安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操作规程,防火规程、厂纪厂规各项规章制度。 23 严格遵守《麦尔兹窑通用安全注意事项》有关规定。3.1 劳保用品穿戴的要求 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穿劳保服,穿劳保鞋,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帽带放:
下,衣扣、袖口扣好,鞋带系好。 3.24 严禁穿有带钉的鞋。巡检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1
巡视检查时,应携带以防种种原因而造成COCO气体检测器,至少两人,禁止一人独自作业,中毒。
4.2 巡检工随时检测CO的浓度,工作现场CO的浓度超过100PPM,立即通知现场工作人员迅速撤离或跑到通风处及上风向处,并立即上报,现场有专人进行负责,统一指挥; 4.3 检查系统各设备和管道的气密情况,一旦发现气体泄漏等异常现象时立即通知中控室,由中控室操作人员立即通知本值班长、领导及调度,迅速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4.4 为防止气体泄漏等意外事故发生,必须备置必要的检测仪、防毒面具,急救护具;
4.5 巡视检查人员应具有气体防护,救护知识。
八、维修岗位安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操作规程,防火规程、厂纪厂规各项规章制度。 23 严格遵守《麦尔兹窑通用安全注意事项》有关规定。3.1 劳保用品穿戴的要求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穿劳保服,穿劳保鞋,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帽带放:
下,衣扣、袖口扣好,鞋带系好。 3.23.3 严禁穿有带钉的鞋。从事机械或在机械附近工作, 应扎紧袖口、裤脚和衣襟,不得松散飘荡,不得围围巾,长发盘入安全帽内。
3.44 使用手电钻、磨光机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检修前的注意事项:
4.1 在固定动火区以外的区域内动火作业,火证制度。
必须进行防火检查,严格执行动4.2 使用工具时必须检查其完好程度,禁止使用有缺陷的工具。
4.3 电焊机要放到指定地点,被焊设备上,靠近接焊点。施工用临时电源必须安全可靠,接地必须接在 5 检修时的注意事项:
5.1 维修人员在维修皮带打滑、跑偏故障时,必须停机处理,如特殊原因无法停机,禁止一人独自检修,岗位工在现场,有专业维修人员监护。 5.2 挂卸皮带必须停机,不准用电动机转动惯性挂卸。
5.3 维修工检修冷却设备时,方可进行检修工作,以防烫伤。应将管内的水吹扫干净,且管内的蒸汽排放后
5.4 拆下的工件要摆放整齐,不得堵塞通道和影响现场操作。 5.55.6 两人或两人以上抬持重物时要由一人统一指挥、密切配合。6 乙炔、氧气、油漆放置避免高温和热辐射强烈的环境。 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
6.1 在使用电焊机时电焊机必须接地预防漏电,不用时切断电源,起挂好。
电源线收6.2 移动电焊机时必须先切断电源;收电焊线时,在断电后操作。 6.36.4 吊葫芦固定安全可靠,吊葫芦垂直方向下方禁止站人。6.5 使用锤子时前、后禁止站人。 拆卸弹簧时必须防止弹簧喷出伤人。
6.66.7 使用千斤顶时,千斤顶的下面必须平稳、牢固,以确保安全。使用氧气和乙炔时,
瓶和乙炔瓶距动火点必须保持氧气和乙炔瓶必须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氧气和乙炔瓶不用时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氧气必须关闭阀门。
77.1 液压系统的安全注意事项:液压工工作时在配电室挂设“正在检修,禁止合闸”的警示牌,挂设、
拆除警示牌必须由同一人操作,其它人员禁止操作。 7.27.3 更换液压设备或油管前切断相应的阀门。液压油管爆裂停电处理。
7.4
清洗零件严禁有明火作业,倒或倒入水道,禁止倒入消防沙内。废油要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定期回收禁止倾8 8.1 8.2 8.3
其它安全注意事项:
各种压力容器严禁在承压状态下敲打和维修,维修时必须做好联系,排出压力,关闭阀门,挂上标识方可工作,到容器内作业必须将各种连接用盲板堵死,防止回窜。
抬放重物时必须由一人指挥,配合密切,动作协调。 工具要放在指定的处所,传递工具时不得抛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