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

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

来源:爱站旅游
高一音乐鉴赏:

欧洲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

彭芳

一、授课时间:2014年3月30日-----4月5日

二、课型:音乐欣赏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电子琴、钢琴、电脑

五、教学内容:

1、简介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概况。

2、简介印象派音乐、现代音乐。

3、欣赏德彪西的作品《海妖》和乔治·格什温的作品《蓝色狂想曲》。

4、学生实践活动。

六、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够分析、理解、体验印象派音乐和现代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印象派和现代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印象派和现代派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其音乐的风格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探究、分析、实践使学生体验到现代音乐的众多艺术主张、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八、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

2、导入语:我们在上一单元欣赏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音乐作品,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走进二十世纪,一起探究二十世纪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3、现代音乐概述:现代音乐一般指二十世纪以来和十九世纪末处于过渡地位的作品,这一时期众多的艺术主张、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不断衍变,形成了很多的音乐流派。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一时期的印象派音乐作品和现代派音乐作品。

(二)、作者简介:

1、德彪西(1862~1918)

法国作曲家,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追求色彩丰富、神秘奇特的效果。1892年根据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前奏曲《牧神午后》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代表作有《大海》、《夜曲》、《意象集》等。他的创作对欧美各国的音乐有深远的影响。

2、乔治·格什温(1898~1937)

美国现代作曲家和钢琴家。1924年,他为保尔·怀特曼的爵士音乐会创作了钢琴与爵士乐队的《蓝色狂想曲》,一举成为全世界知名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几乎完全采用美国黑人舞曲和爵士音乐风格的独特旋律以及配器手法来进行创作的,他是美国第一位民族作曲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作品,但却创立了美国所独具的音乐风格,成为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三)、 讲授新课:

一>印象派音乐:

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日出·印象》

教师:(出示作品)这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风景画《日出·印象》,莫奈注重观察自然景象的千变万化,以阳光和色彩为主,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这也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学生活动: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印象派绘画的特点自创一幅。

“印象画”,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作画,展示作品。

4、画配乐:

教师:同学们画得都非常好!很有印象派作品的味道。老师挑选了其中的一幅,让我们为这幅画配上一段音乐,同学们听一听这段音乐适合表现这幅画面得内容吗?

5、学生欣赏,各抒己见。

学生:音乐给人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就像这幅画的色彩。

学生:其中有一段仿佛描写了水的声音。

6、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段音乐就是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创作的《夜曲》的第三乐章——《海妖》。(简介作品)。下面我们欣赏一下这首作品的片段,然后描绘出在你的视像里产生的画面。

7、作品简介《海妖》

德彪西的《夜曲》作于1897—1899年,这首作品据说是受了怀斯勒《黑色与金色的夜曲与焰火》及斯因邦的诗《夜曲》的影响,其中共包括《云》、《节日》和《海妖》三个乐章。《海妖》以波状旋律的女声合唱为主要主题,合唱无歌词,只是一种发音,它表达的

是女妖那种妖惑而又独具魅力,足以使船只沉没,水手置于死地的神秘力量。德彪西对这首乐曲的解说为:“《海妖》里可以听到海的音乐,以及无限细致的节奏。在月光映照下,海面波光粼粼,远远可以听到海妖的神秘喧闹的歌声。”

8、欣赏《海妖》片段,总结音乐的风格特点

1)欣赏乐曲

2)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的画面形式各异。

3)教师设问: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下面请同学们分析这段音乐与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这段音乐和印象画都给我一种朦胧的感觉。

学生:两者都描写景色。

教师:乐曲的节奏感强吗?有规律可循吗?

学生:节奏感不强,没有什么规律。

4)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作为印象派代表人物的德彪西,他的作品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追求色彩丰富、神秘奇特的效果。印象派音乐主张表现人对自然界现象的感觉、印象的朦胧意识,节奏复杂多变,结构不规整,音色独特而丰富。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自创绘画可以使学生直接表现对印象派绘画作品的理解认识,为

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印象派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二>现代派:

1、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幅图片,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片的主题颜色是什么?

学生:蓝色。

教师:“蓝色”用英语翻译为blues,有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就被称为blues,有一位美国作曲家采用blues的风格曲调创作了一首作品——《蓝色狂想曲》,这位作曲家就是格什温。

2、简介作曲家格什温

3、简介作品并欣赏

《蓝色狂想曲》

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乐曲以独奏单簧管低音区里的一个颤音开始,这是一个上升音阶的基础。当音阶上升到高音时,作品的一个放任不羁的主要主题迸发了出来。接着,法国号和萨克斯管奏起了一个节奏性很强的主题。它和上述的单簧管主题情调十分接近,就像是这个主题的变形或延续,只是较前者更加强劲有力,而且显然带有舞曲风格。钢琴又以另一个变奏加入,并引向一个辉煌的独奏。主要主题以果敢有力的音响出现在乐队齐奏的音乐中,明亮的小号又奏起了一支开阔嘹亮的曲调,音乐就此掀起了一个异常活

跃的新高潮。 乐曲的中段是一首弦乐器奏出的美妙歌曲,这是全曲的中心,也是美国音乐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这段音乐宽广流畅、温柔感伤。一个速度变化带来了乐曲的尾声,是钢琴与乐队之间十分默契的配合。整个乐队以雷鸣般的气势再现了乐曲的主要主题后,就以一个渐强的和弦辉煌地结束了全曲。

4、学生欣赏作品,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开始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学生:单簧管

教师:可以听出单簧管在开头用到了哪种演奏技法吗?

学生:颤音的演奏技法。

教师:演奏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由慢到快。

教师:那么单簧管吹奏旋律的走向是怎样的?

学生:从低音开始然后一直到高音。

教师:很好,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总结出了爵士乐的演奏特点。爵士乐中颤音演奏变化丰富,速度由慢到快,在一个音开始时乐手会从下向上滑到预定的音高,在结束时,又从原来的音高滑下来。那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在这个作品中哪几个器乐组运用的比较多?

学生:铜管乐器组

学生:打击乐器组

教师:那么整个作品的音响听起来协和吗?

学生:不是太协和。

教师总结:很好,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作品的特点:作品旋律缺乏调性感,节奏复杂多变,音响新奇、尖刺,大量采用不协和的和声,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运用广泛。我们总结的这些特点其实也就是现代派音乐的特点。

教学意图:观看美术作品的导入方法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运用探究法使学生一步一步了解现代音乐的特点,并通过独立思考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从而掌握现代派音乐的特征。

三>、 学生实践活动:

1、教师:我们介绍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流派,我们现在分组,喜欢印象派音乐的同学为A组,座在左边,喜欢现代派音乐的同学为B组,座在右边。

2、 活动内容及要求:

教师:A组的同学现在就是“印象派音乐的作曲家”,B组的同学现在就是“现代派音乐的作曲家”,请各组的“作曲家”利用音乐教室的乐器,共同创作一段音乐,要求表现出本流派的音乐特征。

3、分组活动,教师进行辅导。

4、各组展示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

A组的同学创作了几个片段组合,运用了电子琴、铜管乐器表现茂密的森林、空旷的原野、浩瀚的大海和巍峨的高山。B组的同学运用了铜管乐器、打击乐器、钢琴,表现了一段“城市中的声音”组合。

5、评价方法:师生共评

6、评价宗旨:不必按某一观点要求学生统一看法,评出优劣、好坏。

教学意图:实践活动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享受创造美的愉悦。

九、课堂小结:

19世纪下半叶的印象派到20世纪下半叶的现代派,从崇尚印象的瞬间交替与变幻,运用丰富的和声色彩,创造出雅致、纤细的趣味和精雕细缕的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到20世纪下半叶力图否定与摆脱传统的创作思想和技巧,音乐无时无刻不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音乐是那个时代西方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反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