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多晶硅产业分析及预测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国多晶硅产业分析及预测
中国多晶硅产业分析及预测

作者:蒋 潇 周红卫 陈会明,等 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3年第3期

文/ 蒋 潇1 周红卫2 陈会明3 张初华4 蒋荣华4

1. 成都夏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 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3.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4. 江西赛维LDK 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简史

中国多晶硅的发展史充满痛苦和曲折。我国多晶硅的实验和试生产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并不晚。1964年,峨眉半导体材料厂(739厂)开始小规模工业化生产多晶硅,标志着我国多晶硅产业的起步。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文革动乱的影响,我国多晶硅的发展十分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电子工业,但缺乏半导体的战略性基础材料——多晶硅,这种状况使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为此,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硅材料,短时期内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了20多家半导体级多晶硅生产企业。但由于国外对我国实行多晶硅技术封锁,我国多晶硅企业缺乏关键技术,所建多晶硅厂普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导致我国多晶硅生产成本较高。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多晶硅低价倾销的冲击下,我国多晶硅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勉强维持生产。

21世纪初,全球光伏市场在发达国家光伏补贴政策的影响下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光伏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从2005年起,我国多晶硅产业迎来了第2次发展高潮。到2011年,经过短短6年时间的发展,我多晶硅产业已初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其多晶硅产能已达约14万t,产量达约8.2万t。但在这6年时间内,全球多晶硅产能也快速扩大,到2011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已达约36万t,产量达约24万t,而且全球几个大公司还在陆续不断建设大型多晶硅生产厂,导致全球多晶硅产能过剩,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从2010年10月开始到现在,多晶硅的价格进入持续下跌通道,加上美欧发起“光伏双反”的影响,到2012年底,多晶硅价格已下跌到低于全球主要生产工艺西门子法生产成本价以下的15美元/ k g,这也意味着全球任何采用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公司以这个价格出售都是亏本的。

虽然我国2012年多晶硅产能已达约16万t左右,然而,由于全球多晶硅供过于求,美、德、韩采取低于生产成本价倾销的策略,迫使我国9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停产,多晶硅产量由2011年的8.2万t萎缩到2012年的6.5万t左右。我国多晶硅产业再次进入发展的危机时刻,有再次被挤垮的危险。

我国的多晶硅产业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目前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幼年期,技术相对落后,规模化和集中度较差,与全球先进多晶硅大公司竞争还缺乏竞争力,此次光伏产业的大调整给我国多晶硅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我国多晶硅产业正经历着“凤凰涅磐”般的洗礼,正经受着痛苦的煎熬和考验。

二、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分析

1. 多晶硅价格波动巨大,与产能产量逆向相关

受宏观环境、政策、市场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2000年至今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多晶硅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快速增长和下降。

21世纪初,多晶硅最低价仅9美元/ k g,多晶硅市场非常低迷,我国的多晶硅产业也处于低迷时代;2005年开始,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火热发展,多晶硅的价格也随着火爆起来,其价格几乎每年都翻倍,直到2008年顶峰时多晶硅现货价一度达到了500美元/kg。图1为2000年以来全球多晶硅的价格走势概图。

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全球多晶硅价格也由年初的150美元/ k g直线下跌到年末的40美元/ k g左右。2010年,各国出台了经济刺激的政策,使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得到一定缓解,2010年的多晶硅价格从40美元/ k g逐步回升,到年底达到了约75美元/ k g左右。2011年,欧债危机的逐步发酵,全球经济再度受到严重冲击而陷入持续低迷。由于光伏产业的发展仍需政府的补贴,经费紧张会冲击到光伏产业的发展,各发达国家大幅削减光伏发电的补贴,使光伏产品需求疲软,多晶硅原料的价格也由年初的75美元/ k g左右下降到年末20美元/kg左右。

2012年欧洲各国降低光伏产品补贴,引发了2011年底的抢装潮,使光伏市场突然红火,多晶硅价格曾一度回升达到30美元/ k g左右。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欧债危机延续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使光伏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加上美、欧发起“光伏双反”的持续影响,以及多晶硅产能严重过剩和美、德、韩多晶硅低于成本价的低价倾销,导致全球多晶硅的价格从年初的30美元/kg一直下跌到2012年底的15美元/kg;而我国多晶硅厂家报价也在11万元/ t左右,实际成交价甚至低于此价。

我国的多晶硅产量,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每年都翻番增长,2011年比2010年的增加量也接近翻倍,见图2所示。但由于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光伏和多晶硅产业的环境与情况不断恶化,虽然我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仍居全球首位,但我国多晶硅产量从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见图3。

可以清楚地看出多晶硅价格与多晶硅产能产量有着密切的逆相关性。

2. 受全球市场影响,我国多晶硅产业面临巨大考验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到2012年底,由于欧债危机的阴魂不散,全球经济仍受到严重冲击而陷入持续低迷。各发达国家政府经费开支紧张大幅削减光伏发电的补贴,进而使光伏产品需求疲软,影响到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由上文可知,全球多晶硅价格

进一步急速下跌,已从2008年最高的500美元/kg下跌到目前约15美元/kg,跌幅达95%以上。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其发展尤其与光伏产业密切相关。多晶硅在2008年曾占整个光伏产业链成本的60%~70%,即使在目前多晶硅价格从最高价下跌95%以上,也仍占整个产业链成本的20%~30%。

我国的多晶硅产业,基本上成立于2005年后。由于成立时间短、规模偏小、技术基础较薄弱,再加上没有长期订单作保障和支撑,一旦多晶硅现货价低于成本,就只有被迫停产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95%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已停产,只有少数有长单的公司在维持生产,且也是保本或亏本生产。我国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将面临永久关闭或破产。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在2012年11月,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大全”)已基本停产,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和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能”)的产能利用率也仅在50%左右。

据互联网媒体报道,我国最大的多晶硅公司江苏中能(保利协鑫的子公司)2012年的产量在3.5万t左右,2011年产量为2.94万t。江苏中能既是我国最大的多晶硅公司,也是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但对比2011年末,2012年江苏中能的生产成本仅下降3.6%,但售价却下降了36%,出现了较大的亏损额。国内另一多晶硅巨头赛维L D 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产量也大幅下降,从2011年的1.1万t下降到2012年的1 500t左右。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的产量从2011年的4 000t上升到2012年的5500t左右;而重庆大全的多晶硅产量则从2011年的3 700t预计提升至2012年的4 100t。重庆大全和洛阳中硅多晶硅产量的逆势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拥有部分长单,具有技术和成本控制的优势。我国2012年多晶硅产量约为6.5万t左右,同比下降20% ;而进口量则达到7.6万t。

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产业的经营环境逐步恶化,产能萎缩,产量大幅降低,整个产业也受到生死存亡考验,其损失不可估量。预计在2013年,已停产的多数多晶硅公司将被淘汰,而多晶硅行业的回暖估计要到2014年。

三、对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建议

1. 保护我国幼稚的多晶硅民族工业的必要性

在国外多晶硅巨头低于成本价大量倾销的冲击下,我国多晶硅产业已遭受重大打击,95%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已停产1年以上。由于多晶硅厂是生产高纯产品的大型化工厂,大部分设备和管道都是金属材料的,易锈蚀,如停产1 ~2年后,重新启动设备的成本将会非常高。因此,如果国外大型多晶硅公司持续采用1 ~2年的低价竞争策略,将可实现其对同行的挤出效应。

多晶硅是半导体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原材料,为保障我国半导体和光伏产业未来的平稳发展,为避免我国多晶硅产业第2次被扼杀在幼年时期,亟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我国尚处发展初期的多晶硅产业。

2. 建议将多晶硅列为我国战略物质

多晶硅是半导体和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材料,为避免国际多晶硅巨头操纵市场和避免多晶硅价格大幅波动给我国半导体和光伏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为避免国外多晶硅产品长期低价倾销对我国幼稚的多晶硅产业带来的致命性的打击,我国政府已支持我国多晶硅企业在W T O框架内对美国、德国、韩国多晶硅低价倾销的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另外,建议我国政府还可考虑将多晶硅列为战略必需品,研究制定合理的多晶硅保护收购价(以国内较先进多晶硅公司的生产成本价作为保护价),在行业处于市场低迷和亏损时,国家以战略储备的方式收购部分多晶硅产品;相反,在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企的时期,国家抛出储备的多晶硅平抑和调节多晶硅的市场价格,确保多晶硅价格保持在比较合理的价格范围。

3. 建议出台支持骨干多晶硅企业发展的政策

为支持我国优势多晶硅企业做大做强,以提高我国多晶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支持优秀骨干多晶硅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实行重点多晶硅企业认定制度,坚持扶优扶强,组织、协调和管理重点多晶硅企业认定和扶持工作,同时,对重点多晶硅企业加强管理和监督。另外,通过认定的多晶硅企业,在直购电、自备电厂、项目审批、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等方面可享受国家的有关鼓励政策。

4. 建议科技部门设立多晶硅重大研发专项

为提升我国多晶硅行业基础技术的整体水平,需加大研发力度。建议我国的科技部门联合财政,以税收转移支付或财政专项拨款方式,设立国家多晶硅产业技术发展基金或者重大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多晶硅高效节能的大型提纯设备和技术研发、高效节能冷氢化设备和技术研发、高效节能多晶硅还原设备和技术研发、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技术和装置的研发,促进多晶硅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可比照美国补贴政策,在技术研发和就业等方面给予补贴,进一步加大对多晶硅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5. 促进光伏行业上下游整合

目前,光伏产业处于调整的时期,政府和行业协会应支持以产业整合为纽带,鼓励光伏产业下游企业通过联营或并购方式向上游延伸,加强行业上下游资源整合,完善产业链配置。同时,鼓励多晶硅公司往中西部能源资源丰富、电力成本低、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地区转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6. 进一步加大启动我国光伏市场力度鉴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多晶硅原料和太阳电池市场“两头在外”的状况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而且目前光伏产业处于寒冬的特殊时期,国家已出台了力度很大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和光伏市场的强力激励政策、加大了“十二五”光伏装机容量目标规划的力度,也加大了2012-2013年国内光伏审批安装量,但仍需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相关细节,解决光伏上网的瓶颈问题。只有政府与国家电网共同解决好光伏市场政策体制和管理机制的问题,才能帮助国内光伏企业渡过目前的难关。

目前,进一步加快我国光伏应用市场的步伐、加大政策强度的好处如下:一是解决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去路问题,保障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避免了我国与国外贸易摩擦的加剧;三是通过应用绿色能源可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雾霾已对我国

的环境敲响了警钟;四是促进了我国的内需和消耗,增加了就业,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四、我国多晶硅产业未来的发展预测

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尚处在发展初期,属于政府驱动型产业,世界各主要太阳能应用国的政策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光伏市场的变化,而光伏下游市场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到多晶

硅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我国目前国内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多晶硅产业的发展与全球多晶硅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据国内光伏市场研究机构S o l a r z o o m预测,2012全球总装机量在30GW(详见表1);赛迪智库预测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32GW,同比增长近10%,而我国新增装机量达4.5GW,同比增长67%。笔者曾预测2012年全球的安装量是30 ~33GW,基本上与以上2个研究机构预测的数据一致。

S o l a r z o o m首席分析师J a s o nT A S I预测: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装机量仍将延续增长态势,将在2012年30GW的基础上增长26%~41%(即37.8 ~42.3GW)。赛迪智库的预测数据与S o l a r z o om比较接近,指出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5GW以上。其中,欧洲光伏市场仅占全球份额的40%,较2012年下降17%,中国、美国和日本将贡献近45%的新增市场装机量。乐观情况下,我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0GW,同比增长122%,市场将呈现集中与分布式发电并进,大型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分布式电站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

根据目前的国际经济发展态势和各国政策背景,笔者分析,2013年的全球光伏市场将会保持30%左右的增速,全球安装量在39GW左右,日本、美国、尤其是中国的市场发展会较快。

而在全球光伏电池组件产量方面,赛迪智库的相关数据是2012年全球电池组件产量约36GW,与2011年基本持平;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近23GW,同比略增长。全球光伏电池仍供过于求约3 ~4GW。赛迪智库预测,2013年全球组件产量为36 ~40GW,基本与2012年持平。我国电池组件产量在23 ~28GW之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2012年电池组件的整合并未有效发生,2013年仍将承受产能阶段性失衡压力。因此,笔者预测,2013全球的光伏组件产量与全球光伏组件安装量会比较接近,略高于39GW安装量,而在40GW左右。

目前,全球光伏电池组件产能在60GW左右,而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整体需求只有40GW左右,显然产能仍然严重过剩,市场仍会淘汰相当部分落后产能。许多光伏公司经过1年多的亏损、停产和苦撑,缺乏现金流的光伏企业会在银行讨债的状况下出清产能退出市场。

展望2013年,全球光伏产业都将进入调整和整合的关键年,伴随产能进一步的收缩,供需矛盾会逐步缓和,2013-2014年之间,光伏市场将逐步进入拐点而进入探底回升期。

在多晶硅方面,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4万t,与2011年基本相持平。由于国外多晶硅公司的低价倾销,我国2012年多晶硅产量大幅度萎缩到6.5万t。

2013年,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万~30万t,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万~10万t,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老牌大型和成本低的多晶硅公司。

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能约是40万t 左右,但由于多晶硅下游的光伏市场供需局面并未有实质性转变,加上主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仍在不断下降,市场需求和产量只有25万~30万t,显然产能仍然严重过剩,市场仍会淘汰部分落后产能。预计在2013年,目前已停产的多数多晶硅企业将会被淘汰。

在2013-2014年,由于全球经济逐步向好,以及太阳电池价格低廉引发太阳电池应用市场需求力度的逐步加大,光伏产品库存得以逐步消除。在多晶硅市场方面,随着光伏需求市场的逐步提升,以及多晶硅产能的压缩和我国对美国、德国、韩过的多晶硅“双反”,全球多晶硅的供需状况会逐步走向平衡,多晶硅市场也将逐步回归到理性价格,其运行状况可能会在先进大型多晶硅公司生产成本价或略高一些的20 ~35美元/ k g之间运行。不排除在2014-2015年期间,光伏市场随着全球经济好转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而回暖,多晶硅市场可能出现需求再次火爆的状况,但其价格不会太高,超过40美元/kg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