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基于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分析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基于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分析

来源:爱站旅游
作者: 李霞

作者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版物刊名: 理论视野页码: 13-1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2期

主题词: 异化劳动;公正正义;市场经济;实现路径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实然层面运用由果溯因的方法阐释了异化劳动的产生过程,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二者之间不公正的现实: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分配结果的不公正)、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异化(过程的不公正)、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异化(发展机会的不公正)、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发展起点的不公正);从应然层面表达了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起点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的价值追求。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异化现象的消除,需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马克思所追求的发展起点的公正、发展过程的公正以及发展结果的公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