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学弈》同步练习与答案 练习:
《学弈》课后达标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弈()诲()惟()援() 俱()弗若()为()然()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根据之的不同意思,选择恰当的答案填空
①的②弈秋的教导③天鹅④那个专心致志的人⑤无实在意义 思援弓缴而射之.( ) 通国之善弈者也.( ) 虽与之俱学.( ) 惟弈秋之为听.( ) 一人虽听之.( ) 弗若之矣.( )
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你开动脑筋,回答问题.
1.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举例说明你的身边有无听讲三心二意的现象?
3.收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古诗、故事等,准备与同学交流.(三选一,故事不用详写)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
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人名).(2
分)
2.解释下列问中加点词.(2分) 专心致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4.“弈秋诲棋”的故事固然给予我们专心治学的启示,但孟子在这段话中讲述这个故事的主要意图是().(选择最确切的一项填序号)(2分)
A.启示人们下棋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B.告诉人们智力的高低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C.让人明白像下棋这样的小技术不专心致志也学不成,学习治国之道亦如此.
D.希望大王能够经常地与他探讨治国之道,采纳他的治国策略. 1.学弈(1分)孟轲(1分) 2.集中于某方面(2分)
3.即使是天下容易生长的植物(2分) 4.D(2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一人专心致志(2)其名为银 (3)及其家穿井(4)其真无马邪
11.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12.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
13.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
10.(2分)(1)其中的(2)它的(3)他(4)难道 11.C
12.(1分)设问 13.(5分)
(1)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案:
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
道理.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一、《学弈》选自(),孟子是()、()家,名()字(),()时邹国人.《两小
儿辩日》选自(),孔子名()字(),鲁国人.()、()、()家.他的()编成()一书.
一、《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名(轲)字
(子舆),(战国)时邹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孔子名(丘)字
(仲尼),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家.他的(一生言行)编成(《论语》)一书.
二、《学弈》告诉我们().《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孔子().
二、《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在争论太阳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孔子(不能决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