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功臣——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陆军一级上将,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他发动东北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之后在九一八事变中,由于奉行蒋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沈阳失守;1936年12月12日又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幽禁了五十余年,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岁。
张学良是现代主义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纵然他被蒋介石软禁50年,对蒋介石却没有怨言。悉看少帅与老蒋的关系,还是少帅为老蒋所写的挽联最为准确、深刻:“关怀只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短短十六个字,便涵盖了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东北易帜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险恶。由于张学良将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西安事变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说:“我的一生只到1936年。”是的,他的辉煌他的梦,一切都终结在了1936年的寒冬。那年,他只有35岁。我们姑且叫这位英年早“逝”的英雄一声“少帅”!
张学良始终本着爱国赤子之忱,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息争御侮,坚持抗日,坚持团结进步,不计个人得失,即使身遭幽禁,仍念念不忘“台湾入版图”,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周恩来总理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毛泽东主席也称其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李敖同样认为“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介石从38岁关到83岁”。由此可见,张学良对中共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功不可没的。2009年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是对爱国将领的肯定,是对他的赞扬。
我不知道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史中有多少人能像少帅一样,仅用35年的生命便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赞颂与争辩。这就好比一件商品的性价比,你出了同样甚至更少的本金,却收到了比别人高出几倍的利润。可想而知,少帅的一生是多么的绚丽、不凡与惊心动魄。
少帅的历史功绩定然不会被抹去,姑且用一对联表达心中的崇敬之情。“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