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来源:爱站旅游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

初一语文

(满分130分,时间150分钟)

2024.06

第一部分 (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剪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之一,(yuán) ▲ 远流长,经久不衰,并且在历史 的长河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流派。陕北剪纸是最为典型的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式样,它造型简 洁、洒 (tuō) ▲ 、粗犷,多突出“面”的浑厚圆润,体积感强,线条冼练夸张,曲多直 少。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剪纸线条 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魅力。高密剪纸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它构思精巧,造型夸张,常用锯齿纹和 (tǐng) 拔线条,构成完整的画 面,它集南北方剪纸玲珑剔透、淳朴敦厚的艺术特点于一体,自成风格。

此外,包括满族、傣族、苗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大量的剪纸艺术作品,既有浓 (yù) 的地域风格,又独具民族特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yuán) ▲远流长 ②洒(tuō)▲ ③ (tǐng) ▲ 拔 ④浓(yù) ▲ (2)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剪纸具有历史悠久、▲ 的特点。

(3)根据材料内容,下面三幅剪纸作品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一项是( ▲ )

② ③ ①

A.①陕 北 ② 扬 州 ③ 高 密 B.①陕 北 ② 高 密 ③ 扬 州 C.①高 密 ② 扬 州 ③ 陕 北 D.①高 密 ② 陕 北 ③ 扬 州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 ▲ 》) (2)箫鼓追随春社近, ▲ 。( ▲ 《游山西村》)

(3)杜牧在《泊秦淮》中集中表达出对达官显贵寻欢作乐、不问国事的忧虑愤懑的诗句是:

▲ ” ▲ 0

(4)杜甫《望岳》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心胸气魄的诗句是: ▲

_____ o

初 一 语文第1页共6页

3.根据要求完成任务。(5分)

(1)下面句子中有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依次写在相 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A. 六书传四海 B. 眼底辨秋毫 C. 流光夺月辉 D. 胸中存灼见 E. 一刻值千金 ①上 联 : A ; 下 联 : ▲ ②上联: ▲ ;下联: ▲

(2)上面组合成功的对联②,最造用的店家是( ▲ )

A.书 店 B. 灯具店 C. 刻印社 D. 眼镜店

第二部分 (50分)

(一)名著阅读

4. 班级开展《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专题探究,请完成以下任务。(6分)

(1)同学们打算在“世界读书日”布置《海底两万里》的游园会,以下是关于游园会四个

区域的介绍,根据小说内容,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

A. 潜艇大世界:潜艇在海面上吸收空气并在特制储气仓储存,潜艇装备尽显科技想象。 B.冒险英雄会:阿龙纳斯教授在潜艇触礁、遇到围攻时将栏杆通上电,击退了土著人。 C. 大洋旅行线:遇到缺氧、冰山封路、章鱼袭击、战舰攻击、卷入大旋流等许多险情。 D. 海洋动物馆:观赏奇异的深海动物,且看船长等人曾在抹香鲸的围攻下救出长须鲸。 (2)科幻小说的特质为:科学性——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幻想性——大胆想象和超前预

测,这两个特质紧密结合相互作用。请根据科幻小说特质为选段作批注。

选段: 无论在“诺第留斯号”的上面还是下面,人们心中不再 有丝毫恐惧的感觉。不用担心船体变形,因为双层钢铁船壳坚 批注: 不可摧……不怕被蒸汽冲破,因为它没有锅炉……它不使用易 耗的煤炭,因为电是它的机械原动力;不用担心撞船事件,因 为它在海底独来独往。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

题慈恩塔 题六和塔

汉国山河在, 经从塔下几春秋,

每恨无因到上头。 秦陵草树深。 今日始知高处险 暮云千里色, 不如归卧旧林丘。 无处不伤心。

5,钱锺书《谈艺录》开篇就是“诗分唐宋”,他说:“唐诗以风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 胜。”据此,可以推断出《题六和塔》为 (1)▲ 代诗歌,《题慈恩塔》为 (2)▲ 代诗 歌。(2分)

6.下列诗句中,意境与《题慈恩塔》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B.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C.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初 一 语 文 第 2 页 共 6 而

7. 同样写登高,《题六和塔》中的画线句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 在最高层”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凌晓楼贫而好学

凌晓楼先生曙,嘉庆间江淮大儒也。先生以一孤童,贫而居市,十岁就塾。年馀,读《四 子书》未毕,即去香作,杂佣保。然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苦不明诂解①。邻之富人,为子弟 延经义师,先生乘夜狙②其轩外,听讲论。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先生愤甚,求得已 离句③之旧籍于市,私读之达旦,而日中佣作如故。年二十,乃弃旧业,集童子为塾师。 童子从 君游则书必熟作字正楷。以故信从众,修脯④入稍多,益市书,遂博通专一,学以大成。

(摘编自《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①诂解:古言古义的解释。②狙:暗中观察。③离句:指剖章析句。④修脯: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

或酬金。

8.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读《四子书》未毕(完成) B. 为子弟延经义师(聘请) ..

C.集童子为塾师(召集) D. 益市书(交易)

9.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童 子 从 君 游 则 书 必 熟 作 字 正 楷 。

10.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贫而居市,十岁就塾。

(2)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

11.凌晓楼先生“贫而好学”,最终“学以大成”。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好学”的 具体表现。(4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4题。

【材料一】

在2024年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上发布的《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 国科幻产业总营收1132.9亿元,同比增长29.1%。这是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自2016年起,我国开始统计科幻产业营收情况,当年总营收仅为100亿元,对标2023年, 8年时间增长了10倍左右。中国科幻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与中国科幻出海及海外影响力提升有重要关系。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相关 负责人说,中国科幻迎来“最好时代”,中国科幻出海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中国文 化出海的“新名片”。

当然,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科幻出海的难点与问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执 行主任陈玲认为,目前,中国科幻出海仍然存在以下难点:其一,国内出版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科 幻翻译队伍支撑,相关人才稀缺,尤其是经验丰富的科幻小说外文译者,以及外文母语者的润色 编辑较少。如何打破文化差异,把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用国外受众能理解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 式翻译出来,是今后中国科幻出海努力的方向。其二,科幻海外运作产业链条亟需理顺,有效对 接平台亟需建立。当前中国科幻作品输出以零散对接为主,熟悉科幻版权输出业务的专业团队和 高端人才、专业的版权贸易公司仍然较少。

(摘编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初 一 语 文 第 3 页 共 6 页

【材料二】

“三体”作为科幻超级IP, 其小说及影视剧在国内外均取得了良好口碑。为了解“三体”在

海外传播的情况,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联合腾讯企鹅有调平台共同研制了《“三体”出海观察报 告》,分析了“三体”IP 海外传播整体态势、海外受众画像特征、中国科幻出海的文化与科技传 播价值等内容,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幻出海提供参考。

2024年4月,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联合腾讯企鹅有调平台,面向国内外网民展开定量调研,

共收集9195份有效样本。本次调研样本结构分散均匀,符合调研地区网民一般性分布标准,具 有代表性;样本符合统计学有效性要求。同时,报告组通过获取全网公开数据,分析“三体” 搜索热度等数据,以此了解“三体”海外网络传播总体趋势。以下是部分数据:

■国内丽海外五国

“三体”政编游戏

48.9% 48.2%

53.5%

303% 322%

44.6% 44.4% 41.8%

三体”政编漫画

三体”主题公园

三体”艺术展览

三体”手办

28.2%

(图1:2014-2023年“三体”海外互联网搜索热度趋势)(图2:受访者对“三体”IP衍生产品兴趣分布)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协之声”,有删改)

12.请结合材料一解释“中国科幻出海”的含义。(2分)

13.下列关于《“三体”出海观察报告》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此报告的研制,能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幻出海提供相关依据。 B. 本次调研覆盖面广,样本量大,调研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C. “三体”的海外互联网搜索热度在十年间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

D. 与海外受访者相比,国内受访者更关注“三体”IP 衍生的游戏。

14.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在加速“中国科幻出海”方面我们可以做哪些努力。(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怀彭荆风先生 衷龙达

第一次读到彭荆风先生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雪天,在我们县城的一个小书店。银发如 雪的店主人见我在书柜前翻阅良久,便凑过来,笑眯眯地递给我一本书:“年轻人, 一定读了不 少书吧?我推荐你读一读彭荆风先生的文章《驿路梨花》。”我接过书,被文中的故事深深打动 了,心想,彭荆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定然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 字。

多年后我从乡间调进县城工作,结识了不少从事文艺工作和热爱文学的朋友,对彭荆风先生 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他是位蜚声文坛的军旅作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先生祖籍萍 乡,出生在鄱阳;他的父亲彭复苏先生担任过我们铅山县的县长,双亲都在铅山终老;他小时候 跟家人一起住在铅山县城河口镇的小河沿,他一直把铅山当作自己的故乡深爱着……由是,敬仰 之外,在心底又添了亲切之情和某种期盼。

初 一 语 文 第 4 页 共 6 页

人说,有缘的人,总能够相见。

2009年11月的一个下午,县文联主席打电话告诉我,彭荆风先生来铅山了,现在在文广局 三楼为大家上文学课。我立即小跑着来到文广局,会场里坐满了人,讲课已在进行中。 彭荆风先生侃侃而谈。他一头银发,面如暖日,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完全看不出已年届八 的。时值寒冬,窗外几株悬铃木的叶子在靠霏冷雨中打着寒战,然而三楼的课堂沉浸在温暖而热 烈的氛围里。

课后,彭荆风先生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说:“没想到铅山有这么多喜欢文学的年轻人。我看 可以开一个班,就叫鹅湖文学习作班。我每年抽出一些时间来上课。”于是,我有幸成为班里的 一员。

此后三年的夏秋时节,老师都不远万里,从昆明来到铅山,义务给鹅湖文学习作班的学员上 十天的课。他给我们讲小说与散文的区别,讲小说的结构、取材、情节、色彩、意境、悬念,讲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他还为学员们列阅读书单,读上百篇的学员习作并逐一点评。授课之 余,老师又同我们一起深入乡间采风。记得第二年,他给学员们看稿之后高兴地说,这批年轻作 家不少已达市一级甚至是省一级作家的写作水平,“鹅湖文学习作班”该改名“鹅湖文学写作 班”了。

2011年夏,彭荆风先生来到铅山,那日得知我们刚刚听了县委书记的报告会,他很急迫地 问起了关于小河沿治理的事。小河沿是县城河口这座千年古镇的心和肝,是古镇人的精神家园。 我很感动,彭老久居云南昆明,仍心系家乡的发展。

两个月后,我去云南出差,途经昆明,心想怎么能错过拜访老师的机会!

在电话里得知我要来,彭荆风先生很高兴,说我来昆明一趟不容易,不妨先到大观楼、滇池 几个地方看看,再来接我。我按老师的建议一路漫游。昆明是一座色彩丰富的城市,印象最深的 是花,红的紫的黄的白的,千娇百媚,馨香拂面,美得叫人心醉,许多花我都是头一次看见。老 师的作品为什么那么鲜活,富有色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那天下午,彭荆风先生在他的书房接待了我。几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柜上,里面摆放着老 师各个时期的戎装照与生活照。照片上的老师和坐在木椅里的老师,都是那样慈祥而温和,暖阳 裹身。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奖牌在阳光里分外耀眼。老师向我了解了鹅湖文学写作班学员的学习 与创作情况,得知不少学员在省级甚至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文学作品,他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 意。他从书柜里找出一叠文学杂志送给我,叮嘱我要坚持读书:“一天读一个短篇, 一年就是 365篇。”

晚上,我们在一处环境清幽的饭店共进晚餐,老师特意为我点了几道云南的特色菜。吃饭的 时候,我注意到他的额颊上不住地冒着虚汗,这才从他的女儿那里知晓那日他身体抱恙。尽管如 此,他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这个晚辈。

时间是一个小偷,再美好的人,再美好的事,都会被它一一盗走。2018年7月24日,我在 手机里得知彭荆风先生仙逝的消息。未能前往昆明与敬爱的老师见最后一面,成了我心底抹不去 的遗憾。

然而彭荆风先生并未走远。晨起,面对朝晖,我会想到《太阳升起》①。夜晚,遥望明月, 我会默念起《今夜月色好》②。入夜有梦,我与恩师重逢,相聚于驿路梨花下……

(选自2024年3月1日《光明日报》)

【注】①《太阳升起》是彭荆风先生的遗著小说,首次出版于2018年11月。②《今夜月色好》是彭荆风 先生发表于1985年的短篇小说。

初 一语文第5页共6页

15.选文回忆了彭荆风先生生前的一些事情,其中详细记叙的是哪两件?请简要概括。(2分) 16.作者在文中说:“他给我们讲小说与散文的区别,讲小说的结构、取材、情节、色彩、意

境、悬念,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以彭荆风先生的代表作《驿路梨花》为例,说说该作品是如何设置悬念的,又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

(2)从选文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受到了彭荆风先生的影响。例如,文章开头和结尾处巧 妙引入彭荆风先生的作品,可谓匠心独运。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从色彩和意境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几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柜上,里面摆放着老师各个时期的戎装照与生活照。照片上的 老师和坐在木椅里的老师,都是那样慈祥而温和,暖阳裹身。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奖牌在阳 光里分外耀眼。

如果将本文作为教材中的推荐阅读材料,你觉得放在下面哪个单元更合适?请根据单元主题 和导语,说说你的理由。(4分)

单元主题

单元导语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 第一单元 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 “群星闪耀” 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 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 第四单元 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 “修身正己” 更高境界。

第三部分 (60分)

18.作文。(60分)

“显眼包”是《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十大流行语”之一。“显眼包”即外在形象 或性格特征引人注目的人,原本多少带有一点“嫌弃”的意味,但如今褒扬意味更明显。称某 人为“显眼包”,不仅在于其表面“爱出风头”,更在于其内在的活力外溢,既可爱有趣,又能 够营造欢乐气氛。

在你熟悉的人当中, 一定也有这样的“显眼包”吧。请以“显眼包二三事”为题,写一写 你眼中的“显眼包”。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卷上;

②写成记叙文,立意自定;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试卷上的材料。

初 一 语文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