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施精益生产的文化变革研究[1]

实施精益生产的文化变革研究[1]

来源:爱站旅游
ValueEngineeringNo.3,2008价值工程2008年第3期

实施精益生产的文化变革研究

ToStudyonCultureReformationofPractisingLeanProduction

孔乐佳KongLejia;王宁WangNing

(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烟台264005)

(Deparntmentof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ShandongInstituteofBusiness,Yantai264005,China)

摘要:文化变革是精益生产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对适合精益生产的文化内涵研究,明确文化变革的方向。理念的灌输、制度的约束、技术的应用层层推进,是有效的精益文化变革机制。

Abstract:Culturereformationisnecessaryofimplementingleanproduction.Throughthestudyofcultureconnotationofleanproduction,thewayofculturereformationcanbemadesure.Theintegrationofthestudyoftheoretics,thelimitofsystemandtheapplicationoftechnologyistherightmethodofculturereformation.

关键词:精益生产;文化变革

Keywords:leanproduction;culturere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8)03-0089-03

0引言

精益生产模式,是目前公认的最佳的生产方式。中国制造业对于精益生产模式并不陌生,一汽从1970年代,就组织40人的高级经理代表团去丰田学习,到1980年代,又邀请丰田生产模式创始人之一的大野耐一现场讲授。精益生产模式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很多企业引入了精益生产模式,但至今我国成功实施精益生产模式的企业很少,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在借鉴和推广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往往过分注重技术体系和工具的快速实现。技术体系固然重要,但没有企业和员工内在的精神文化支持,再好的管理模式也推广不下去,而这正是我国多数推行精益生产模式失败的企业的问题和症结所在。以生产“和装配为核心的流程可以通过量化实现,但是实施精———————————————————————

益模式的核心仍然是文化这种无形的东西”本文将对。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的文化变革进行研究。

1文化变革对实施精益生产的重要性

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在公司中设立了看板制度安灯”(kanban),也安装了“(andon),这些装置使工作场

所看起来象是丰田汽车公司的工厂,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公司的工作场所又回复到以前的模样,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员工并不了解丰田生产制度背后的基础文化,他们并未对此生产制度的持续改善作出贡献,或是他们本身并未改善。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文化变革。文化变革对于实施精益生产的重要性正在于对人的因素的改变。人因作用在精益生产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精益生产模式中,带给精益生产制度生命的是员工。在实行精益生产方法而表现卓越的公司里,他们的员工总是

作者简介:孔乐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先进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它探索和揭示隐藏在数据中尚未被发掘的信息(知识)或模式。它主要基于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统计学、算法(决策树,聚类,关联算(AI)、

法,分类算法,神经网络等)、数据仓库等技术,高度自动化地分析企业原有的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发现数据间的关联,挖掘出潜在的模式,为企业决策者进行微观、中观乃至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辅助其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说,针对ETO企业中客户订单合同的需求变化多样性

和不定性,企业还应该建立客户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这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大规模定制研究综述》邹过剩、谢洁飞、张双杰:《①周晓东、[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3,9(12):1045-1056。

客户智能: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内核》杨林:《②杨金月、[J];物流技术》《2002(2)。

企业客户知识的获取过程及智能实现》管理学③方凌云:《[J];《报》2005(7):143-145。

5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大规模定制ETO模式的产生及其特

点;着重从客户的角度,论述了客户智能在ETO企业中的运用,以及需要的核心技术支持。从另一角度来

④JasonBloomberg.E-Businessperspective:customerintelligence:thekeytofrontofficee-business.DMreviewonline,may2001-11-20.

-89-

ValueEngineeringNo.3,2008价值工程2008年第3期

主动积极提出改善建议。精益生产模式比任何一种管理模式更加依赖员工,依赖员工减少存货,依赖员工找出隐藏的问题,并依赖员工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工程师、技巧熟练的员工、品管专业人员、供应商、领班、及作业人员,全都是解决问题与持续改善的主力军。著名的精益大师杰弗瑞莱克指出:企业文化往往・

是那些决策者和员工共同信仰的一套价值观、信念或者假设。当这些信仰超越领导者而扩展到其他员工时,精益生产和不断改进的模式就更容易进行持续性推进。在推行精益生产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对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保证精益生产模式的成功应用。

(5)员工(people)与事业伙伴(partners):籍由员

工与事业伙伴的发展,为组织创造价值。精益生产模式中包括专门设计以促成员工持续改善与持续发展的一套工具,举例而言,单件流程作业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流程,让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快速浮现,否则后续的生产流程就会停顿,这很适合精益生产模式下员工的发展目标,因为它使员工产生因应事业问题所需要的急迫感。实施精益生产的公司的管理阶层的看法是,他们建造的是人员,不是汽车。

(6)解决问题(problem):持续解决根本问题是组织学习的驱动力。精益生产模式的最高境界是学习型组织。持续学习制度重心在于辨识问题的根源,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深入分析、反思与沟通所学到的教训与启示,并把所知的最佳实务标准化,方能持续改善。

总之,制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贡献社会的核心理念以及由此发展的4P价值观,是精益生产模式的企业文化的精髓,见图1。

2适合精益生产模式的企业文化的内涵

艾德加・雪恩(EdgarSchein)对“文化”的定义是:

一特定团体在学习如何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整合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來的基本假设,这些基本假设运作得很顺当,使此团队成员认为这些假设正确,因此,他们教导新近人员这些基本假设,告诉他们,这才是处理这类问题时的正确认知、思考与感觉模式。由文化的定义可知,文化就是企业所信赖的价值观和核心理念。那么,适合精益生产模式的企业文化,一定就是支持并保障精益生产顺利进行的理念和价值观。精益生产模式的开创者是日本的丰(1)核心理念。

田汽车公司,精益生产模式和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长期理念(philosophy):着眼于长期的思维流程(process):杜絕浪費

制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贡献社会

解决问题(problem):持续改善与学习

员工(people)与事业

伙伴(partners):尊重他们、挑战他们、使他们成长

Way)是相同的。丰田汽车公司总裁张福士说过:自丰田公司创办以来,我们一直坚持透过制造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以贡献社会的核心理念,本着此核心理念的事业实务与活动所开发出来的价值观、信念与事业方法,在历经多年后,已经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可见精益生产模式的核心理念即为制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以贡献社会。

由核心理念而衍生的精益生产的价值(2)价值观。

观,即TOYOTAWay的4P,是精益生产制度背后的文化基础,分别为长期理念(philosophy)、流程(process)、员工(people)与事业伙伴(partners)和解决问题(problems)。

(3)长期理念(philosophy):管理决策必须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必须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精益生产模式非常重视着眼于长期的思维,公司高层着重为顾客及社会创造与提高价值,这个目的主导该公司的长期方法———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以适应环境的变迁,成为具有生产力的组织。若缺乏此基础,將无法达成持续改善,也不可能促成不断学习。(4)流程(process):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优异成果。精益生产模式重视流程导向,丰田人从经验中学到什么才能是正确的流程。正确的流程始于「单件流程作业」(one-pieceflow),流程是以低成本、高安全性、与高度士气达成最佳品质的关键。这种以流程为重心的原则存在于精益生产模式的DNA中。

分。

企业文化形成离不开这三者,正是三者之间的内在机制保证了精益文化有效形成;而理念灌输、制度约束、技术应用,是精益文化形成的正确途径。

文化变革要(2)企业推行精益生产模式的过程中。

以理念灌输为起始点,以制度保证形成强制执行力,同时以技术和方法应用为实践强化手段,三者有效组合,才能有效地实现文化变革,帮助企业逐渐把精益生产模式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推广到企业各方面,持续形

图1精益生产模式的企业文化内涵

3文化变革的机制研究

建立一个具有精益理念的企业,需要采取以长期为考量的思维及有连贯性领导力,组织文化的显著转变可能要花数十年来奠定基础,是一个相当复杂和艰难的过程。

根据文化的“同心圆学说”企(1)企业文化的层次。

业文化可划分成三个层次:

价值标准、职业①精神层。主要指企业基本信息、

道德、精神风貌等,是软件部分;

②制度层。主要是指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

服③物质层。这是企业的外部表象,如企业标识、装、设施设备与技术等,它和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硬件部

-90-

ValueEngineeringNo.3,2008价值工程2008年第3期

成本企业冰山之下独特的精益文化。如图2所示。

制度约束(强制执行)

理念灌输(转变观点)

精益文化(形成假设)

技术应用(实践强化)

了很好的借鉴:

1)管理决策必须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必须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

图2文化变革机制

①理念灌输。理念是一种企业与员工长期追求的目标,是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理论概括。我国企业长期受国内社会环境、大量生产方式影响严重,形成了一些与先进生产制造模式相悖的固化理念,必须从原有思维观念中解脱出来,吸收当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固守旧有思想观念则推行精益生产就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理念灌输关键要抓住两点:内容体系和方法。要确定向员工灌输哪些理念,就是要明白精益理念的内容体系。朴惠淑在《精益生产及其基本理念的研究》一文中将精益生产基本理念概括为八条:利润源泉理念、暴露问题理念、遵守标准理念、以现场为主理念、持续改善理念、人本化理念、团队理念、职能化理念,对精益生产理念进行了科学准确的概括。其次,坚持先进理念的全过程灌输,必须在具有打持久战思想准备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培训体制。我国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初期基本上都能够很好的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但往往推行一段时间后就把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制造技术、生产现场、重组设计上,而不对员工理念进行持久改变。久而久之,建设一个适应先进制造方式的文化就会成为空谈。因此,要不间断地对全体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员工积极主动地理解和适应企业各项变革。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培训体系,正式教育与非正式、企业文化教育与车间岗位教育并举的体制,构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教育体系,见图3。

企业文化教育

2)建立无间断的作业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3)使用后拉式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4)使工作负荷平均(平均化);

5)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重视品管;

6)职务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善与授权员工的基础;

7)运用视觉控管,使问题无从隐藏;

8)使用可靠且已经充分测试的技术以支援人员及流程;

9)栽培彻底了解且拥抱公司理念的员工成为领导者并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10)栽培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11)重视事业伙伴与供应商网络,挑战他们且帮助他们改善;

12)亲临现场查看以彻底了解情況。(现地现物);13)以共识为基础,考虑所有可能选择,快速执行决策;

14)透过不断省思与持续改善,以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从理论上看,精益技术是精益文化的③技术应用。

客观体现,是精益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产物,精益技术中蕴涵着精益文化的内涵。所以,在企业中推广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精益技术的学习的应用将有效的促进企业文化的变革,加快精益文化的形成。精益生产方式是一个包容了多种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综合技术体系。在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必要从详细地考察这个综合技术体系及其构造,搞清楚该体系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于实现系统目标的特定功能和支撑作用,明确这些技术、手段和方法在整个生产体系中的位置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将这些技术、方法与手段置于该体系的总体格局中去认识和理解,我们才能有目的地使用它们,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精益生产。

非正式教育塑造丰田人正式教育

4结束语

愈深入研究精益生产制度与精益模式,就愈了解

车间岗位教育

这是一个提供员工工具、使他们能持续改善工作的制度。精益模式是一种文化,而非只是一套提升效率与改善的工具与方法。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精益文化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精益生产模式的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齐二石等:《精益生产中人因作用之研究》中国机①霍艳芳、[J];《械工程》2001(5)。

邵传斌等:《基于文化创生秩序的TPS推广模式》②李全喜、[J];科学学研究》《2006,12。

莱克:《丰田汽车案例》・③杰弗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图3精益生产方式的教育体系

②制度保证。制度是全体员工正确执行精益生产

方式的规范和标准。在引入精益生产模式初期,制度秩序的约束是任何思想和技术都无法取代的,建立一个制度,坚守此制度,并持续不断改进它,是保证精益文化在企业里深入扎根的基本保证。精益生产制度作为一种基础管理,它是企业经营管理层活动的有力支撑,是文化管理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前提。杰弗里莱克教授・在其《丰田汽车案例》一书中总结出了丰田模式的14项原则如下,给我们建立精益生产方式制度体系提供

-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