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④一片森林. A. ①②④ B. ③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2分)(2006秋•宿迁期末)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3.(2分)(2014秋•德宏州校级期末)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D.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4.(2分)(2013秋•桥东区校级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 细胞学说的提出,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 5.(2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顺序)为( )
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②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③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6.(2分)(2013秋•淄博期末)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 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 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 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7.(2分)(2013秋•辽宁期中)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 ) A. Fe、Mn、Zn、Mg B. Zn、Cu、Mn、Fe C. Zn、Cu、B、Mn D. Mg、Mn、Cu、Mo
- 1 -
8.(2分)(2014秋•冷水江市校级期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的两个视野中的甲,由(1)变(2)的正确操作顺序( )
①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②调节光圈,反光镜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 ②③④①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②④ 9.(2分)(2014秋•潍坊校级期末)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 cm左右 B. 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往往呈现p字母 C. 观察向日葵叶片气孔时,若将玻片向右移动,则视野中气孔向左移动 D. 视野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实际上细胞质也是逆时针流动 10.(2分)(2014秋•会宁县校级期末)预防疾病,追求健康是人们的愿望,下列疾病的检测方法错误的是( ) 待检样品 检测目的 检测方法 A 糖尿病人的尿液 还原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观察 B 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混合后,加入样品检测 C 乙肝患者血清 乙肝病毒的DNA 基因诊断 D 尿毒症患者的血液 肌酐 血液生化常规检测 A. A B. B C. C D. D 11.(2分)(2014秋•衡水校级期末)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 A. 分别加入样液中 B. 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 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 同时加入样液中 12.(2分)(1995•上海)下列核苷酸中,在R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 A. B. C. D. B. ②③①④
13.(2分)(2014秋•城东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DNA与RNA叙述错误的是( )
- 2 -
A. DNA和RNA都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组成 B. DNA和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 C. 细胞核中只有DNA而无RNA,所以未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D. DNA与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14.(2分)(2008•惠州一模)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质量分数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 A.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 水解DNA C. 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15.(2分)(2014秋•唐山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细胞中结合水的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 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浸润在液体环境中 C.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16.(2分)(2014秋•白云区校级期中)下列对无机盐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 B. 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C. 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 能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 17.(2分)(2013•徐汇区一模)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 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班氏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酶可将其破坏,它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18.(2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是( ) A. 乳糖、蔗糖 B. 葡萄糖、麦芽糖 C. 淀粉、纤维素 D. 蔗糖、麦芽糖 19.(2分)(2012秋•榆林期末)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①→②→③→④→⑥→⑤ C. ②→①→⑥→③→④→⑤
- 3 -
D. ②→①→③ 20.(2分)(2014秋•张家界期末)下列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 B. C. D. 21.(2分)(2014•黄浦区一模)如图表示某蛋白质的结构,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连接而成的).若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
A. m个、18 m B. (m﹣4)个、18(m﹣4) C. (m﹣3)个、18(m﹣3)+4 D. (m﹣2)个、18(m﹣2)+4 22.(2分)(2013秋•贵州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构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 A. 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 B. 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C. 氨基酸的种类多达百种 D.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23.(2分)(2007•江苏)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 A. 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 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 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24.(2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下列哪种物质与维生素D的化学本质相同( ) A. 性激素 B. 纤维素 C. 生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25.(2分)(2014•新民市校级三模)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脂质中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B.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 C.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D.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 26.(2分)(2008•深圳一模)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 ) A. 将细胞与内环境分隔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问信息交流 D. 控制细胞新陈代谢 27.(2分)(2013秋•湘桥区校级期末)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依据是( ) A.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 B.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 C.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
- 4 -
D.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分离时容易沉淀 28.(2分)(2014秋•香坊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 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D.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29.(2分)(2013秋•邯郸期末)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 染色体与核糖体 B. 中心体与核糖体 C. 内质网与线粒体 D. 高尔基体与线粒体 30.(2分)(2013秋•澄海区校级期中)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的染色剂是( ) A. 碘液 B.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 C. 醋酸洋红 D. 健那绿染液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8分)(2013秋•长春期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据图回答: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 .以上4个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2)C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A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 (3)A、B、C、D图中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说明细胞具有 ;但四种细胞又具有相似的 、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说明细胞又具有 . 32.(8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 ,表示R基的数字是 .
- 5 -
(2)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分子失去 个水分子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 .
(3)图中有 个羧基, 个氨基,该化合物由 种氨基酸组成. 33.(10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 ,在植物细胞中是指 ;组成E的基本单位A是 .
(2)若F在动物体内为储能物质,则F是 .
(3)C是指 ,大约有 种.能体现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 . (4)生物体内的H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H是 ,它的基本单位D是 . (5)组成E、F、G、H四种有机物共有的元素有 . 34.(9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细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 . (3)结构5为 ,11为
(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
(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 ,与分泌蛋白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填写名称).
- 6 -
35.(5分)(2013秋•景洪市校级期末)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其原理是依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物质的存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定成熟梨的果肉内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 发生作用,可形成 色沉淀.
(2)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所用试剂是 ,脂肪被该试剂染成 色.
(3)鉴定蛋清稀释液中含有蛋白质,所用试剂是双缩脲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是 色.
- 7 -
2013-2014学年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④一片森林. A. ①②④ B. ③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正确理解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并用概念分析自然现象.种群是指在一定区 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是一个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 解答:解:①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是一 个群落,①正确;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不属于同种生物,不是种群,又不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②错误. ③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是一个种群,③正确; ④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一片森林则构成生态系统,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是答题的关键,考查考生的理 解能力,难度较小. 2.(2分)(2006秋•宿迁期末)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 8 -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解答: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只要考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 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3.(2分)(2014秋•德宏州校级期末)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D.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细胞学说是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解答:解:细胞学说的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提出者,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 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4.(2分)(2013秋•桥东区校级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 细胞学说的提出,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 同.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A 错误;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和DNA,具有统一性,B错误; C、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正确; D、细胞学说的提出,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其意义,
- 9 -
试题难度一般. 5.(2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顺序)为( )
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②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③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②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 现;③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解答: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为②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③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 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 6.(2分)(2013秋•淄博期末)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 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 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 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 分析:不同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解答:解: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种类大 体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不同生物体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7.(2分)(2013秋•辽宁期中)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 ) A. Fe、Mn、Zn、Mg B. Zn、Cu、Mn、Fe C. Zn、Cu、B、Mn D. Mg、Mn、Cu、Mo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 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 解答:解:A、Mg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Zn、Fe、B、Cu、Mn都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 C、Zn、Cu、B、Mn都属于微量元素,C正确; D、Mg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微量元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 10 -
8.(2分)(2014秋•冷水江市校级期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同一装片的两个视野中的甲,由(1)变(2)的正确操作顺序( )
①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②调节光圈,反光镜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 ②③④①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②④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图中看出,视野(1)为低倍镜下的视野, (2)为高倍镜下的视野,要将图(1)中甲放大.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解答:解: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应移动装片,③将目标移到 视野的中央;然后①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再②调节光圈,反光镜,时视野变得明亮;最后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着重考查了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技能, 特别注意在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9.(2分)(2014秋•潍坊校级期末)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 cm左右 B. 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往往呈现p字母 C. 观察向日葵叶片气孔时,若将玻片向右移动,则视野中气孔向左移动 D. 视野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实际上细胞质也是逆时针流动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 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因此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往往呈现p字母;但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和实际情况是相同的. 解答:解:A、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越小,与载玻片的距离就越 短,A错误; B、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往往呈现p字母,B正确; C、由于显微镜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观察向日葵叶片气孔时,若将玻片向右移
- 11 -
B. ②③①④ 动,则视野中气孔向左移动,C正确; D、视野下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实际上细胞质也是逆时针流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换上高倍镜后,物镜 和载玻片的距离变小;识记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方向是相反的;但是细胞质流动方向是一致的. 10.(2分)(2014秋•会宁县校级期末)预防疾病,追求健康是人们的愿望,下列疾病的检测方法错误的是( ) 待检样品 检测目的 检测方法 A 糖尿病人的尿液 还原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观察 B 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混合后,加入样品检测 C 乙肝患者血清 乙肝病毒的DNA 基因诊断 D 尿毒症患者的血液 肌酐 血液生化常规检测 A. A B. B C. C D. D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内环境的理化特 性.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 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 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 B、双缩脲试剂应该先加A液后加B液,B错误; C、乙肝患者可以使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检测乙肝病毒的DNA,C正确; D、通过血常规检测检测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肌酐,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 中. 11.(2分)(2014秋•衡水校级期末)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 A. 分别加入样液中 B. 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 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 同时加入样液中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 (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解答:解: 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
- 12 -
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进行混合,振荡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并进行水浴加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如实验 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12.(2分)(1995•上海)下列核苷酸中,在R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 A. B. C. D. 考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本题是考查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异同.DNA与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由 1分子磷酸、2分子碱基和1分子五碳糖组成基本单位.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是核糖;DNA中的碱基是A、T、G、C四种,RNA中的碱基是A、U、G、C四种. 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C选项含有碱基T,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不可能是RNA的基 本组成单位,A、B、D都有可能是RNA的基本单位..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对DNA于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成分上差异的比较, 对DNA与RNA的结构与组成的比较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3.(2分)(2014秋•城东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DNA与RNA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和RNA都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组成 B. DNA和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 C. 细胞核中只有DNA而无RNA,所以未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D. DNA与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本题是对核酸的化学成分、 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及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的考查,梳理核酸的化学成分、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及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的原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DNA和RNA的组成成分都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A正确; B、DNA和RNA统称为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正确; C、细胞核中既含有DNA,也含有少量RNA,细胞核被甲基绿染成绿色,C错误; D、DNA与RNA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都携带着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C. 点评:对于核酸的化学成分、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及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 分布的实验原理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2分)(2008•惠州一模)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质量分数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 A.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 水解DNA
- 13 -
C. 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分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 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据此答题. 解答:解:A、加入8%盐酸能促使细胞膜上蛋白质变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利于染色剂 进入细胞,A正确; B、8%盐酸能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但不能促使染色体中的DNA水解,B错误; C、加入8%盐酸能杀死细胞,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与DNA结合,C正确; D、8%盐酸能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 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15.(2分)(2014秋•唐山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细胞中结合水的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 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浸润在液体环境中 C.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考查,梳理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 解答. 解答:解:A、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自由水的功能,A错误; B、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浸润在液体环境中是自由水的功能,B错误; C、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是结合水的功能,C正确; D、参与细胞内化学反应是自由水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功能的理解和区分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2014秋•白云区校级期中)下列对无机盐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 B. 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C. 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 能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 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解:A、有的无机盐能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A
- 14 -
正确; B、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无机盐不能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对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7.(2分)(2013•徐汇区一模)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 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班氏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酶可将其破坏,它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考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单糖,②是二糖,③是多糖,④是纤维素,⑤是肌糖原. 糖类根据水解程度分为: 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但单糖不能水解.其中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和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半乳糖、蔗糖、乳糖等不是还原糖. 解答:解:A、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多糖可继续水解, 但单糖不能再水解;故A错误. B、②中的蔗糖和③都不是还原性糖,其余均为还原性糖,可用班氏试剂鉴定,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故B错误.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元,其中肌糖元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但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储能物质;故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8.(2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是( ) A. 乳糖、蔗糖 B. 葡萄糖、麦芽糖 C. 淀粉、纤维素 D. 蔗糖、麦芽糖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植物细胞特有的
- 15 -
糖类是蔗糖、麦芽糖(属于二糖)和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 解答:解 :A、植物中不含乳糖,A错误; B、葡萄糖是单糖,B错误; C、纤维素为多糖,C错误; D、蔗糖和麦芽糖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二糖,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 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分布,对于糖类的分类和分布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9.(2分)(2012秋•榆林期末)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 ⑥蛋白质.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①→②→③→④→⑥→⑤ C. ②→①→⑥→③→④→⑤ D. 考点:蛋 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分析:蛋 白质主要由 C、H、O、N4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P、S元素,有的也含有微量的Fe、Cu、Mn、I、Zn 等元素.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 解答:解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蛋白质. 所以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②→①→③→⑤→④→⑥. 故选:D. 点评:本 题考查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分)(2014秋•张家界期末)下列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 B. C. D. 考点:氨 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组 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解答:解 :A、该氨基酸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错误; B、该分子中,没有氨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正确; C、该氨基酸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 D、该氨基酸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 题的知识点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对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应用是解题
- 16 -
②→①→ 的关键. 21.(2分)(2014•黄浦区一模)如图表示某蛋白质的结构,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连接而成的).若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
A. m个、18 m B. (m﹣4)个、18(m﹣4) C. (m﹣3)个、18(m﹣3)+4 D. (m﹣2)个、18(m﹣2)+4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阅读题干和图可知, 本题是脱水缩合反应的题目,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进行相关计算,然后选出选项.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本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形成的3条肽链,其中一条是环肽,因此氨 基酸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是(m﹣2)个,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m﹣2),2个二硫键脱去的氢原子是4个,因此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m﹣2)+4. 故应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和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 质量的减少数的计算,主要考查学生对脱水缩合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2分)(2013秋•贵州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构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 A. 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 B. 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C. 氨基酸的种类多达百种 D.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多样 性决定的. 解答:解:A、蛋白质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A错误; B、氨基酸在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有20种,C正确; D、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对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记忆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3.(2分)(2007•江苏)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 A. 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 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 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 17 -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许多蛋白质 是生物体和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起催化作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等. 解答:解: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植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脂质,A错误; B、植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属于酶促反应,植物体内的有些蛋白质作为酶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B错误; C、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蛋白质,C正确;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是主动运输的过程,离不开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糖类的作用,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根细胞 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对于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的功能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在解析的过程中要把知识点归纳到蛋白质的功能上,形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便于掌握和应用. 24.(2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下列哪种物质与维生素D的化学本质相同( ) A. 性激素 B. 纤维素 C. 生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 A、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A正确; B、纤维素属于多糖,B错误; C、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属于多肽类激素,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5.(2分)(2014•新民市校级三模)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脂质中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B.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 C.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D.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本题是对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和作用的考查,梳理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和作
- 18 -
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A 正确; B、乳糖是二糖,不是多糖,B错误; C、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参与细胞膜的构成和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村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C正确; D、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为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脂质的分类和功能,对于糖类和脂质的知识点的 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6.(2分)(2008•深圳一模)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 ) A. 将细胞与内环境分隔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问信息交流 D. 控制细胞新陈代谢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 流. 解答:解:A、细胞膜存在于细胞的最外边,作为系统的边界,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 稳定,使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对生命的起源起重要作用,A错误;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错误; C、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C错误; D、细胞核能控制细胞新陈代谢,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7.(2分)(2013秋•湘桥区校级期末)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依据是( ) A.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 B.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 C.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 D.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分离时容易沉淀 考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也没有细胞核, 所以细胞膜是成熟红细胞唯一的膜结构. 因为细胞膜是唯一膜结构,提取时不会参杂其他膜,所以易于分离和提纯.
- 19 -
解答:解:A、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不是依据,A错误; B、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有物质,如血红蛋白,B错误; C、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所以易于分离和提纯,C正确; D、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分离时不容易沉淀,因为膜比较轻,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红细胞的特点,属于较易题型. 28.(2分)(2014秋•香坊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 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D.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生物膜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不同的生物膜的功能不同,生物膜系统在组 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 解答:解:A、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等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A正确; B、细胞内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B正确; C、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提高了效率,C正确; D、各种生物膜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D错误. 故选:D. 点评: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及生物膜系统的 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9.(2分)(2013秋•邯郸期末)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 染色体与核糖体 B. 中心体与核糖体 C. 内质网与线粒体 D. 高尔基体与线粒体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为细胞质,细胞质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解答:解:A、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中心体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无膜结构,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无膜的结构,B正确; C、内质网是单层膜折叠体,线粒体含有2层膜,C错误; D、高尔基体是单膜囊状结构,线粒体含有2层膜,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无膜的细胞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20 -
30.(2分)(2013秋•澄海区校级期中)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的染色剂是( ) A. 碘液 B.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 C. 醋酸洋红 D. 健那绿染液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以便于观察,叶绿 体由于含有各种色素,本身颜色明显,观察时不用染色.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碘液用来检测淀粉的存在,A错误; B、甲基绿吡罗红用来观察DNA和RNA的分布,B错误; C、醋酸洋红用来给染色质染色,C错误; D、健那绿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点, 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8分)(2013秋•长春期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据图回答: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 以核膜包裹而成的细胞核 .以上4个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CD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D .
(2)C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拟核 ,A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 .
(3)A、B、C、D图中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说明细胞具有 多样性 ;但四种细胞又具有相似的 细胞膜 、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说明细胞又具有 统一性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B细胞含有中心体, 但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C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D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 解答:解: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以核膜包裹而成的细胞核.图中C和D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图中A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C细胞为原核细胞,其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A细胞为真核细胞,其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A、B、C、D图中的细胞形态各不相同,说明细胞具有多样性;但四种细胞又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说明细胞又具有统一性.
- 21 -
故答案为: (1)以核膜包裹而成的细胞核 CD AD (2)拟核 细胞核 (3)多样性 细胞膜 统一性 点评:本题结合几种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 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属的类别,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2.(8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 氨基 ,表示R基的数字是 ②④⑥⑧ .
(2)该化合物是由 4 个氨基酸分子失去 3 个水分子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 脱水缩合 .
(3)图中有 3 个羧基, 2 个氨基,该化合物由 4 种氨基酸组成.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基,③⑤⑦是肽键. 解答:解: (1)图中①﹣NH2是氨基酸;②④⑥⑧是R基. (2)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即③⑤⑦,因此是由4个氨基酸失去3分子水形成的4肽,这种反应是脱水缩合反应. (3)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3个羧基(﹣COOH),2个氨基(﹣NH2);由于②④⑥⑧2个R基不同,因此该化合物有4种氨基酸组成. 故答案为: (1)氨基 ②④⑥⑧ (2)4 3 脱水缩合. (3)3 2 4.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种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对于相关知识点 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33.(10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 22 -
(1)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 糖原 ,在植物细胞中是指 淀粉和纤维素 ;组成E的基本单位A是 葡萄糖 .
(2)若F在动物体内为储能物质,则F是 脂肪 .
(3)C是指 氨基酸 ,大约有 20 种.能体现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 蛋白质 . (4)生物体内的H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H是 DNA ,它的基本单位D是 脱氧核苷酸 . (5)组成E、F、G、H四种有机物共有的元素有 C、H、O .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氨基酸的种类;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脂质的 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葡萄糖,B是甘油和脂肪酸,C是氨基酸,D是脱氧核苷酸,E是多 糖,F是脂肪,G是蛋白质,H是DNA. 解答:解: (1)E是多糖,在动物细胞中是指糖原,在植物细胞中指的是淀粉和纤维素,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 (2)F是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F是脂肪. (3)G是结构物质,是蛋白质,则它的单体是C氨基酸,大约有20种. (4)生物体的遗传物质H是DNA,基本单位是D脱氧核苷酸. (5)组成四种有机物的共有元素是C、H、O. 故答案为: (1)糖原 淀粉和纤维素 葡萄糖 (2)脂肪 (3)氨基酸 20 蛋白质 (4)DNA 脱氧核苷酸 (5)C、H、O 点评:本题的知识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脂肪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蛋白质的基本 组成单位和功能,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4.(9分)(2013秋•莲湖区校级期中)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低等植物 细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9 ] 线粒体 . (3)结构5为 高尔基体 ,11为 核糖体
(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内质网 .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细胞核 .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4 ] 叶绿体 .
(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13 ] 中心体 ,与分泌蛋白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填写名称).
- 23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结构1~15依次表示细胞 膜、液泡、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核液、内质网、线粒体、核孔、核糖体、染色质、中心体、核膜. 解答:解: (1)低等植物细胞所含细胞器种类最多,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 (2)9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也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动力工厂”. (3)图中结构5为高尔基体,结构11为核糖体. (4)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但不属于细胞器. (5)大蒜根细胞不含4叶绿体. (6)13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与分泌蛋白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故答案为: (1)低等植物 (2)[9]线粒体 (3)高尔基体 核糖体 (4)内质网 细胞核 (5)[4]叶绿体 (6)[13]中心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点评:本题结合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 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5.(5分)(2013秋•景洪市校级期末)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其原理是依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物质的存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定成熟梨的果肉内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 果糖 发生作用,可形成 砖红 色沉淀.
(2)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所用试剂是 苏丹Ⅲ试剂 ,脂肪被该试剂染成 橘黄 色.
- 24 -
(3)鉴定蛋清稀释液中含有蛋白质,所用试剂是双缩脲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是 紫 色.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解: (1)鉴定成熟梨的果肉内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果糖、葡萄糖等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形成砖红色沉淀. (2)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所用试剂是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3)鉴定蛋清稀释液中含有蛋白质,所用试剂是双缩脲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是紫色. 故答案为: (1)果糖 砖红 (2)苏丹Ⅲ试剂 橘黄 (3)紫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独 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 2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