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浅析
[摘 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需求,道路运输业应从六个方面加快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关键词]道路运输业;转型;浅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道路运输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由供给不足转变为运输业效率、服务质量与社会不断增长的高品质运输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运输业作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现代道路运输业是资金、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依托现代化的新技术和新的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的生产、生活服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与传统道路运输业不同,现代道路运输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及个性化的服务,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道路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转变思想观念
2009年,国家实施了大部制改革、燃油税费改革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三大改革”的实施,使得道路运输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道路运输业成为各级政府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重要力量。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收费养人、罚款管理等老思想、老观念、老习惯。切实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实现“三个转移”,即从重许可向许可准入与动态管控并举转移;从重处罚向处罚教育与政策引导并举转移;从重监管向市场监管与服务公众并举转移。推进道路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2 提高道路运输组织化程度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对道路运输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我国道路运输仍停留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运输主体多、小、散,尤其道路货物运输业,由于道路货运市场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准入门槛低,货运经营主体中,个体单车经营占很大比重,形不成规模经营,加之与货源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空驶率高、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经济效益低,自身竞争能力不强。因此,道路运输必须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公司化管理之路。一是调整企业组织结
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规划、行业政策、市场机制,大力支持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促使中小运输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从而提高运输生产力水平和行业竞争力,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协调发展。二是调整运力结构。鼓励道路运输车辆更新改造,进一步优化道路旅客运输车辆的运力结构,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打破客运班线经营权终身制;根据货运市场变化,引导使用集装箱车辆、箱式车辆、大运量甩挂运输车辆等;根据农村群众出行需要,加快发展农村运力。三是优化客货运输产品结构。运输产品要适应多极化、不同层次客货运输用户的要求。货物运输要满足集装箱运输、冷藏运输、散货运输等专业化的运输需要,在干线运输实行货物运输组织的“客运化”。旅客运输要根据客运需求的特点和变化,以人为本,不断调整运输产品结构,为不同层次与不同需要的旅客提供运输服务,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出行的需求。
3 完善道路运输网络
一是构建高速干线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快速豪华直达班车,进一步提高直达班车个性化、高品位的运输服务,建立以高等级车辆为主导的优质、便捷的干线运输网络,实现整个道路运输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和箱式运输、甩挂运输,组织开展节点运输和货物配载,提高货物运输实载率、运输效率,增加货物附加值。二是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按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合理规划城乡交通体系,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加强城市综合性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和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同时,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确保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三是构建安全可靠的农村客运网络。四是构建现代物流网络,积极引导货运站场向物流基地发展,重点培育专业物流龙头企业,加快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4 加快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
传统道路运输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信息化程度很低。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网络和信息技术,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全球化服务。所以,传统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还很滞后,信息平台大多限于单一地区,相互间缺乏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本就没有信息平台,就更谈不上信息共享了。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无人应用,造成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5 加强行业管理
一是做好交通行政体制改革,抓好人员、职能的配置与落实;明确职能,做好许可管理与执法工作的协调。二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增强运管工作的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三是制定落实道路运输体制改革、农村客运规费减免、市场监管、公交优先、运价政策等方面的
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四是加大力度,加强运管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开展运管人员培训,重点组织县以上运管机构领导和业务骨干人员的培训和新法规、业务、办法的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6 重视节能环保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交通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石油消费量约占全社会石油消费总量的1/3,而道路运输业能源消耗量又占交通业石油消费总量的2/3。道路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大户,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任重而道远。为此,要在不改变汽车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耗油量;鼓励运输企业和运输业户主动选择高效率低能耗车辆;大力发展智能运输,科学调配运力,努力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空驶浪费。另外,鼓励使用其他能源汽车,如乙醇燃料汽车、天然气燃料汽车、氢动力汽车、电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以可再生性能源代替不可再生性能源。
参考文献:
[1]刘曦越.公路运输行业的转型发展及其理论依据[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李晓伟,陈红.陕西省公路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对策思考[J].交通标准化,2008(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